农业经济综述 4
第一章 经济发展概况 4
第一节 速度 4
第二节 结构 9
第三节 效益 13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 18
第一节 土地改革 18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 25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 30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35
第三章 基本建设 40
第一节 治水 40
第二节 治土 42
第三节 治山 45
第四章 科学技术 48
第一节 机构和队伍 48
第二节 科技教育 50
第三节 科技推广 53
第五章 农民生活 55
第一节 民国时期 55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57
种植业篇 67
概述 67
第一章 耕地 72
第一节 面积 72
第二节 土壤 73
第三节 改良 76
第四节 利用 79
第二章 水稻 80
第一节 面积、产量 80
第二节 耕作制度 84
第三节 品种改良 86
第四节 栽培技术 90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 98
第三章 旱粮 103
第一节 薯类 103
第二节 麦类 106
第三节 豆类 108
第四节 其他 110
第四章 蔬菜 112
第一节 蔬菜品种 112
第二节 商品菜生产 115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121
第四节 商品菜销售 122
第五章 经济作物 126
第一节 湘莲 126
第二节 油菜 132
第三节 茶叶 136
第四节 柑橘 141
第五节 棉、麻、烟 144
第六节 其他 148
养殖业篇 155
概述 155
第一章 牧业 159
第一节 资源 159
第二节 生产 169
第三节 畜禽疫病防治 183
第四节 效益 187
第二章 渔业 190
第一节 资源 190
第二节 鱼苗、鱼种 195
第三节 成鱼生产 201
第四节 鱼病防治 209
第五节 渔政管理 210
林业篇 217
概述 217
第一章 资源 222
第一节 林业用地 222
第二节 森林复盖率 223
第三节 森林群落类型 225
第四节 树种资源 230
第二章 经营 240
第一节 山林权属 240
第二节 经营形式 241
第三节 基地 247
第三章 植树造林 251
第一节 采种育苗 251
第二节 山地造林 256
第三节 庭园绿化 265
第四节 林种结构 268
第四章 森林保护 272
第一节 封山护林 272
第二节 森林防火 274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276
第四节 制止乱砍滥伐 279
第五章 利用 284
第一节 森林采伐 284
第二节 木、竹加工 286
第三节 经济林利用 288
水利篇 295
概述 295
第一章 水资源 300
第一节 水量 300
第二节 水质 302
第三节 水能 304
第二章 灌溉 305
第一节 设施 305
第二节 管理 317
第三节 效益 322
第三章 防洪 324
第一节 工程设施 324
第二节 防洪调度 329
第三节 效益 333
第四章 韶山灌区 336
第一节 灌区概况 336
第二节 工程建设 339
第三节 灌区管理 349
第四节 效益 353
第五章 水电工程 356
第一节 建设 356
第二节 管理 360
第三节 效益 363
第六章 水土保持 364
第一节 流失 364
第二节 治理 369
农具农机篇 381
概述 381
第一章 农具 384
第一节 传统农具 384
第二节 新式农具 386
第二章 农机 389
第一节 排灌机械 389
第二节 耕作机械 394
第三节 植保机械 401
第四节 脱粒机械 402
第五节 农产品加工机械 404
第六节 运输机械 406
第七节 其它机械 407
第三章 经营管理 410
第一节 经营体制 410
第二节 供应 413
第三节 修理 414
第四节 机手培训 415
第五节 安全监理 416
乡镇企业篇 421
概述 421
第一章 产业结构 430
第一节 工业 431
第二节 种养业 433
第三节 建筑业 435
第四节 运输业 437
第五节 商业、服务业 438
第二章 主要工业产品 441
第一节 冶金机电产品 443
第二节 建材产品 446
第三节 轻工产品 449
第四节 化工产品 454
第五节 食品 456
第六节 矿产品 458
第三章 经济形式 463
第一节 乡村集体经济 465
第二节 联户、股份经济 466
第三节 个体、私营经济 468
第四节 联营经济 469
第四章 管理 473
第一节 管理体制 473
第二节 资金筹集 474
第三节 劳动管理 478
第四节 职工培训 480
第五节 经营责任制 483
第六节 组织城市支援 485
第五章 供销 493
第一节 供销体制 493
第二节 原材料、设备来源 498
第三节 产品销售 501
第四节 供销网点 504
第六章 效益 508
第一节 企业经济效益 508
第二节 社会效益 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