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1
一、机能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
二、实验报告形式 2
三、实验室守则 3
第一部分 机能实验学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 4
一、常用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 4
二、常用实验器材 13
三、机能实验类型 16
四、机能实验溶液及试剂配制 18
第二部分 MPA生物多道信号分析系统 20
一、MPA-2000M生物多道信号分析系统原理 20
二、硬件的组成 20
三、界面详解 21
四、操作详解 25
第三部分 生理实验指导 34
实验一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34
实验二 刺激与反应 36
实验三 动作电位的引导 38
实验四 神经兴奋传导速度的测定 40
实验五 反射弧分析 42
实验六 红细胞沉降率试验 43
实验七 红细胞脆性试验 44
实验八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凝的因素 45
实验九 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测定 47
实验十 ABO型鉴定 48
实验十一 蛙心搏动观察和心搏起源分析 50
实验十二 体液因素对离体蛙心搏动的影响 52
实验十三 人体心电描记 54
实验十四 人体心音听取 56
实验十五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 57
实验十六 哺乳动物血压的调节 59
实验十七 胸膜腔负压的测定 62
实验十八 肺通气功能的测定 63
实验十九 呼吸运动的调节 65
实验二十 离体小肠平滑肌活动的观察 67
实验二十一 胃肠运动的观察 69
实验二十二 小白鼠能量代谢的测定 70
实验二十三 人体体温测量 71
实验二十四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 72
实验二十五 瞳孔对光反射和近反射 74
实验二十六 视敏度测定 75
实验二十七 视野的测定 76
实验二十八 色盲检查 78
实验二十九 声波的传导途径 79
实验三十 人体腱反射检查 80
实验三十一 大脑皮层机能定位 81
实验三十二 去大脑僵直 82
第四部分 药理实验指导 84
实验一 实验动物的捉拿和给药方法 84
实验二 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86
实验三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87
实验四 药物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88
实验五 传出神经对瞳孔的影响 89
实验六 传出神经药对肠肌的作用 90
实验七 去甲肾上腺素的缩血管作用 91
实验八 传出神经药对血压的影响 92
实验九 普鲁卡因与丁卡因表面麻醉作用比较 94
实验十 普鲁卡因与丁卡因毒性比较 95
实验十一 普鲁卡因的传导麻醉作用 96
实验十二 乙醚的全麻作用 97
实验十三 麻醉前给药对乙醚麻醉作用的影响 98
实验十四 硫喷妥钠的全麻作用 99
实验十五 苯巴比妥钠的抗惊厥作用 100
实验十六 地西泮的抗惊厥作用 101
实验十七 氯丙嗪的镇静和降温作用 102
实验十八 镇痛药的镇痛作用 104
实验十九 尼可刹米对呼吸抑制的解救 107
实验二十 强心甙的强心作用 108
实验二十一 亚硝酸异戊酯的扩血管作用 109
实验二十二 普荼洛尔的抗缺氧作用 110
实验二十三 普萘洛尔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111
实验二十四 呋塞米的利尿作用 112
实验二十五 可待因的镇咳作用 113
实验二十六 硫酸镁的导泻作用 114
实验二十七 硫酸镁急性中毒及钙剂的解救作用 116
实验二十八 止血药与抗凝血药对凝血时间的影响 117
实验二十九 枸橼酸钠的抗凝血作用 118
实验三十 糖皮质激素对细胞膜的保护作用 119
实验三十一 糖皮质激素对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120
实验三十二 链霉素毒性反应及钙剂的对抗作用 121
实验三十三 磺胺药物的溶解性 122
实验三十四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及解救 123
实验三十五 氯化钡和硫酸钡的毒性比较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