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整合的福利体系》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景天魁,高和荣,毕天云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139219
  • 页数:62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对中外社会福利理论批判性继承基础上,探索社会福利普遍整合的底线公平基础,全面阐述了底线公平理论含义、主题及适用范围,首次提出“普遍整合福利体系”和“普遍整合福利模式”概念,系统论述了“普遍整合福利模式”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科学依据、制度构成和运行机制,全面梳理了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的西方经验和亚洲经验,深入全国各地调查和了解广大民众的社会福利需求,探讨了社会福利体系普遍整合的制度设计,为推进各项社会福利制度的普遍整合提供了现实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前言 1

上篇 模式建构 3

第一章 社会福利发展路径——从制度覆盖到体系整合 3

第一节 制度覆盖:既是丰碑又是起点 3

一 扭转局面的标志性事件 3

二 扩展局面的创新举措 5

三 改善局面的新起点 6

第二节 制度整合:既是重点又是关键 7

一 制度碎片化——一个合理过程的不尽合理的结果 7

二 制度整合——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的关键 8

三 制度整合——既要具备条件又要积极作为 8

四 制度整合的可行方案——底线公平方案 12

第三节 体系整合:既是理念又是政策 16

一 资金保障与服务保障的整合 17

二 劳动就业与福利制度的整合 18

三 教育发展与福利制度的整合 19

四 政府转型与福利建设的整合 20

五 社区建设与福利建设的整合 21

第四节 结语:福利体系整合是现代国家体制整合的基础 22

第二章 西方社会福利模式评析 23

第一节 西方普遍主义的福利思想 23

一 普遍主义福利思想的经典阐释 23

二 普遍主义福利思想的理念基础 26

第二节 西方普遍主义的福利实践 29

一 社会福利服务的普遍提供 29

二 社会福利支出的增长 30

三 公民基本需要的满足 31

四 普遍主义福利的典范 31

五 普遍主义福利的排外性 32

第三节 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改革 33

一 发达国家福利改革的背景 34

二 发达国家福利改革的新思维 36

三 发达国家福利改革的评析 39

四 西方普遍主义福利模式的启示 41

第三章 东亚社会福利的模式探讨 43

第一节 东亚福利制度的背景与基础 43

一 东亚福利制度的文化背景 43

二 东亚福利制度的政治背景 46

三 东亚福利制度的经济基础 48

第二节 东亚社会福利普遍整合的实践 49

一 日本福利制度普遍整合的实践 49

二 韩国福利制度普遍整合的实践 54

三 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 57

第三节 东亚福利制度的类型分析 59

一 东亚福利制度的类型争论 59

二 东亚福利制度的相似特征 62

三 东亚福利制度的经验借鉴 66

第四章 当代中国社会福利的模式分析 69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福利制度变迁 69

