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西方美学史读本》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汝信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141793
  • 页数:639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方美学史》(2001年立项,于2005~2008年陆续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共四卷,计290万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高精练而成。本书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观点全面系统地论述自古希腊罗马直到当代西方的美学思想和理论,普及有关西方美学史的知识,为广大读者和高校学生提供一部通俗易懂的读物,以提高其文化素养。

前言 1

第一编 古希腊罗马至中世纪美学 5

第一章 早期希腊美学 5

第一节 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 5

第二节 赫拉克利特 8

第三节 恩培多克勒 10

第四节 德谟克利特 13

第二章 智者和苏格拉底 16

第一节 智者 17

第二节 苏格拉底 19

一 美的普遍定义 20

二 人本主义的艺术意识 22

第三章 柏拉图 26

第一节 学术生涯及著作风格 26

第二节 理式论 29

一 美的定义 29

二 理式的含义 31

三 理式论的评价 32

第三节 模仿艺术 34

一 音乐 34

二 绘画 35

第四节 艺术灵感 37

第五节 小结 39

第四章 亚里士多德 43

第一节 学术生涯及其特色 43

第二节 本体论美学 45

一 四因说 45

二 宇宙理性 51

第三节 诗学理论 52

一 模仿 53

二 悲剧过失说 56

三 净化说 57

第四节 小结 60

第五章 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早期的哲学美学 62

第一节 斯多亚派 62

一 美在于适度和比例 63

二 艺术理论 65

第二节 伊壁鸠鲁派 67

一 伊壁鸠鲁 67

二 卢克莱修 69

第三节 怀疑论派 72

一 毕洛 72

二 恩披里柯 74

第六章 罗马文艺美学 76

第一节 西塞罗 76

一 修辞学理论中的美学思想 76

二 折中主义美学 79

第二节 贺拉斯 80

一 理论渊源 80

二 基本美学思想 82

第三节 维特鲁威 84

一 建筑的要素 85

二 美的客观基础 87

第四节 朗吉弩斯 88

一 《论崇高》的理论渊源 89

二 古典主义传统 89

三 崇高作为一个审美范畴 91

第七章 普洛丁 95

第一节 新柏拉图主义美学的基本原则 96

第二节 作为本体论的美学 97

第三节 审美知觉理论 99

一 审美上升历程 99

二 “抑肉伸灵,收心内视” 101

第四节 艺术是理智美的闪光 103

第五节 普洛丁美学的影响 106

第八章 奥古斯丁 110

第一节 美的理论 111

第二节 审美知觉理论 114

第三节 艺术理论 117

第九章 拜占庭美学 120

第一节 拜占庭人的世界观与美学观 121

第二节 艺术的理念及其风格的传播 126

一 艺术发展概况 126

二 艺术理念 131

三 拜占庭艺术的传播 133

第十章 托马斯·阿奎那和但丁 136

第一节 托马斯·阿奎那 136

一 美的三要素说 137

二 美学理论的其他要点 141

第二节 但丁 142

一 《神曲》的美学思想 143

二 《论俗语》 145

第二编 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美学 151

第十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美学 151

第一节 达·芬奇 152

一 论绘画艺术的性质与美学特征 152

二 艺术之美在于真实自然 154

三 审美观 156

第二节 卡斯特尔韦特罗及“古今之争” 157

一 卡斯特尔韦特罗的诗学思想 157

二 诗学理论的“古今之争” 162

第三节 蒙田 164

一 美是相对的 164

二 天然之美是理想之美 167

三 论人体美与心灵美 168

第四节 锡德尼 170

一 英国人文主义的美学宣言 170

二 论诗歌的本质及社会功用 172

三 论诗歌的形式规范 175

第十二章 法国古典主义美学 177

第一节 笛卡尔 177

一 崇尚理性的审美判断标准 178

二 追求“永恒真理”,以真为美 179

三 美在于部分与整体的和谐 180

第二节 沙坡兰 181

一 “诗歌应该使人受到教益” 182

