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问题提出:从民间艺术到非物质文化遗产 1
第二节 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 3
一、人类学视野下的民间艺术研究 5
二、民间艺术的人类学视角 7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12
第三节 学术史回顾与评述 15
第二章 我的田野 18
第一节 民歌《黄杨扁担》之争让我初识秀山花灯 18
第二节 走进秀山,走近秀山花灯 22
第三节 重识秀山花灯 30
第三章 秀山花灯的空间描述 40
第一节 追源记忆语境中的起源多说 43
一、本土说 44
二、外来说 46
三、本土外来结合说 49
第二节 民间花灯班的“交往” 52
一、远离“中心”的分布 53
二、“静态”的花灯班 56
第三节 “静止”与“固守”中的多流派 60
一、多流派形成 61
二、“同宗同族不同姓”的花灯班 62
第四节 村村寨寨跳花灯 67
一、村寨需求 69
二、承载愿望 71
第四章 秀山花灯的灵魂:仪式 74
第一节 不变的仪式 77
一、多神的盛宴:请神 77
二、与神同在:跳灯 81
三、辞神 90
第二节 花灯仪式的隐喻 93
一、花灯中的“灯” 94
二、具有符号意义的“灯” 97
三、仪式隐喻及理解 99
第三节 仪式的社会功效 102
一、宗教功能 103
二、教育功能 109
三、娱乐审美功能 112
第四节 独一无二的会灯仪式:龙缠灯 117
第五节 仪式的表征 121
第五章 秀山花灯外在表现:歌舞 125
第一节 音乐表现 126
一、不敲锣钹不跳灯:花灯伴奏乐器的“控制”与“引领” 129
二、生活场景的音乐化制作 134
三、“语言化”的旋律线 143
四、富有动感的节奏 151
五、曲体结构 158
第二节 花灯舞蹈 168
一、舞者 169
二、舞形 173
三、舞“神” 184
第六章 结构性“叙事”:历史重建与文化解读 187
第一节 记忆与“历史”重建 189
一、最早的记载 190
二、消亡的花灯会 192
三、“文革”遭重创 196
四、改革开放以来的恢复与重建 196
第二节 历史谱系恢复与传承 197
一、从三位数到一位数 197
二、从符号展演到艺术表演 201
三、两个时间,两种感受 206
四、杨家班谈传承 207
五、开小车跳花灯的人 211
第三节 花灯歌舞剧团个案分析 216
一、从“辰河戏剧团”到“花灯歌舞剧团” 217
二、华丽转身:辉煌与失落并存 218
三、观望与徘徊:近20年的起伏变化 222
第四节 第二次华丽转身:政府主导下的“非遗保护” 223
一、列入首批“非遗”名录 224
二、当地政府主导下的花灯保护与传承 225
三、“非遗”保护与文化自觉 230
第七章 深描:时代重构中的“花灯人” 237
第一节 能唱能跳的花灯人 239
第二节 一堂生动的花灯课 244
第三节 编“花灯大全”的人 248
第四节 花灯舞蹈专家眼中的“宗教” 253
第五节 三获“五个一工程”奖的花灯人 255
第六节 写花灯故事的人 257
结论 264
参考文献 269
后记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