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学总论 中》PDF下载

  • 购买积分:2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国平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010127231
  • 页数:964 页
图书介绍:《城市学总论》是人民出版社继2009年6月、2010年8月先后出版《城市论》(上中下三卷)、《城市怎么办》(1~12卷)之后推出的又一城市学研究成果。本书直击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与问题,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学术性和权威性,又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可读性和欣赏性,是近年来国内少见的城市学工具书、科普书、参考书、教科书。作为工具书,读者可以从中找到解决城市问题的答案和线索;作为科普书,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城市的组织结构和发展脉络;作为参考书,读者可以从中汲取规划、建设、管理、经营等方面推进城市化的经验;作为教科书,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城市的生命存在、分辨城市的生命容颜、把握城市的生命脉搏、识别城市的性格差异、倾听城市的情感诉求、捕捉城市的精神意象,发现城市的“基因信息”和“遗传密码”,进而适应、把握城市未来发展趋势和时代脉膊,并为探索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奠定扎实的基础。

(中册) 493

第八章 城市生态 493

8.1 自然生态系统 493

8.2 城市生态系统内涵 495

8.2.1 自然生态观 496

8.2.2 经济生态观 496

8.2.3 社会生态观 496

8.2.4 复合生态观 497

8.3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497

8.3.1 城市生态位原理 497

8.3.2 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 498

8.3.3 食物链(网)原理 499

8.3.4 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 499

8.3.5 最小因子原理 500

8.3.6 环境承载力原理 500

8.4 城市生态系统组成要素 502

8.5 城市生态系统特点 503

8.6 城市生态系统结构 505

8.6.1 城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506

8.6.2 城市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 507

8.6.3 城市生态系统的网络结构 507

8.7 城市生态系统功能 508

8.7.1 生产功能 508

8.7.2 消费功能 508

8.7.3 还原再生功能 509

8.7.4 服务功能 509

8.8 城市生态思想形成与发展 510

8.9 城市生态化 512

8.10 生态城市建设 513

8.10.1 生态城市内涵 513

8.10.2 生态城市特点 514

8.10.3 生态城市建设内容 515

8.10.4 生态城市规划原则 517

8.10.5 生态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519

第九章 城市环境 521

9.1 城市环境概述 521

9.1.1 环境定义 521

9.1.2 城市环境定义 522

9.1.3 城市环境结构和功能 522

9.1.4 城市环境特征 524

9.1.5 城市环境质量 525

9.2 城市环境问题 527

9.2.1 大气污染 527

9.2.2 水污染 528

9.2.3 固体废弃物污染 528

9.2.4 噪声污染 529

9.2.5 电磁波污染 530

9.2.6 城市“热岛现象” 530

9.3 城市环境管理 533

9.3.1 城市环境管理目标 533

9.3.2 城市环境管理原则 534

9.3.3 城市环境管理手段 536

9.3.4 城市环境管理模式 537

9.3.5 城市环境管理制度 538

9.4 公众参与和环境管理 540

9.4.1 单中心体制的问题 540

9.4.2 构建多元合作体制 542

9.4.3 城市环境治理主体 542

9.4.4 环境治理信息公开 544

第十章 城市人口及流动人口 545

10.1 城市人口概述 545

10.1.1 城市人口定义 545

10.1.2 城市人口特征指标 545

10.1.3 城市人口结构特点 546

10.1.4 城市人口构成 548

10.2 城市流动人口概念 550

10.2.1 流动人口 551

10.2.2 迁移人口 551

10.2.3 暂住人口 551

10.2.4 外来人口 551

10.3 流动人口分类 552

10.3.1 按流动人口流动的终极目标或基本性质划分 552

10.3.2 按流动人口流动的区域变动划分 553

10.3.3 按流动人口流动的动力机制划分 553

10.4 城市流动人口产生的时代背景 554

10.4.1 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 554

10.4.2 社会管理制度的变革 554

10.4.3 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 555

10.4.4 农村人地矛盾和民营经济的崛起 556

10.5 城市人口流动产生的微观动因 557

10.5.1 观念的嬗变 557

10.5.2 比较利益的驱动 557

10.5.3 需求层次的提升 558

10.5.4 个人流动偏好 560

10.5.5 生存的压力 561

10.5.6 发展的渴望 561

10.6 城市流动人口基本特征 562

10.7 城市流动人口市民化体制障碍 563

10.8 城市流动人口市民化对策 564

第十一章 城市土地 567

11.1 城市土地概述 567

11.1.1 土地定义 567

11.1.2 土地特性 569

11.1.3 土地权属关系 570

11.1.4 城市土地价格特征 573

11.1.5 城市土地供给与需求 576

11.1.6 城市用地分类 578

11.1.7 城市土地分等和定级 581

11.1.8 城市建设土地征收和划拨 584

11.1.9 城市土地使用权出让 585

11.1.10 城市土地市场交易 587

11.2 城市土地经济学基本理论 589

11.3 城市土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597

11.3.1 土地城市化速度大于人口城市化速度 597

11.3.2 土地使用效率不高 597

11.3.3 土地使用结构欠合理 598