二 戏剧创作必须遵循“三一律” 184

三 戏剧题材和情节必须具有“像真性” 185

第三节 布瓦洛 187

一 以理性为文艺最高准则 187

二 普遍人性与诗的“自然”原则 189

三 诗的道德教化作用 193

第十三章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195

第一节 培根 197

一 论人的美和“美在整体” 197

二 诗的想象和虚构 198

第二节 霍布斯 199

一 想象、判断与诗歌 199

二 善恶与美丑及喜剧感 201

第三节 舍夫茨别利 203

一 美在“形式或赋予形式的力量” 203

二 审美的特殊感官及其特性 205

第四节 哈奇生 207

一 “内在感官”和美感的特质 208

二 绝对美与相对美 210

第五节 休谟 212

一 美的本质和成因 212

二 趣味的心理特点和标准 215

三 诗歌与悲剧感 218

第六节 伯克 220

一 崇高感和美感的心理生理基础 220

二 崇高和美各自对象的品质 223

三 趣味的内涵和普遍原则 226

第十四章 大陆理性主义美学 229

第一节 斯宾诺莎 230

一 美丑观念与事物的圆满性 231

二 想象、虚构与文艺创造 234

三 情感、快乐与审美经验 236

第二节 莱布尼茨 238

一 美的本质与“前定和谐” 239

二 审美趣味与“混乱的知觉” 241

第三节 鲍姆加登 244

一 美学作为独立学科建立的意义 244

二 美学和美的定义 246

三 美的认识与诗的创造 249

第十五章 法国启蒙运动美学 252

第一节 伏尔泰 253

一 对新古典主义的突破 254

二 论艺术鉴赏力 255

三 论艺术想象和艺术创造 257

第二节 卢梭 259

一 文明观与艺术观 259

二 戏剧观念 261

第三节 狄德罗 264

一 “美在关系”论 264

二 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267

三 论戏剧艺术 268

四 论天才、艺术想象和情感 270

第十六章 德国启蒙运动美学 273

第一节 温克尔曼 274

一 古希腊艺术与美的理念 275

二 论优雅风格 277

三 艺术模仿与诗画比较 278

第二节 莱辛 280

一 诗与画的界限及对现实的模仿 280

二 民族戏剧与市民戏剧 282

三 论典型性格与审美情感 283

第三节 赫尔德 284

一 对新古典主义信条的突破 285

二 美与审美 286

三 民间文学与诗歌 286

第十七章 维柯 288

第一节 “诗性智慧”——早期人类的思维特征 289

一 “以己度物”的认知思维方式 289

二 诗性思维的特征 290

第二节 维柯的美学思想 292

一 美感产生于社会生活实践 292

二 美的种类 293

三 审美移情与诗性思维 294

第三编 十九世纪美学 299

第十八章 德意志观念论美学导论 299

第一节 美学史上的“哥白尼革命” 300

第二节 观念论美学及其时代 302

第十九章 康德 306

第一节 生平和著作 306

第二节 审美判断力批判在康德哲学中的位置 308

第三节 美的分析学 312

一 按质来看的鉴赏判断 313

二 按量来看的鉴赏判断 315

三 按与目的的“关系”来看的鉴赏判断 316

四 按“对‘对象’愉悦”的模态来看的鉴赏判断 317

五 审美判断中想象力的作用和表象能力 318

第四节 崇高的分析学 319

一 从美向崇高的过渡 319

二 数的崇高与力的崇高 321

三 崇高判断的模态 322

四 审美判断力的范畴总论及其廓清 322

第五节 艺术论、天才论以及审美判断力的辩证法 323

一 艺术的概念及其审美意义 323

二 天才与美的艺术 324

三 “美的艺术”:分类、结合与比较 325

四 审美判断力的辩证法以及美的道德性 327

第六节 康德美学的历史意义 328

第二十章 黑格尔 330

第一节 生平和著作 330

第二节 黑格尔哲学体系与美学体系 332

一 哲学体系 332

二 美学体系 333

第三节 “美”与审美活动的哲学实质 334

一 对美的本质的哲学探索 334

二 对审美活动的探讨 336

第四节 艺术美与理想美 338

一 艺术美的基本特征 339

二 艺术美的实现 340

三 艺术家和艺术创造 343

第五节 艺术史观 344

一 艺术的起源 345

二 艺术的发展历程:三种艺术类型 345

第六节 艺术的系统分类 349

第七节 黑格尔美学的历史意义 354

第二十一章 德国观念论美学的其他代表 357

第一节 谢林 357

一 生平及著作 357

二 诗与艺术 358

三 艺术哲学的重要性 359

四 艺术哲学的一般部分 361

五 谢林美学的意义 363

第二节 观念论美学的继承者和反对者 364

一 黑格尔的后继者和反对者 364

二 康德的后继者 367

三 其他代表人物 369

第二十二章 德意志文学美学和其他流派导论 371

