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言 1
1.1 本书的缘起与意义 1
1.1.1 本书的缘起 1
1.1.2 本书的意义 2
1.2 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2
1.2.1 蒲松龄 2
1.2.2 《聊斋志异》 3
1.3 《聊斋志异》英译概述 4
1.3.1 《聊斋志异》零散译文概述 5
1.3.2 《聊斋志异》译本概述 10
1.3.3 《聊斋志异》漫画译本概述 13
1.4 国内外《聊斋志异》英译研究综述 13
1.4.1 国内《聊斋志异》英译研究综述 14
1.4.2 国外《聊斋志异》英译研究综述 17
1.4.3 国内外《聊斋志异》英译研究述评 19
1.5 本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20
1.5.1 研究内容 20
1.5.2 研究方法 23
第二章 描述翻译学视域下的《聊斋志异》英译研究 24
2.0 引言 24
2.1 描述翻译学发展轨迹 25
2.1.1 萌芽期 25
2.1.2 发展期 26
2.1.3 壮大期 28
2.2 描述翻译学理论创新 30
2.2.1 翻译再认识 30
2.2.2 以译语为导向的研究视角 31
2.2.3 翻译规范 33
2.3 《聊斋志异》英译研究描述对象和方法 34
2.3.1 《聊斋志异》英译研究描述对象 35
2.3.2 《聊斋志异》英译研究描述方法 37
2.4 小结 38
第三章 翻译中的跨文化操纵:早期西方汉学家英译《聊斋志异》 39
3.0 引言 39
3.1 传教目的下的改写:郭实腊译介《聊斋志异》 40
3.1.1 郭实腊与Liau Chai I Chi,or Extraordinary Legends from Liau Chai 40
3.1.2 传教目的下的改写:郭实腊译介《聊斋志异》 42
3.2 读者期待视野下的改写:阿连壁英译《聊斋志异》 48
3.2.1 阿连壁与Tales From the Liao Chai Chil Yi 48
3.2.2 读者期待视野下的改写:阿连壁英译《聊斋志异》 49
3.3 纯洁文学观下的改写:翟理斯英译《聊斋志异》 55
3.3.1 翟理斯与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55
3.3.2 归化:翟理斯《聊斋志异》英译策略 58
3.3.3 纯洁文学观下的改写:翟理斯对原文的操纵 63
3.4 翻译名义下的自由创作:乔治·苏利耶·德莫朗英译《聊斋志异》 66
3.4.1 乔治·苏利耶·德莫朗与Strange Stories from the Lodge of Leisures 66
3.4.2 翻译名义下的自由创作:乔治·苏利耶·德莫朗英译《聊斋志异》 67
3.5 小结 71
第四章 翻译中对异文化的尊重:当代西方汉学家英译《聊斋志异》 73
4.0 引言 73
4.1 异化为主、归化为辅:梅丹理、梅维恒英译《聊斋志异》 74
4.1.1 梅丹理、梅维恒与Strange Tales from Make-do Studio 74
4.1.2 异化为主、归化为辅:梅丹理、梅维恒英译《聊斋志异》 76
4.2 归化和异化的有机结合:闵福德英译《聊斋志异》 85
4.2.1 闵福德与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85
4.2.2 归化和异化的有机结合:闵福德英译《聊斋志异》 86
4.3 异化的典范:宋贤德英译《聊斋志异》 97
4.3.1 宋贤德与Strange Tales from Liaozhai(Sondergard 2008) 97
4.3.2 异化的典范:宋贤德英译《聊斋志异》 98
4.4 小结 105
第五章 和而不同原则下中国文化经典对外传播:华人学者和翻译家英译《聊斋志异》 107
5.0 引言 107
5.1 强势文化下的读者关照:邝如丝英译《聊斋志异》 109
5.1.1 邝如丝与Chinese Ghost and Love Stories(Quong 1946) 109
5.1.2 强势文化下的读者关照:邝如丝英译《聊斋志异》 110
5.2 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杨宪益、戴乃迭等英译《聊斋志异》 116
5.2.1 杨宪益、戴乃迭等和Selected Tales of Liaozhai 116
5.2.2 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杨宪益、戴乃迭等英译《聊斋志异》 118
5.3 如实传达中国文化:卢允中等英译《聊斋志异》 122
5.3.1 卢允中等和Strange Tales of Liaozhai 122
5.3.2 如实传达中国文化:卢允中等英译《聊斋志异》 124
5.5 小结 129
第六章 《聊斋志异》英译:从跨文化操纵到文化和合 131
6.0 引言:历史文化语境与翻译 131
6.1 《聊斋志异》英译历史文化语境的嬗变 134
6.1.1 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历史文化语境 135
6.1.2 文化多元化的历史文化语境 136
6.1.3 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历史文化语境 139
6.2 从跨文化操纵到文化和合 142
6.2.1 跨文化操纵:早期《聊斋志异》英译 142
6.2.2 文化和合:当代《聊斋志异》英译 146
6.3 小结 150
第七章 结语 152
7.1 本研究的内容总结及创新之处 152
7.2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拓展空间 154
7.3 本研究对中国典籍英译的启示 155
附录 159
参考文献 163
致谢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