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1
第一章 前言 1
一、东坡诗文思想产生背景 1
二、东坡其人其文 4
第二章 东坡诗文中之儒家思想 7
第一节 导论 7
第二节 东坡儒家思想溯源 8
一、时风师承 9
二、家学薰陶 9
三、取自先贤 10
四、一己融贯 11
第三节 东坡儒家思想内涵 13
一、基本论点 13
二、忧国重民 20
三、伦理思想 27
四、稽古通今 35
五、育才致用 38
六、均民富国 43
七、安边教战 49
八、儒释道合一 57
九、其他 65
第四节 东坡诗文中之儒家思想实践 67
一、基本理念 67
二、政治上 70
三、伦理上 83
四、历史上 92
五、教育上 94
六、经济上 97
第五节 东坡诗文中之儒家思想之价值与影响 106
一、自儒家思想承传言 108
二、自思想独创言 109
三、自独善其身言 110
四、自兼善济世言 111
五、自生活实践言 113
第六节 小结 114
一、由东坡儒家思想渊源言 114
二、由东坡儒家思想内涵言 114
三、东坡儒家思想之实践言 115
四、东坡儒家思想之价值与影响 115
第三章 东坡诗文中道家道教思想之研究 117
第一节 导论——东坡体道之渊源 118
一、北宋崇道极盛 118
二、眉州之风——好隐逸、重经术 120
三、以道士为师友 120
四、受家族崇道影响 121
五、读道书游圣地 121
第二节 东坡一生崇道历程 122
一、28岁前——由年少至出川欲求道学仙 122
二、29~44岁之崇道——杭州、密州、徐州时 123
三、45~50岁——黄州、登州之崇道,贫病愤懑思归田养生 125
四、51~54岁时于汴京崇道——从政颠峰而道根犹深 127
五、54~59岁出守杭、颍、扬、定四州时崇道——求远祸全身 128
六、59~66岁贬岭南迄北归之崇道——如「玉堂仙」不涉名利 129
第三节 东坡崇道之活动 130
一、读《道藏》 131
二、交道友 132
三、煉道丹 137
四、服道食 138
第四节 东坡诗文中之道家道教思想 139
一、穷达观 141
二、物化观 142
三、虚、静、明观 143
四、隐逸出世观 144
五、安命观——人生如寄 146
六、仙道观 147
七、随缘忘情累 148
第五节 东坡诗文中之仙道 149
一、仙道之情 149
二、仙道之理 155
三、仙道之方 160
四、仙道之境 164
第六节 道家道教对东坡诗文之影响 169
一、自然平淡 169
二、虚静幽独 171
三、重学尚理 172
第七节 小结 173
一、东坡体道渊源 174
二、东坡一生崇道历程 174
三、东坡崇道之活动 174
四、东坡诗文中之道家道教思想 175
五、东坡所言仙道之性 175
六、道家道教对东坡思想诗文之影响 175
第四章 东坡诗文中之禅佛思想 177
第一节 前言 177
一、禅学之起 177
二、东坡是否为佛徒、禅宗? 178
第二节 东坡习禅学释之机缘 183
一、时风习染 183
二、地缘影响 184
三、家学渊源 184
四、个人体悟 186
第三节 禅释与东坡生活——「身」见禅迹 188
一、好禅读佛书 188
二、喜禅游庙寺 189
三、参禅交方外 191
第四节 东坡禅佛思想 193
一、习佛不佞重理悟(早年习佛) 193
二、形神俱泰观人生(中年习佛) 194
三、妙悟玄理处顺逆(壮年习佛) 198
四、以逆为顺——晚岁习佛 201
五、修行解脱入禅境——晚岁习佛 203
第五节 东坡诗文中之禅思佛意 207
一、东坡习禅 207
二、东坡习禅与创作 211
三、东坡诗文创作受佛学影响例说 214
第六节 东坡思想、创作、生活入禅之影响 222
一、思想上 222
二、创作上 223
三、生活上 224
第七节 小结 224
一、印度禅宗东传,开创中国禅宗 224
二、东坡习禅学释之机缘 225
三、东坡禅释生活之迹 225
四、东坡禅释思想与生活 225
中册 227
第五章 东坡诗文中之文学思想 227
第一节 导论 227