11.3.4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尚不完善 599

11.3.5 城市土地使用权价值的异化 599

11.4 城市土地产权制度 602

11.4.1 中国城市土地产权的演变及面临的问题 602

11.4.2 中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思路 604

11.5 城市土地市场 605

11.5.1 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土地市场” 605

11.5.2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土地市场 606

11.6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 609

11.6.1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概述 609

11.6.2 城市土地储备市场化运作机制 610

11.6.3 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基金 613

11.6.4 建立和完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法律保障体系 613

11.7 城市土地开发 614

11.7.1 政府作用 614

11.7.2 市场机制 615

11.7.3 开发模式 615

11.7.4 开发效益 617

11.7.5 开发强度 618

11.8 城市用地空间布局 620

11.8.1 城市用地空间布局影响因素 620

11.8.2 城市用地空间布局主要原则 621

11.8.3 城市用地空间布局结构形态 622

11.8.4 当代城市用地的立体空间格局 623

11.9 城市用地空间扩展 625

11.9.1 扩展形式 625

11.9.2 动力机制 626

11.9.3 城市形态 626

11.10 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628

11.10.1 城市用地的绝对规模评价 628

11.10.2 城市用地的结构平衡性评价 631

11.10.3 城市用地的区位评价 632

11.10.4 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定 633

第十二章 城市住房 637

12.1 城市住房特征与属性 637

12.1.1 城市住房特征 638

12.1.2 城市住房属性 638

12.1.3 住房产业与住房经济 639

12.2 城市住房类型 641

12.3 城市住房市场 643

12.3.1 住房市场流通方式 643

12.3.2 住房市场特殊属性 644

12.3.3 住房市场构成 644

12.3.4 住房市场类型 645

12.3.5 住房市场功能 647

12.4 城市住房供给与需求 649

12.4.1 城市住房供给 649

12.4.2 城市住房需求 651

12.4.3 住房市场供给与需求均衡 656

12.5 城市住房区位与居住空间 659

12.5.1 旧城住房开发 659

12.5.2 郊区住房开发 660

12.5.3 新城住房开发 661

12.6 城市住房规划重点 662

12.6.1 就业与居住一体化的住房发展策略 662

12.6.2 住房区位的合理引导 663

12.6.3 住房产品结构的多元保障 667

12.7 中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 667

12.7.1 传统的城市住房制度 667

12.7.2 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目标 668

12.7.3 新型城市住房制度基本内涵 668

12.8 城市住房保障制度 671

12.8.1 国外城市住房保障制度 671

12.8.2 国外城市公共住房制度 673

12.8.3 国外城市住房保障的经验 675

12.8.4 中国现行住房保障制度的问题 676

12.8.5 中国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的创新 680

第十三章 城市基础设施 683

13.1 城市基础设施定义与构成 683

13.1.1 城市能源系统 684

13.1.2 城市供水与排水系统 684

13.1.3 城市交通系统 684

13.1.4 城市通信系统 684

13.1.5 城市环境系统 684

13.1.6 城市防灾系统 684

13.2 城市基础设施的特征 685

13.2.1 公益性 685

13.2.2 生产性 685

13.2.3 垄断性 686

13.2.4 系统性 686

13.2.5 超前性 687

13.2.6 长期性 687

13.3 城市基础设施作用 688

13.3.1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 688

13.3.2 城市基础设施是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保证 688

13.3.3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产生聚集效益的决定因素 689

13.4 城市基础设施理论 690

13.4.1 公共产品理论 690

13.4.2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区分理论 691

13.4.3 城市基础设施可销售性区分理论 693

13.5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696

13.5.1 给水工程规划 696

13.5.2 排水工程规划 697

13.5.3 供电工程规划 697

13.5.4 燃气工程规划 698

13.5.5 集中供热工程规划 698

13.5.6 通信工程规划 698

13.5.7 综合防灾规划 699

13.5.8 环境保护及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699

13.6 城市内外交通 700

13.6.1 城市交通定义 700

13.6.2 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700

13.6.3 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 703

13.6.4 城市对外交通系统 704

13.6.5 城市市内交通系统 708

13.6.6 城市市内交通系统规划 711

13.6.7 解决城市内外交通问题的对策 716

13.7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体制创新 718

13.7.1 理论认识创新 719

13.7.2 运营机制创新 720

13.7.3 投融资体制创新 722

