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 4
持久战的文艺工作(论文)&柯仲平 4
纪念鲁迅先生特辑 6
学习鲁迅主义&艾思奇 6
誓词&林山 7
鲁迅先生语录&编者 8
老头子&荒煤 9
一幅活画(散文)&野蕻 10
孤岛上的文化(失地情况特写)&周而复 11
诗 13
给英勇战斗的八路军&孟奚 13
两个九月&赵鹤 15
让我也来签个名吧(报告)&刘亚洛 18
战斗着(小说)&刘白羽 20
钢盔的新内容(战地生活速写)&卞之琳 24
编后记&编者 25
第二期 28
十月革命与中国知识界(论文)&周扬 28
诗 29
告同志&柯仲平 29
延安的秋&陈学昭 36
意大利的悲剧(西班牙报告)&伦爱堡 作 柳青 译 30
马辉(人物特写)&丁玲 34
堪察加小景(小说)&沙汀 37
印厂文艺小组成立了(通讯)&张现 38
路(工厂文艺)&黄华 42
“中国人,觉起醒来吧!”&严文井 44
山水人物(边区映图)&野蕻 47
期待着兵士们的作品(杂文)&方绥 50
编后记&编者 41
第三期 52
论文 52
诗与音乐的离合&臧云远 52
谈谈延安的文艺活动&林山 66
诗 53
大武汉的陷落&何其芳 53
慰劳信&卞之琳 60
给职工大队的兄弟姊妹们&赵鹤 63
我没有走开(农民工作特写)&白晓光 54
烽火边的人民(战地报告)&柳青 56
八月十四日(工厂文艺)&刘亚洛 61
一群曾是战士的人们(报告)&严文井 69
由桑镇到成都(后方特写)&沙汀 72
编后记&编者 65
第四期 77
短论 77
所谓“与抗战无关” 77
为什么有公式化的现象呢? 78
从典型人物到典型事件 79
小说 80
红五月的补充教材&莎寨 80
灾难里&周而复 95
转变&柳林 110
突击运动&刘白羽 117
诗 82
老太婆许宝英&鹰潭 82
玛德里&L·休士 101
雪底海&天蓝 104
战争下的田庄&亚苏 106
论文 88
目前的文艺工作者&鲁藜 88
从严肃到文艺&张振亚 103
进城·出城(速写)&卞之琳 88
报告 91
空袭延安的二日&柳青 91
日本人的悲剧&何其芳 105
七个(工厂文艺)&田起 115
编后记&编者 90
前方和后方(木刻)&马达 75
新一卷 127
第一期 127
短论 127
全国文艺界更亲密的联合起来 127
政治号召与文艺 127
从大众中培养新作者 128
略谈作家到前方去 129
文艺界的精神总动员&本社 130
鲁艺的一年&徐一新 133
生产特辑 134
生产大合唱&塞克 134
生产大合唱座谈会记录&本社 139
春天(小说)&严文井 143
一三○只油桶的计划是怎样突破的(工厂报告)&刘亚洛 146
劳动日记(小说)&师田手 152
哥哥,这一棵树是我种的(童话诗)&李雷 159
印刷厂的生产突击(工厂通讯)&程海洲 163
病(部队创作)&老宁 165
炮位周围(小说)&雷加 149
“日华亲善”·渔猎(战地报告)&卞之琳 157
诗 132
青年颂&乔木 132
不能走路的人的呐喊&高士其 151
天山&萧三 156
文化人在战斗着(战地通讯)&吴伯箫 161
编后记&编者 168
插图 125
开荒突击队&沃渣 125
纪念五四&马达 131
耙地(边区)&萧肃 142
抬伤员&丁里 148
开荒&王式廓 169
题字&毛泽东 170
第二期 175
民族形式问题 175
论新文化运动中的两条路线&杨松 175
旧形式新问题&艾思奇 177
论诗歌的民族形式&萧三 178
论美术上的民族形式与抗日内容&罗思 182
介绍查路条并论创造新的民族歌剧&柯仲平 185
查路条(秦腔)&马健翎 190
勤务员陈小牛(青年文艺)&雷弓 197
我和菜油机的生活(童工报告)&侯金保 200
纪念高尔基 201
我怎能忘记&小山 201
献给玛克辛·高尔基&莫洛托夫 作 吴伯箫 译 206
狱室生活&高尔基 作 白澄 译 208
小说 213
三个人的阵地&雷加 213
被炸毁的街市&周而复 217
诗 214
野火&骆方 214
战斗与劳动&林山 216
达布赤克的开拓(报告)&高阳 220
从我们在前方从事文艺工作的经验说起&卞之琳、吴伯箫 223
说打就打(歌曲)&塞克 词 星海 曲 225
编后记&编者 222
木刻 171
高尔基&马达 171
游击队&古元 173
女宣传员&陈九 174
女自卫军&雪夫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