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室文汇》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付纯孝著
  • 出 版 社: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64610852
  • 页数:32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文集,涉及哲学、经济、政治各学科。文章基于对儒家文化的认知,认为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具有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阐释了社会本位观的历史渊源和社会基础。围绕着这个主线,既涉及到对唯物史观的理解,还涉及到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模式的反思,涉及到自由平等观、人权观的中西方差别,涉及到文化传承和吸收先进文化思想的问题等等。特别是对近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进行了价值评价,从而阐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阐释了社会主义民主模式应该具有的、不同于西方民主模式的本质。

第一篇 认知儒家文化 1

第一部分 儒家价值观的渊源 1

第二部分 天人合一的思维定势及其影响 5

第三部分 “先义后利”和儒家道德观的“中和”境界 9

第四部分 天人合一的儒家修身工夫 13

第五部分 天人合一的法理根据 17

第六部分 独特的儒家整体本位理念 20

第二篇 难以跨越的整体本位理念 25

第一部分 墨家价值观的特征 25

第二部分 道家价值观的特征 27

第三部分 从法家的“公民”概念透视其价值观特征 30

第三篇 古代中国与古希腊政治文化之比较 36

第一部分 中国本土的“公正”理念及实现机制 36

第二部分 决定公正内涵的社会机理 41

第三部分 古希腊思想文化体现的整体本位价值观 45

第四部分 古希腊雅典与同期中国政治文化的差异 53

第五部分 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可借鉴之处 58

第六部分 中国的“自然法理念”和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 63

第七部分 权力合法性的道义基础 71

第八部分 儒家思想和中国本土的人权观及生命价值实现的形式 74

第九部分 儒家思想和自由平等理念 78

第十部分 儒家政治文化的盲区 83

第十一部分 谏言之可歌、可悲、可叹 87

第十二部分 儒学可非不可否 91

第四篇 儒法两派基本特征的比较和相关评价 95

第一部分 法家功利主义的经世思想 95

第二部分 儒法两派的立法原则 99

第三部分 中国古代“人治”的两种模式 102

第四部分 “人治”政体长期存在的原因 106

第五篇 中国传统民权观和人权观 110

第一部分 传统“人治”政体的道义基础和民权思想的萌芽 110

第二部分 传统人治理念的缺憾和它的负面历史效应 113

第三部分 中西方的自然法则理念与人权观(一) 116

第四部分 中西方的自然法则理念与人权观(二) 120

第五部分 民主思想与新型民主模式 124

第六部分 历史上整体本位的道义原则和政体选择 128

第七部分 西方古代民主政治之再认识——读古希腊历史后记 133

第八部分 公正标准的相对性和永恒的公正理念 137

第六篇 “唯物史观”不是标签 140

第一部分 物质利益的价值地位及其属性 140

第二部分 生产力是怎样发挥决定作用的 144

第三部分 解读历史获得的启示 148

第四部分 生产力、生产目的与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161

第五部分 价值崇拜和社会经济形式的选择 170

第六部分 人的个性与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 173

第七部分 “一点论”还是“两点论” 178

第七篇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个性扩张 183

第一部分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个性发展的盲区 183

第二部分 能跨越个性发展的盲区吗 186

第三部分 对峙性约束和社会性约束 190

第四部分 个性发展的“技术模式” 193

第五部分 跨越盲区的途径 197

第六部分 资本个性发展的社会性约束——对政府干预之本的分析 201

第八篇 突破传统理论模式 实现价值观革命 205

第一部分 关注公有制的价值内涵,防止其“空壳化” 205

第二部分 评“市场经济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形式”说 209

第三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规定性——兼评制度环境决定论 212

第四部分 人性论辨析 218

第五部分 体制改革蕴含的价值观革命 223

第六部分 结果公正和起点公正 229

第九篇 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评价 237

第一部分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变迁 237

第二部分 个人主义价值取向的极端表现 248

第十篇 用新的思维模式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54

第一部分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兼评传统经济理论的思维模式 254

第二部分 整体人格发挥主导作用的模型 262

第三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收入分配 266

第四部分 所有制和经济规律——再评传统经济理论思维模式 270

第五部分 社会分工、所有制及财产使用权 275

第十一篇 探讨区别于西方的社会主义民主模式 280

第一部分 西方民主模式衍生的政治市场 280

第二部分 现代整体本位社会及其民主模式 284

第三部分 推动民本意识向民权意识转化 291

第四部分 政治体制现代化与现代民权观 295

第十二篇 关于人文精神和文化的几个问题 302

第一部分 人文精神和政治机理 302

第二部分 关于社会道德状况的回顾与思索 308

第三部分 文化更新的代价 313

后记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