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先秦儒道本体论概观 1
第一节 礼制文化的挑战与抉择 1
第二节 儒道本体论的三种思路 14
一 老庄批判性的道本体 15
二 思孟学派的道德本体 24
三 《易传》的易道本体 33
第三节 儒道早期本体论的特征 44
第二章 两汉经学学术刍议 49
第一节 两汉经学学术发展概况 49
一 春秋战国时期六经的发展历程 49
二 西汉经学学术的经世特点 60
三 古文经学的形成及其与今文经学的抗争 69
四 东汉经学学术的融汇学风 76
第二节 两汉《尚书》学 82
一 《书序》与先秦《尚书》学传统 82
二 《尚书大传》与西汉《尚书》学 98
三 《古文尚书》的发现及其在西汉时期的研究 111
四 东汉《尚书》学 120
第三节 两汉礼学 131
一 秦汉以前的礼与礼学 131
二 西汉时期的礼学 145
三 古礼的发掘与礼学研究阵营的扩大 161
四 东汉礼学与郑玄三礼注 165
第三章 佛学与儒学关系蠡测 180
第一节 禅宗的发展及特征 180
一 达摩禅的出现与发展 180
二 南宗禅的形成及其创新 204
三 南宗禅即心即佛的本体论 234
第二节 张载与禅佛学 252
一 佛性前提批判——“八不缘起”与天道神化 253
二 佛性内涵批判——虚空即性与天道即性 258
三 佛性体证批判——止观并重与穷理尽性 260
第三节 王夫之与法相唯识学 265
一 《相宗络索》对法相唯识学的理解 265
二 王夫之对法相唯识学的批判 270
三 王夫之对宋明道学的佛学因素的反省 280
第四章 近代学术文化管窥 286
第一节 近代学术文化发展的历程 286
一 20世纪初年的新史学思潮 286
二 章 太炎史学思想演变的三个阶段 296
三 王国维、陈寅恪与新史学的理论建设 313
第二节 刘师培与中国近代经学 325
一 晚清经学研究的基本倾向 325
二 《读左札记》与刘师培经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337
三 刘师培经学史研究的新义 344
四 刘师培后期经学史研究 354
第三节 章太炎与侯外庐的先秦学术史研究 368
一 章太炎、侯外庐学术史研究的方法 368
二 章太炎、侯外庐的先秦学术研究 372
三 章太炎、侯外庐学术联系的原因及启示 377
后记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