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
第一章 “儒”与“儒家”的起源 14
一、“儒”和司徒之官 15
二、大司徒和师儒 19
三、孔子与儒学文献 23
第二章 删诗书,订礼乐:孔子与“六经” 28
一、孔子删《诗》正《乐》 31
二、孔子修《书》《礼》 31
三、孔子修《春秋》 32
四、孔子与《易》 33
第三章 天地人伦之道:“六经”的内涵与功能 35
一、“六经”:记“史”之文 36
二、“六经”:载“道”之具 37
三、“六经”:言“知”之籍 38
四、“六经”:施“教”之典 39
五、“六经”:致“化”之源 40
六、“六经”:文章之祖 42
第四章 “四型八期”:“儒学史”的分期及其特征 44
第五章 “经”“传”与“经学” 49
一、“经” 50
二、“传” 52
三、“经”“传”的兴起 55
四、“诸子” 57
五、“经学” 60
六、“集解”“义疏” 62
七、“宋学” 63
第六章 经典体系:从“六经”到“十三经” 66
一、“十三经”结集诸说 67
二、从“六经”到“十三经” 71
三、儒家经典扩展的意义 86
四、余论 96
第七章 “国学”“儒学”及其体系 102
一、“国学”的三个体系 104
二、“国学”的信仰体系:一儒、二教、三统 109
三、“国学”的道德体系:五常、八德、十义 113
四、“国学”的知识体系:四部、六艺、七学、九流、十艺 118
五、余论 127
第八章 “三统六纪”:精神家园与道德守则 130
一、三统: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 131
二、六纪:道德条教与行为守则 136
第九章 体系重建:恢复儒学学科的思考 141
后记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