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索源求蕴 2
第一章 永城吹打乐的形成发展 2
一、“永城吹打乐”得名 2
二、永城吹打乐的形成背景 2
三、永城吹打溯源 9
四、永城吹打乐的发展分期 16
第二章 永城吹打的类别、乐器和乐曲 21
一、类别 21
二、乐器 24
三、乐曲 28
第三章 永城吹打乐的活动 35
一、民俗礼仪演奏活动 35
二、签约性商业演奏活动 43
三、比赛展演活动 43
四、传承普及活动 44
五、普查研究活动 47
第四章 永城吹打乐的队伍和艺人 49
一、队伍 49
第五章 永城吹打乐的特征和地位 63
一、永城吹打乐的特征 63
二、永城吹打乐的地位 68
中篇 乐曲乐谱 74
第六章 吹打乐曲 74
一、吹打乐曲释义 74
二、吹打乐曲谱选例 74
第七章 吹打唱乐曲 369
一、吹打唱乐曲释义 369
二、吹打唱乐曲谱选例 369
第八章 锣鼓乐曲 426
一、锣鼓乐曲释义 426
二、锣鼓乐曲谱选例 426
下篇 弘扬保护 454
第九章 保护工作回眸 454
一、保护阶段划分 454
二、保护成就综述 472
三、突出贡献人物简介 478
第十章 实施深化保护三大战略 485
一、创新领导机制战略 487
二、人才队伍建设战略 496
三、艺术品牌提升战略 500
第十一章 破解深化保护两大难题 503
一、破解原生态保护难题 503
二、破解传承人培养难题 505
第十二章 创造高品位成果 513
一、探索高品位的非遗保护方式 513
二、创造国家级品位的理论成果 518
三、创造一流的民间吹打乐作品 520
四、让永城吹打展露世界 529
第十三章 探索生产性保护路径 532
一、“非遗”生产性保护概述 532
二、生产性保护现状 534
三、基本构想 535
四、编制规划 539
附录 论文精粹 544
第一部分 艺术本体研究 544
永城吹打的艺术形态和音乐结构 544
一、艺术形态 544
二、音乐结构 549
綦江民间艺术探微 566
一、历史构建 566
二、社会推进 567
三、个体经验 568
发展演变的昆腔音乐 572
一、从横山昆词和接龙昆词的发展历史来看 573
二、从横山昆词和接龙昆词的艺术表现形式来看 573
三、从横山昆词和接龙昆词的音乐特色来看 574
四、从横山昆词和接龙昆词曲牌的类型来看 574
五、从横山昆词和接龙昆词乐班的组成来看 577
六、从横山昆词与接龙昆词艺术发展的总体态势来看 577
谈綦江刘家班吹打乐的特点 579
綦江苗歌音乐特色及其学术意义 585
一,綦江苗歌的音乐特色 585
二、綦江苗歌音乐的学术意义 588
第二部分 保护工作研究 589
刘道荣乐班的传承与革新研究 589
一、綦江地区概况 589
二、乐班在各时期的传承发展状况 590
三、乐班的传承与变革 591
四、现状与思考 593
从綦江“永城吹打”的校园传承谈艺术教育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责任担当 595
一、艺术教育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状 596
二、 “非遗”艺术教育的原则与目的 597
三、学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对策 598
四、结语 599
永城吹打保护传承的实践与思考 600
一、永城吹打刘家乐班基本情况 600
二、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永城吹打保护传承 601
三、永城吹打的活态传承 602
四、永城吹打的普及和宣传 602
五、对永城吹打的管理和思考 603
从机制创新入手,深化传承人保护工作 605
一、从永城吹打实践看传承人保护机制创新的重要性 605
二、传承人保护的关键性创新机制 606
三、传承人保护机制创新规避要点 609
从《阳雀报春》引发的吹打乐曲二度创作思考 610
一、《阳雀报春》创作简介 610
二、从《阳雀报春》引发的“二度创作”思考 613
试论永城吹打保护的内部改造创新与外在机制的建立 615
一、永城吹打的内部创新 616
二、永城吹打的保护创新 620
三、结语 622
诌议綦江民间吹打乐的传承发展 623
一、清晰了解綦江民间吹打的发展脉络 623
二、正视目前綦江吹打发展中遭遇的困境 624
三、綦江吹打保护传承途径与方法 625
“政府主导”重在办实事 627
第三部分 杂谈 629
綦江吹打首届比赛观后感言 629
一、綦江吹打乐保护取得了丰硕成果 629
二、关于綦江吹打的源流与乐派 630
三、如何看待綦江吹打的艺术特征 631
后记 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