一 计划体制时期的社会福利 69

二 市场体制时期的社会福利 73

三 社会建设时期的社会福利 75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福利的特征 79

一 执政理念影响社会福利发展 79

二 面临的社会问题极为复杂 82

三 奉行特殊福利观念 84

四 政府的职能定位摇摆不定 86

五 家庭的作用突出,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作用有限 87

第三节 中国社会福利发展的任务 89

一 继续扩大社会福利的普遍性 89

二 尽快提高社会福利的整合性 90

三 彻底消除社会福利的特权化 92

第五章 普遍整合福利模式的理论基础 94

第一节 普遍福利理论 94

一 普遍福利理论的提出 94

二 普遍福利理论的内容 97

三 普遍福利理论的意义 100

第二节 基础整合理论 101

一 基础整合理论的提出 101

二 基础整合理论的内容 102

三 基础整合理论的意义 105

第三节 底线公平理论 106

一 底线公平理论的提出 107

二 底线公平理论的内容 108

三 底线公平理论的意义 113

第四节 适度普惠与全民共享思想 115

一 适度普惠思想 115

二 全民共享思想 117

第六章 普遍整合福利模式的基本特征 119

第一节 社会福利体系的普遍性 119

一 社会福利对象的全民性 119

二 社会福利内容的全面性 121

三 社会福利形式的综合性 122

四 福利提供主体的多元性 124

五 福利供给方式的多样性 126

第二节 社会福利体系的整合性 128

一 社会福利管理机构的整合 128

二 社会福利制度体系的整合 131

三 社会福利政策体系的整合 133

四 社会福利信息系统的整合 134

五 社会福利监控体系的整合 136

第七章 普遍整合的社会福利制度 139

第一节 底线福利制度 139

一 底线福利制度的特征 139

二 底线福利制度的项目 141

第二节 非底线福利制度 146

一 非底线福利制度的特征 146

二 非底线福利制度的形式 148

第三节 跨底线福利制度 152

一 跨底线福利制度的特征 153

二 跨底线福利制度的形式 154

第八章 普遍整合的社会福利机制 159

第一节 普遍整合的社会福利责任机制 159

一 社会福利体系责任机制概述 159

二 普遍整合的责任分担机制 162

三 普遍整合的责任共担机制 167

第二节 普遍整合的社会福利调节机制 171

一 调节机制概述 171

二 社会福利体系调节机制情况 173

三 社会福利体系调节机制的设计 177

第三节 普遍整合的社会福利供求机制 181

一 社会福利体系供给主导机制 181

二 社会福利体系需求主导机制 186

三 普遍整合社会福利体系的供需平衡机制 191

中篇 制度建设 199

第一章 福利实现过程的科学基础 199

第一节 社会福利实现过程科学基础的含义 199

第二节 构成社会福利实现过程科学基础的基本比例关系 200

一 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 200

二 福利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202

三 社会福利责任关系 204

第三节 构成社会福利实现过程科学基础的均衡结构 205

一 社会福利需求和供给的均衡 205

二 社会福利分配原则和方式 207

三 社会福利调节机制和效益评估 209

第四节 以科学态度对待社会福利实现过程 211

一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不能政治化 212

二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建设不能“经验化” 213

三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不能“应急化” 214

第二章 普遍整合社会福利体系的建设目标 217

第一节 社会福利体系普遍整合的要求 217

一 扩大社会福利体系的普遍性 219

二 增强社会福利体系的整合性 222

第二节 社会福利体系普遍整合的指标 228

一 社会福利体系普遍整合的指标建设 228

二 普遍整合的社会福利体系指标构成 231

第三节 社会福利体系普遍整合的实现 237

一 社会福利体系普遍整合的建设目标 237

二 普遍整合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条件 241

三 普遍整合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途径 243

第三章 养老保障制度的普遍整合 246

第一节 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246

一 养老保障制度普遍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246

二 养老保障制度整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252

三 养老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必要性 257

第二节 养老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原则与目标 261

一 养老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原则 261

二 养老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目标 263

第三节 养老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途径 265

一 推进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制度改革 265

二 深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267

三 加快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普遍整合 269

四 养老服务体系普遍整合的途径 275

五 养老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保证 276

第四章 医疗保障制度的普遍整合 278

第一节 医疗保障制度的运行及存在问题 278

一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运行情况 278

二 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283

三 医疗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迫切性 286

第二节 医疗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设计与验证 288

一 医疗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安排 288

二 医疗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验证 290

三 医疗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民意支撑 298

第三节 医疗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实践探索 302

一 医疗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杭州实践 302

二 医疗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苏州经验 304

三 医疗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厦门探索 308

第五章 就业保障制度的普遍整合 312

第一节 就业保障制度的运行及存在问题 312

一 就业保障制度的运行 312

二 就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316

三 就业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必要性 320

第二节 就业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流程与设计 322

一 就业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目标 322

二 就业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流程设计 325

三 就业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制度设计 328

第三节 就业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实现条件 331

一 就业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财政支持 331

二 就业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立法支持 333

三 就业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技术支持 335

四 就业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社会支持 335

第六章 收入保障制度的普遍整合 337

第一节 收入保障制度的运行情况 337

一 完善收入分配政策,遏制收入差距扩大 338

