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论集(上) 3
第一编 先秦哲学 3
一 简论《周易》的辩证法思想 3
二 中国易学研究 10
三 老子与兵家 15
四 论“无为”思想的学派性 28
五 庄子人格论述评 41
六 老庄的气功思想 47
七 韩非及“循法而治”的理论根据 55
八 韩非与法家哲学智慧 62
九 郭店竹简哲学思想初探 77
十 “稷下学”散论 103
第二编 两汉哲学——《中国哲学通史》第二卷选辑 118
一 汉初黄老之学与《黄老帛书》的哲学思想 118
二 贾谊和《淮南子》的哲学思想 130
三 董仲舒的神学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哲学体系 140
四 司马迁、扬雄、桓谭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 150
五 王充的“天道自然无为”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 162
第三编 汉唐哲学 181
一 《黄帝内经》哲学思想初探 181
二 陆贾评传 191
三 桓谭的无神论思想 212
四 王符哲学思想研究 219
五 王符的“慎微”之教及其现代意义 230
六 王符无神论思想的二元论倾向 240
七 王符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历史贡献 246
八 仲长统思想研究 257
九 魏晋玄学“有无之辩”的逻辑发展 270
十 柳宗元评传 285
第四编 明代哲学——《中国哲学通史》第三卷选辑 314
一 明代社会的演变和儒学的分化 314
二 王廷相的元气实体论及其对理学的批判 329
三 吴廷翰的唯物论及其对理学的批判 344
四 李贽对道学的批判及其哲学的基本倾向 353
第五编 明清哲学 365
一 廖纪思想的学术定位 365
二 试论王廷相的政治思想 378
三 王廷相的“文以阐道”论 388
四 王廷相的“意象论” 393
五 王廷相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 398
六 论王夫之在哲学上的理论贡献——从王廷相到王夫之 409
七 戴震哲学思想新论 419
第六编 近现代哲学 430
一 孙中山对中国哲学的历史贡献 430
二 忆“学界泰斗”张岱年教授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