第二节 东坡文学思想之溯源 231
一、得自传承 231
二、来自本性 231
三、政坛失意 233
四、融贯众家 234
五、自我体悟 234
第三节 东坡文学思想之内涵 235
一、寓道于文 235
二、辞达于「意」 248
三、自然成文 257
四、观物求质 267
五、文尚新变——求新意于法度之中 274
六、形神相依 307
七、风格多元 318
第四节 东坡文学思想之实践 329
一、文 330
二、诗 339
三、词 354
四、赋 365
五、民歌 369
第五节 东坡文学思想与创作之相关 371
一、东坡创作发轫期——即嘉祐、治平间之初入仕 372
二、东坡创作歉收期——两度在朝任职 373
三、东坡创作发展期 374
四、东坡创作丰收期 376
第六节 东坡文学思想之影响 388
一、思想上 388
二、创作上 390
第七节 小结 404
第六章 东坡诗文中之美学思想 405
第一节 导论 405
一、美学之对象及范畴 405
二、东坡于美学发展之承传地位 406
第二节 东坡美学基本理念 410
一、与时风同步 410
二、美丑之认定——艺术价值认定 413
三、「诗画一律」之独创 416
四、尚「文章自一家」 417
第三节 东坡美学思想探源 418
一、受时风影响——重意味 418
二、家学与师友影响——知画好画 419
三、受儒家思想启迪 421
四、受道家思想影响 423
五、得自禅佛思想引发 436
六、一己融贯——诗画一律 438
第四节 东坡诗文之美学思想 443
一、自然感兴 444
二、寓意于物 449
三、成竹在胸 453
四、辞达口手 457
五、至味在平淡与新化 461
六、形似、神似与象外 467
七、风格多元 479
第五节 东坡美学思想实践 480
一、和陶诗 481
二、画作 490
三、书艺 502
第六节 东坡美学思想之影响 511
一、当代 511
二、后世 517
三、西方——寓意说 527
第七节 小结——东坡美学思想 528
一、自然感兴,随物赋形 528
二、寓意于物 528
三、成竹在胸 529
四、辞达于口手 529
五、平淡与新化 529
六、技法新变 529
七、风格多元性 529
下册 531
第七章 东坡诗文中之生活艺术思想 531
第一节 导论 531
第二节 东坡生活艺术思想溯源 531
一、政治革新 531
二、社会环境 533
三、家庭因素 535
四、一己融贯 536
第三节 东坡生活艺术思想 537
一、镕铸三家——儒、道、释 537
二、忧国惠民 545
三、别出蹊径 549
四、好同容异 561
五、热爱生活 569
六、旷达闲适 576
七、随缘处逆 592
第四节 东坡生活艺术面面观 598
一、应世 598
二、寓情寄性——在文字 607
三、生活情趣 615
第五节 东坡生活艺术思想予人之启迪 683
一、热爱生活 683
二、小品实录有真情 684
三、感悟人生哲理 685
四、善于处逆——在超然自得 686
五、奖掖后人传其学 688
第六节 小结 691
一、东坡生活艺术思想溯源 691
二、东坡生活艺术思想 691
三、东坡生活艺术面面观 692
四、东坡生活艺术思想予人之启迪 694
第八章 结论 695
一、东坡思想渊源甚广 695
二、东坡思想之迭变——与其一生仕宦同步 696
三、东坡文学、美学思想之一贯性 697
四、东坡思想与实践之合一 698
五、自东坡思想所及之影响而言 698
六、诗文思想予人之启迪 699
主要参引书目 701
一、专书 701
二、佛道书 704
三、学位论文 705
四、其他相关书 706
五、期刊论文 706
六、笔者相关近作 708
附录 711
附录一《东坡文集》卷篇统计表 711
附录二《苏轼诗集》卷篇统计表 713
附录三 龙榆生《东坡乐府笺》所收东坡词 714
附录四 东坡生平大事简表 717
附录五《苏轼文集》与《仇池笔记》、《东坡志林》篇目对照表 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