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非裔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源流 2
第二节 非裔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及社会背景 7
第三节 非裔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种类及特征 15
第一章 非裔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基本特征 22
第一节 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继承与发展 24
一 美国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及其特征 25
二 美国非裔新现实主义小说 35
三 继承与发展 56
第二节 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继承与超越 64
一 美国现代主义小说及其特征 66
二 美国后现代小说及其特征 84
三 继承与超越 99
第三节 审美价值的转变 111
一“黑人性”的审美价值 112
二“喻指”的审美价值 123
三“布鲁斯”的审美价值 138
第二章 非裔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模式 151
第一节 非裔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策略 153
一 空间化叙事形式 154
二 跨体裁、非连续叙事模式 166
三“内聚焦”叙事视角 171
第二节 非裔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黑人性”话语 174
一 言此意彼的隐喻性话语 176
二 黑人方言土语与标准英语的糅合 183
三 黑人音乐的借鉴 189
四 宗教话语的权力 199
第三节 非裔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空间 203
一 物理空间 204
二 心理空间 208
三 社会空间 213
第三章 当代非裔美国小说的文化身份认同 219
第一节从《爵士乐》的音乐性看黑人文化身份认同——托尼·莫里森的小说《爵士乐》解析 222
一 音乐特性与文本的结合 223
二 音乐性对黑人文化身份认同的体现 231
第二节 黑人女性的觉醒之歌——评玛雅·安吉洛的自传体小说《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 234
一 小说创作主题的时代之声 236
二 黑人女性身份的流离与坚守 238
三 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建构 242
第三节从“眼望别处”到“匆匆回家”——约翰·埃德加·怀德曼的《霍姆伍德三部曲》解析 245
一 种族传统文化的回归 247
二 文本的新现实主义特色 256
第四章 当代非裔美国小说的新历史主义观 263
第一节 琼斯小说《已知的世界》的新历史主义观 264
一 历史亦为一种话语建构 265
二 对传统历史观的颠覆 269
三 历史和人性的深刻反思 271
第二节 跨越不同文本之间的界限 275
一 何谓文本的“互文性” 276
二 消解小说与其他文本之间的对立 277
三 建立小说与文化文本的紧密联系 281
第五章 当代非裔美国小说的后人道主义观 287
第一节 鲍德温《比尔街情仇》的后人道主义价值观 289
一 后人道主义及价值观 290
二 抗议式价值取向 292
三 融合式价值取向 297
第二节“父亲”角色表征的嬗变 302
一“角色表征”理论的基本概念 302
二“父亲形象”之多重人格 303
三“父亲形象”之后继人格 307
第三节“野蛮”到“文明”的蜕变——评杰斯明·沃德的新现实主义小说《拯救骨头》 311
一 社会底层的“野蛮”现实 312
二 人文主义的“文明”蜕变 317
三 传统艺术形式的承袭与突破 319
第六章 当代非裔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审美 326
第一节 从盖茨意指理论看《抹除》的黑人意指性修正 329
一 盖茨的意指理论 329
二 黑人的意指性修正 333
三 黑人的意指性差异 336
第二节 贝克“布鲁斯——方言”批评理论与“黑人性”表述 341
一“布鲁斯——方言”理论创立的内外因素 341
二“布鲁斯——方言”理论的建构 344
三“布鲁斯——方言”理论的表述 351
结语 357
参考书目 362
附录一 获奖作家及其作品 376
附录二 重要作家及其作品英汉对照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