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
报告正文:《德国的弱点:战略和组织,1933—1945年》 27
第一部分 36
第一章 希特勒的宏伟蓝图 36
蓄势待发 37
初露锋芒 38
统治欧洲 41
主宰世界 41
第二章 坎途风云 43
英国宣战 43
1939年秋西线进攻乏力 46
1940年西线进展速度惊人 46
未能打垮英国 47
进攻中暴露的问题 47
试图诱和 49
替代策略 49
德-西关系和直布罗陀计划 50
意大利参战 52
东南欧烽烟四起 53
进攻苏联准备不力 54
闪击苏联失败 58
美国参战 59
第三章 日暮西山 63
形势逆转 63
致命失误 63
1942年后的战略 64
最后阶段 65
战败 66
第二部分 德国的弱点引言 70
第一章 希特勒 72
希特勒的性格特质 72
固执己见,拒纳箴言 73
无法参透他国观点和反应 76
机会主义者本性和计划最终失败 77
过分集权和沉溺琐事 77
第二章 联合指挥机制 80
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和陆军总司令部 80
空军总司令部 82
海军总司令部 82
德意联合指挥 83
第三章 德国情报系统弱点 84
情报工作的失败 84
原因及影响 85
结论 86
第四章 战时生产组织 87
战前重整军备 87
战时生产组织 88
组织失败及原因 89
附录 92
Ⅰ.战争机器的锻造 92
引言 92
陆军 92
海军战前准备 99
空军 103
Ⅱ.德国政局 106
希特勒身边的人 106
Ⅲ.纳粹统治机器 115
A-职权混乱 115
B-党、政机构合作 120
C-党、政职务设置 120
Ⅳ.联合指挥机制 122
最高统帅部和陆军总司令部在战争期间的发展 122
Ⅴ.秘密情报系统 133
发展史 133
失败原因 140
结论 148
Ⅵ.战时生产 150
政策 150
结论和反思 161
管理手段的发展 165
Ⅶ.军需供给组织 195
战场物资短缺的主要原因 195
陆军武器分配情况 196
Ⅷ.波兰1939 227
初步计划 227
德军作战方案 228
战役过程 229
波军防御部署 229
Ⅸ.挪威 230
入侵 230
后续战略 231
Ⅹ.西线(截至1942年12月) 235
第一阶段:1933年1月—1940年5月 235
第二阶段:1940年5月—1940年10月 238
第三阶段:1940年10月—1941年12月 240
第四阶段:1941年12月—1942年12月 240
Ⅺ.巴尔干战场(截至1941年冬) 241
Ⅻ.东线(截至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 244
集中计划 245
21号指令 245
对巴尔干战场的影响 247
希特勒最初的东线战略预期 247
芬兰战役 248
巴巴罗萨计划德军部署 249
战役第一阶段目标 250
陆军总司令部和希特勒的意见冲突 252
1941—1942年冬季战局 256
1942年战局 257
ⅩⅢ.巴尔干战场(1941年冬—1942年冬至1945) 262
围剿游击队 263
担心盟军登陆 263
意大利停战的影响 265
增兵措施 266
反登陆计划 267
撤军 268
ⅩⅣ.西线(1943—1945年) 270
第五阶段:1942年12月—1944年9月 270
第六阶段:1944年9月—1945年5月 272
ⅩⅤ.东线(1943—1945年) 274
东线战略态势总结(1943—1944年冬季) 278
最后一击(1945年4月) 290
结束语 291
ⅩⅥ.地中海战场 292
埃及和北非 292
意大利、西西里岛、撒丁岛和科西嘉岛 302
ⅩⅦ.海军战略与海战行动 309
概述 309
简介 311
结束语 324
ⅩⅧ.潜艇战 326
简介 326
1939年9月—1940年4月 328
1940年4月—1940年10月 330
1940年10月—1941年12月 331
ⅩⅨ.空军战略 341
德国空军理念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