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故事篇 3
我的晚报缘 3
想念马际融 7
报人常小川的仕途 9
《新生晚报》报道大同解放 11
《新生晚报》报道“石门失陷” 13
我和《光华日报》 14
亲历《潜伏》时代 18
冯欣农营救吉鸿昌 20
北洋大学邓日谟教授 22
名医丁懋英 23
海怪严仁颖 25
林白水和他的女儿林慰君 27
人还活着怎被推入太平间 29
齐协民 30
和江西督军陈光远 31
和宋哲元、张自忠 32
齐协民豁达一生 33
江朝宗“曾秉国钧” 34
国联调查团在长江轮上 36
沈崇家世 37
林则徐眼皮下的贪污 38
津人美出版社的鲁艺四老兵 39
津人美社创办人张映雪 40
第二任社长郭钧 43
第三任社长赵泮滨 46
王玫同志 49
李芝芸大姐 51
周扬题词图章倒盖 53
郭沫若为《天津画报》题签 55
陈强津门访何迟 57
沙龙夫人沉沦一生 60
民初改良年画先行人阎道生 62
二婶 65
七里海畔的劳动模范 67
珠江道旁那十二棵大杨树 68
我的地图嗜好 70
建国后首次出版《天津市图》 71
80年代出版《天津游览图》 72
“文革”中天津更改胡同名 73
“文革”中北京更改路名 74
京津老地名 75
民初《北京内外城地图》 76
《中国解放区分区详图》 79
“??” 81
“进行”的滥用 81
旧时报上的粗野用词 83
“把把” 83
“万岁——儿崽” 84
于非闇写梅画了个印章 84
书报上的错字 86
错字使文义颠倒 88
名人姓名印错 89
错得可笑 90
老娘儿们的脚是宁河宝 92
骑龙抱凤的故事在天津姚村 94
锅店街同升号泥人庄 97
给图博单位添点资料 100
怀旧之读篇 107
《中国的十月》 107
《明信片中的老天津》 109
连阔如的《江湖丛谈》 111
张家口出版的《北方文化》 113
《王景鲁书法篆刻选集》 115
从黄裳的《旧戏新谈》说起 117
陈骧龙《怡然自乐》 119
陈亦侯藏匿乾隆金编钟 121
《直沽世家》李学曾 122
《燕园钟声》中的故友 124
翁独健将姚文元比作秦桧 124
卢念苏 125
杨思慎、乔维熊在天津 126
中外文学艺术名人肖像》 127
张守谦点校《在园杂志》 130
清初宁河籍相国杜立德 131
“老爷”的身价 132
天津铁脚及其它 134
禽与兽 135
眼镜赞 135
话说《景善日记》 136
重读郁达夫的《毁家诗纪》 138
楼适夷回忆郁达夫 139
钱歌川回忆郁达夫在新加坡 140
汪静之回忆王映霞 140
郁达夫为郭沫若能归国奔走 142
刘尊棋评论郁达夫 142
姜德明的《描写饥饿的作家》 143
津门风貌篇 149
说说在外就餐 149
京津小吃和两地糖墩儿 150
蝗灾 151
津人喜吃蚂蚱 152
东门脸的中立园 153
官银号的四远香 154
农场的伙食和定量 154
抗洪大堤吃“瞎碰” 156
双元兴的虾油小菜 156
吃黄金宴的“感觉” 157
鱼鳃肉宴 158
鲤须宴与人乳宴 158
挖鸡掌 159
清朝的奢菜 159
穿山甲禁捕以后 160
嫩玉米做菜 160
武大郎卖的炊饼啥样 161
瘦肉精 161
栗子面的小窝头 162
四菜一汤 162
“吃完了吗” 163
鱼市 164
锅炮鱼 165
贴饽饽熬鱼 165
鲶鱼嘴大 166
咸鱼 166
在大饭庄吃鲤鱼 167
黄瓜鱼溜边 167
鱼翅 168
象皮鱼 169
白洋淀的鱼 169
胖头鱼 170
鱼和熊掌 170
带鱼幼小被滥捕 171
带鱼北上 171
蟹的武装 172
“大闸”不是地名 172
养殖大闸蟹喂什么 172
邨酒香的胜芳大蟹 173
软盖螃蟹 173
大闸蟹天价 174
三岔口扒蟹苗 174
借蟹讽世 175
李瑞清殉蟹 175
李笠翁赞蟹 176
人造螃蟹招待尼克松 176
元朝蟹灾 177
蟹在英国更横行 177
男帽 178
女发 179
大宅门的理发员 180
染发风 181
清初钱谦益爱黑发 181
衣装的演变 182
中山服——西服 184
领带渐失魅力 185
暑季简装 186
贺龙的纽扣 186
棉裤、套裤、小棉袄 187
夹鞋——棉鞋 188
祖父不穿棉鞋 189
华君武、吴祖光评论高跟鞋 189
内山书店老板穿中式棉鞋 190
陈嘉庚牌胶鞋 191
买皮鞋须订作 191
割布鞋底示众 192
慈禧的厚鞋底 192
宫人因手白丧命 193
自行车和汽车的矛盾 194
邓禄普轮胎广告 194
荷兰的自行车、中国的汽车 195
我与自行车相依为伴 195
八十年前自行车 197
自行车捐牌 197
天津的洋车——“胶皮” 198
洋车夫的遭遇 200
盖房选砖有讲究 201
煤球——蜂窝煤 201
商店地面光滑如镜 202
从火炉到暖气 202
曲艺大发展的年代 203
旧意租界印象 204
天祥市场旧书摊 207
戴月轩卖毛笔管刻字 209
万国桥下“大海洋” 210
谋职 211
数来宝 212
说臭虫 213
贼不走空 214
寻人启事 214
磕一头二十元 215
下放劳动的穿装 216
日租界的仁丹胡子 217
说说排队 217
“芭蕾丽丝”鸭绒被 219
百年打拐 219
旧时家用器具多铜制 221
礼品回收的生意 222
倾倒药渣 223
包二奶翻脸 224
女贪的底气 225
《二奶腐败学》 225
祭品与时俱进 226
关老爷神气旺 226
人说鬼话 227
假货 227
血冷 228
剃头棚 229
名片 229
成名成家 231
瓦房长草 232
从搪布到羊肚手巾 232
农村糕点硬 233
农村茅厕 233
打更 234
偷鸡摸狗拔烟袋 235
集市——货郎子 236
农村四大舒服 237
出身不好能否去北京 237
浊气圈 238
沈从文打扫女厕自嘲 239
崇洋余痕 240
旧时京津的警察气质不同 242
黑手军阀褚玉璞 243
赞美秦桧第一人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