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1
1 引言 1
1.1 我们的问题 3
1.2 其他问题 4
1.3 全书结构 6
1.4 提醒 11
1.5 专业术语 11
小结 14
拓展阅读 14
2 标准图景 15
2.1 导论 15
2.2 物理主义的普遍性 18
2.3 物理主义与心—身问题 19
2.4 科学中的哲学 20
2.5 作为安置问题的哲学问题 22
2.6 纽拉特与卡尔纳普 24
2.7 蒯因与斯马特 27
2.8 标准图景概述 29
小结 30
拓展阅读 31
3 形式与替代方案 33
3.1 导论 33
3.2 非限定量化 34
3.3 限于殊相 36
3.4 限于性质 38
3.5 基本性质 40
3.6 形而上学必然化 42
3.7 评论 45
3.7.1 性质存在吗? 46
3.7.2 丰富性质与稀疏性质 47
3.7.3 性质与关系 47
3.7.4 性质、事态及真理 48
3.7.5 性质与规律 48
3.7.6 性质和殊相 49
3.7.7 一种性质还是多种性质? 49
3.7.8 两种简化方法 50
3.8 替代方案 50
3.8.1 唯心主义 50
3.8.2 二元论 52
3.8.3 融贯论 54
3.8.4 自然主义的柏拉图主义 56
小结 58
拓展阅读 59
4 起点观 61
4.1 导论 61
4.2 物理物体与物理性质 62
4.3 在开始前就结束? 63
4.4 簇概念 65
4.5 作为簇概念的物理概念 66
4.6 起点观 67
4.7 经典原子论 69
4.8 引力 72
4.9 现代物理学 74
4.10 原子论是否可能? 79
小结 81
拓展阅读 81
5 理论观 83
5.1 导论 83
5.2 自由化起点观 84
5.3 物理理论是什么 87
5.4 理论观的两个版本 89
5.5 实存主义版本 91
5.6 孪生物理学 92
5.7 结论可否来得更快些? 94
5.8 可能主义版本 95
5.9 可能主义版本的调整 97
5.10 实存主义版本的调整 102
5.11 四个进一步建议 103
5.11.1 物理理论的进一步限制条件 103
5.11.2 否定法 104
5.11.3 微物理主义 105
5.11.4 指示性 106
5.12 对上两章论证的概括 108
小结 109
拓展阅读 110
6 亨普尔两难问题 111
6.1 导论 111
6.2 重审理论观 111
6.3 什么是理想理论? 113
6.4 得到系统表述的两难问题 114
6.5 第一个前提 117
6.6 第二个前提 118
6.7 第三个前提 120
6.8 可错论 121
6.9 知以致知 124
6.10 识别亨普尔两难问题的错误 126
6.11 亨普尔两难问题与我们的两难问题 127
小结 129
拓展阅读 129
7 必然观 131
7.1 导论 131
7.2 得到系统表述的必然观 133
7.3 基本主题的一些变种 136
7.4 随附性 138
7.5 语义观 140
7.6 同一观 142
7.7 为同一观辩护的一些策略 143
7.8 实现观 146
7.9 基本性质观 150
小结 151
拓展阅读 151
8 必然化必要吗? 153
8.1 导论 153
8.2 形而上学必然性和律则必然性 154
8.3 物理主义的偶然性 156
8.4 物理主义与物理主义条件句 158
8.5 副现象的灵质问题 160
8.6 副现象的灵质与随附性 164
8.7 阻挡者问题 166
8.8 必然化与心理—物理规律 167
8.9 先验物理主义与后验物理主义 170
小结 171
拓展阅读 172
9 必然化充分吗? 173
9.1 必然化二元论 173
9.2 问题 174
9.3 问题的更多实例 176
9.4 不融贯性回答 178
9.5 种种不同 180
9.6 三个进一步的回答 183
9.6.1 实现的回答 184
9.6.2 解释的回答 185
9.6.3 基本性质的回答 187
9.7 绕过僵局 190
9.8 还原论与非还原论 191
小结 193
拓展阅读 194
10 怀疑论者与真正的相信者 195
10.1 概述 195
10.2 元论点和标准图景 197
10.3 怀疑论者 199
10.4 真正的相信者 202
10.5 一个错误的预设? 204
10.6 拒斥概念分析? 205
10.7 评价对概念分析的拒斥 207
10.8 范弗拉森论经验主义与物理主义 209
10.9 评价立场观 212
10.10 物理主义在物理主义的讨论中是无关紧要的 214
小结 217
拓展阅读 217
11 反物理主义论证 219
11.1 超级品尝者 219
11.2 可构想性论证 221
11.2.1 表述 221
11.2.2 背景中的模态认识论 222
11.2.3 辖域问题与偶然性 223
11.2.4 背景案例的可能性 225
11.2.5 CA和知识论证 226
11.3 种种回应 227
11.3.1 后验物理主义 227
11.3.2 现象概念策略 229
11.3.3 认识的观点 230
11.4 物理主义在可构想性论证中的作用 232
11.4.1 如果成功的话,CA驳倒的不只是物理主义 233
11.4.2 CA与基本性质 234
11.5 这个策略可普遍化吗? 235
11.6 意向性 238
11.7 意义 242
11.8 道德 243
小结 244
拓展阅读 244
12 支持物理主义的论证 245
12.1 导论 245
12.2 印象主义论证 246
12.3 从印象主义论证到因果论证 249
12.4 事件版本 249
12.5 性质版本 252
12.6 因果论证与种种二元论 254
12.7 排除原则的问题 255
12.8 排除原则与不同 257
12.9 因果闭合的问题 261
12.10 物理主义在因果论证中的作用 264
小结 265
拓展阅读 266
13 结语 267
术语表 274
参考文献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