二 实行最低工资制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340

三 实施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342

四 为劳动者的收入分配提供法律保障 345

第二节 收入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346

一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346

二 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不够 351

三 收入保障制度不合理 352

第三节 收入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设计 354

一 收入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必要性 354

二 收入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目标 356

三 收入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建议 357

第七章 教育保障制度的普遍整合 360

第一节 教育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研究 360

一 教育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国外研究 360

二 教育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国内探索 362

三 国内外教育均等化研究的借鉴 367

第二节 教育保障制度的运行 368

一 教育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 368

二 教育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370

三 教育保障制度整合的必要性 375

第三节 教育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实现 377

一 教育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设计 377

二 教育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指标体系 383

三 教育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支持 385

第八章 住房保障制度的普遍整合 388

第一节 住房保障制度的运行 388

一 保障性租赁房制度的形成 388

二 保障性商品房制度的运行 392

三 城市居民住房的其他福利 395

四 农村住房保障制度运行情况 396

第二节 住房保障制度的实践分析 397

一 厦门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实践 397

二 重庆市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设 400

三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不足 402

第三节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普遍整合 404

一 住房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必要性 404

二 住房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目标 407

三 住房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制度设计 408

第九章 社会救助制度的普遍整合 411

第一节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概述 411

一 社会救助概念的界定 411

二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现状 415

三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主要问题 420

第二节 社会救助制度普遍整合的思路与途径 424

一 社会救助制度普遍整合的思路 424

二 社会救助制度普遍整合的途径 427

第三节 社会救助制度普遍整合的步骤与对策 430

一 社会救助制度普遍整合的实施步骤 430

二 社会救助制度普遍整合的具体对策 437

第十章 社会服务体系的普遍整合 443

第一节 社会服务体系概念及现状 443

一 社会服务体系概念 443

二 社会服务体系的现状 448

三 社会服务内容与方式 453

第二节 社会服务体系的问题 457

一 社会服务普遍性不够 457

二 社会服务碎片化明显 458

三 社会服务产业发展较为缓慢 460

四 社会服务组织的支持不足 461

第三节 社会服务体系普遍整合的实现 462

一 社会服务体系普遍整合建设 462

二 社会服务体系的普遍整合目标 463

三 社会服务体系普遍整合的实现途径 465

下篇 民意基础 471

第一章 民意视角的社会福利研究 471

第一节 社会福利政策视角:政府、专家与公众 471

第二节 社会福利政策中公众角色及民意的双重性 473

第三节 审慎思辨:从个人意见走向公众意见 475

第二章 养老保障制度的整合意愿 478

第一节 城居保与新农保制度的整合意愿 478

第二节 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养老保障制度的整合意愿 479

第三节 农民工、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的制度整合意愿 486

第四节 基础养老金的统筹意愿 489

第五节 基础养老金的统筹层次 492

第六节 基础养老金的财政分担 494

第三章 医疗保障制度的整合意愿 497

第一节 对于新农合制度整合的意愿 497

一 新农合的统筹层次 497

二 新农合的个人缴费比例 498

三 对于取消新农合个人账户的态度 499

四 对于新农合主管部门的倾向 500

第二节 城镇居民医保制度整合意愿 501

一 城镇居民医保的统筹层次 501

二 城镇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比例 502

第三节 城镇职工医保制度的整合意愿 504

一 城镇职工医保制度整合的人群 504

二 城镇职工医保制度统筹的层次 505

三 对取消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态度 506

四 农民工适合的医保制度 507

第四节 失地农民适合的医保制度 508

第五节 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的整合意愿 509

第六节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的关系 512

第七节 小结: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 513

第四章 就业保障制度的整合意愿 515

第一节 对破除就业歧视的态度 515

第二节 政府提供就业服务的期望 517

一 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援助 517

二 对农民工的就业援助 519

三 对失业的城镇职工的就业援助 521

四 对无业的城镇居民的就业援助 523

第三节 对公务员缴纳失业保险金的意见 525

第四节 对就业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建设的意见 528

第五节 最低工资标准统筹的层次 529

第六节 小结 530

第五章 教育保障制度的整合意愿 532

第一节 拓展义务教育范围的意愿 532

第二节 教育资源均等化的意愿 534

一 义务教育生均经费的城乡标准 534

二 促进城乡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 536

三 缩小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差距的举措 537

第三节 教育经费统筹的层次 539

第四节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的接纳 541

一 对于外来务工者子女在流入地入学的态度 541

二 对于外来务工者子女在流入地公立学校编班的态度 544

三 对于外来务工者子女在流入地公立学校入学的条件的看法 545

第五节 结论 546

第六章 社会救助的福利意愿 548

第一节 对农村五保的统筹意愿 548

第二节 对城乡低保的统筹意愿 550

一 对农村低保标准统筹层次的意愿 550

二 对城市低保标准统筹层次的意愿 552

三 对城乡低保标准统筹层次的意愿 554

第三节 对城乡医疗救助的统筹意愿 556

一 对于农村医疗救助标准统一层次的意见 556

二 对于城市医疗救助标准统一层次的意见 558

三 对于统一城乡医疗救助标准统筹层次的意见 560

第四节 结论 562

第七章 住房保障制度的整合意愿 563

第八章 社会服务体系的整合意愿 567

第一节 养老社会服务整合的意愿 567

第二节 儿童社会服务整合的意愿 570

第三节 妇女社会服务整合的意愿 572

第四节 残疾人社会服务整合的意愿 575

参考文献 578

附录 602

后记 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