13.8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 728

13.8.1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 728

13.8.2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任务及措施 729

13.8.3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完善 730

第十四章 城市经济 733

14.1 城市经济定义 733

14.2 城市集聚经济 734

14.2.1 集聚经济内涵 734

14.2.2 集聚经济性质 735

14.2.3 城市集聚经济类型 738

14.2.4 城市集聚经济效应 740

14.3 城市经济增长影响要素 743

14.3.1 资本 743

14.3.2 知识与技术 744

14.3.3 劳动力及劳动力市场 745

14.3.4 信息 746

14.3.5 产业结构 747

14.3.6 基础设施 748

14.3.7 文化和舒适性 749

14.3.8 制度因素 749

14.4 城市经济结构 751

14.4.1 城市经济结构定义 751

14.4.2 城市经济结构作用 751

14.4.3 城市经济结构构成 752

14.4.4 城市经济结构特征 754

14.5 城市规模与城市规模经济 756

14.5.1 城市规模的形成 756

14.5.2 城市规模经济 758

14.5.3 城市适度规模 761

14.5.4 城市规模的成长性 768

14.5.5 城市规模效益与“城市病” 770

14.5.6 城市蔓延与城市增长边界 774

14.6 城市经济增长模式 777

14.6.1 粗放(外延)型增长模式 777

14.6.2 集约型增长模式 779

14.6.3 城市经济集约化增长:质的规定性 782

14.6.4 城市经济集约化增长:量的规定性 785

14.7 城市产业发展 787

14.7.1 城市产业结构分类与产业结构分析 787

14.7.2 城市产业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 794

14.7.3 产业结构与城市发展 804

14.8 城市产业集群 810

14.8.1 产业集群定义 810

14.8.2 产业集群特点 811

14.8.3 产业集聚竞争优势 813

14.8.4 产业集群生成机理 814

14.8.5 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集群 821

14.8.6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城市产业集群升级 824

14.9 城市公共经济 826

14.9.1 城市公共经济定义 826

14.9.2 城市公共经济理论 827

14.9.3 城市公共产品类型 839

14.9.4 城市公共产品与城市发展的互动 841

14.9.5 城市公共产品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845

14.9.6 城市化与城市公共经济的互动 847

14.9.7 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与要素配置 850

14.10 城市公共财政 853

14.10.1 城市公共财政定义 853

14.10.2 中国城市财政体制 854

14.10.3 城市政府财政收入 854

14.10.4 城市政府财政支出 857

14.11 城市经济管理 860

14.11.1 城市经济管理定义及特征 860

14.11.2 城市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861

14.11.3 城市经济管理调控主体 864

14.11.4 城市经济管理调控对象 865

14.11.5 城市经济项目管理 866

第十五章 城市社会 869

15.1 城市社会特征 869

15.2 城市社会结构 871

15.2.1 城市社会结构定义 871

15.2.2 社会结构理论 872

15.2.3 城市社会结构特点 875

15.2.4 城市社会结构与城市发展 876

15.3 城市社会群体 878

15.3.1 城市社会群体定义及特征 878

15.3.2 城市社会群体类型 880

15.3.3 城市社会群体结构及作用方式 882

15.4 城市社会组织 886

15.4.1 城市社会组织定义 886

15.4.2 城市社会组织构成要素 887

15.4.3 城市社会组织分类 888

15.4.4 城市社会组织目标 891

15.4.5 城市社会组织特点 895

15.4.6 中国城市社会组织变迁 896

15.5 城市社会互动 898

15.5.1 社会互动定义 898

15.5.2 社会互动一般过程及影响因素 899

15.5.3 社会互动基本方式 900

15.6 城市社会分层 903

15.6.1 社会分层定义与特征 903

15.6.2 社会分层分类标准 904

15.6.3 社会分层划分方法 905

15.6.4 社会分层形成机制 906

15.6.5 社会分层两种理论 909

15.6.6 目前中国社会的分层结构 912

15.6.7 中国城市社会分层的趋势 915

15.7 城市社会流动 916

15.7.1 社会流动定义 916

15.7.2 社会流动类型 917

15.7.3 社会流动影响因素 918

15.7.4 社会流动功能 920

15.7.5 社会流动特点 921

15.7.6 社会流动的消极影响及解决办法 923

15.8 城市社会保障 925

15.8.1 社会保障概述 925

15.8.2 社会保障原则 927

15.8.3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929

15.8.4 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模式 931

15.8.5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933

15.8.6 中国城市社会保障体系 935

15.9 城市社会问题 944

15.9.1 城市社会问题定义 944

15.9.2 城市社会问题特点 945

15.9.3 城市社会问题理论 947

15.9.4 城市社会问题类型 951

15.9.5 城市社会问题产生原因 953

15.9.6 城市社会问题治理原则 955

15.10 城市社会管理 956

15.10.1 城市社会管理性质 956

15.10.2 城市社会管理特点 957

15.10.3 城市社会管理手段 958

15.10.4 城市社会管理作用 959

15.11 城市社会工作 960

15.11.1 社会工作发展历程 960

15.11.2 社会工作定义 961

15.11.3 城市社会工作功能 961

15.11.4 城市社会工作价值体系 962

15.11.5 城市社会工作实践特点 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