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开启城市规划第三次革命的钥匙 1
第一章 第一次规划革命:为了城市的生存 2
1.1 美好的萌芽 2
1.2 快速的进步 3
1.3 完整的体系 6
1.4 《雅典宪章》的诞生 9
第二章 第二次革命:谋求公共利益 11
2.1 美好的萌芽 11
2.2 快速的进步 12
2.3 完整的体系 13
2.4 《马丘比丘宪章》的诞生 14
第三章 第三次规划革命:低碳城市与低碳规划 16
3.1 起源于环境问题 16
3.2 积淀在生态研究 16
3.3 成就了三个概念 23
第二部分 针对水网城镇低碳化的系统认识 28
第四章 长三角水网城镇 31
4.1 水网城镇的形成与发展 32
4.2 水网城镇的构成要素与定义 33
第五章 碳的特质和低碳化的系统分析 36
5.1 碳的类型 36
5.2 低碳化与低碳化规划 37
5.3 系统分析长三角水网城镇特质与碳排放 38
第六章 认识网络 47
6.1 水网络 47
6.2 绿网络 48
6.3 碳网络 48
6.4 网络的相互关系及低碳化发展战略 49
第七章 长三角水网城镇发展状况 52
7.1 土地利用 53
7.2 水网形态 55
7.3 绿地建设与发展 57
第三部分 覆盖城乡的低碳化网络 60
第八章 水网络的评价与保护 62
8.1 水网络对环境的重要影响 62
8.2 区域水网络功能区划与保护 63
8.3 城镇水网络空间恢复 65
第九章 绿地生态网络的布局与构建 72
9.1 绿地生态网络对城镇低碳化的重要意义 72
9.2 绿地生态网络的规划要素与解析 73
9.3 国内外绿地生态网络布局结构分析 75
9.4 长三角绿地生态网络的布局方法 80
第十章 碳网络的构成与组织 88
10.1 碳排放的计算 88
10.2 碳网络的组织模式 90
10.3 碳网络组织步骤与相关指标的研究 96
第四部分 低碳水网城市的组织与构建 98
第十一章 城镇内外形态及优化标准与原则 100
11.1 外部空间形态:城镇空间低碳化发展的方向 100
11.2 内部实体形态:城镇宜居性和舒适度的问题 104
第十二章 城镇外部空间形态优化 111
12.1 总体控制规模与形态 111
12.2 核心把握水网与绿网 113
12.3 优化方法适应不同城镇 117
12.4 合理的地块开发控制 122
第十三章 城镇内部实体形态优化 125
13.1 开敞空间的“首位度” 125
13.2 公共空间的生态设计 127
13.3 人工环境的三层优化 130
13.4 适合长三角气候环境的优化方法 132
13.5 宜居性图像的检验 135
结语:低碳城镇建设的未来 139
参考文献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