第一节 德意志经典思想是理性哲学与浪漫主义的双重变奏 371

第二节 意志主义取代理性启蒙 374

第三节 19世纪下半叶德意志美学的其他流派 377

第二十三章 歌德和席勒及德意志浪漫主义 383

第一节 歌德 383

一 生平及学术贡献 383

二 古典的与浪漫的 384

三 自然与艺术 386

四 美与艺术 387

第二节 席勒 389

一 生平及文学美学创作 389

二 席勒美学概观 390

三 审美教育及其文化意义 393

四 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 394

第三节 19世纪德意志浪漫主义美学 396

一 对艺术本质的哲学思考 396

二 反思理性与崇尚情感 400

三 向往中世纪 402

第二十四章 叔本华 404

第一节 生平和其意志哲学 404

第二节 美学本体论 407

第三节 艺术本体论 409

第四节 审美认识论 411

第五节 想象的哲学功能和批判功能 414

第二十五章 尼采 416

第一节 生平和《悲剧的诞生》 416

第二节 日神和酒神:世界的二元艺术冲动 419

第三节 悲剧的本质 422

第四节 艺术形而上学 425

第五节 作为艺术的权力意志 427

第二十六章 19世纪英国美学和法国美学导论 430

第一节 19世纪英国美学的进展 431

一 实践过程中的文艺美学 431

二 物极必反的唯美主义运动 433

三 审美文化理想的追求 434

四 心理学美学中的科学因素 436

第二节 19世纪法国美学的流变 437

一 不同阶段的不同焦点 437

二 浪漫主义的地方色彩 438

三 唯美主义的兴起与余响 440

四 实证主义的连锁效应 442

第二十七章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美学 445

第一节 柯勒律治 445

一 情感因素 446

二 想象力与幻想 446

三 美与美的艺术 447

第二节 华兹华斯 448

一 诗的艺术本质 449

二 诗的功能 450

三 诗人的禀赋 451

第二十八章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美学 453

第一节 史达尔 453

一 南北文学与环境论 454

二 介于古典与浪漫之间 455

第二节 夏多布里昂 457

一 文学主张 457

二 论美 457

三 创作实践与思想特点 458

第三节 雨果 459

一 文学创作中的对照原则 459

二 文学史论与艺术特征 461

第四编 二十世纪美学 465

第二十九章 无意识美学 465

第一节 弗洛伊德 466

一 弗洛伊德的美学著作 467

二 对艺术的精神分析研究 467

三 以达芬奇为精神分析实例 471

第二节 荣格 473

一 美学的心理学基础 473

二 荣格的美学思想 476

第三十章 形式主义美学 479

第一节 贝尔 481

一 《艺术》的来源 482

二 “有意味的形式”假说 483

三 “审美感情”论 484

第二节 弗莱 485

一 “纯美学标准” 486

二 “双重生活”论 487

第三十一章 表现主义美学 489

第一节 克罗齐 489

一 美的本原 490

二 艺术即直觉 491

三 直觉即表现 492

四 艺术与语言同一 492

第二节 科林伍德 493

一 艺术是情感的表现 494

二 艺术是整体想象性经验 496

第三十二章 符号论美学 498

第一节 卡西尔 499

一 “符号形式哲学”的奠基 499

二 艺术作为“符号体系” 500

第二节 苏珊·朗格 502

一 “情感符号的形式创造” 502

二 关于“虚幻”观念 505

三 关于“艺术知觉” 506

第三十三章 现象学美学 508

第一节 英伽登 510

一 文学艺术作品的“本体论” 510

二 文学艺术作品的“认识论” 512

三 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514

第二节 杜夫海纳 516

一 现象学美学的锚地 516

二 现象学之后的先验转向 521

第三十四章 存在主义美学 524

第一节 海德格尔 524

一 存在主义的哲学根基 525

二 艺术作品的存在与真理的发生 527

第二节 萨特 533

一“想象”现象学 533

二 处境中的“自由” 535

三 介入就是揭露 538

四 写作要求自由 540

第三十五章 分析美学 544

第一节 维特根斯坦 546

一 “美学”与其概念使用 547

二 “生活形式”及其文化语境 548

三 “语言游戏”与“家族相似” 550

第二节 迪基 553

一 “艺术惯例论”的出场 553

二 对“惯例论”的修正 555

第三节 丹托 557

一“艺术界”理论 557

二 “平凡物的变形” 559

三 “艺术终结论” 561

第三十六章 社会批判美学 566

第一节 卢卡奇 568

一 《审美特性》的美学观 569

二 若干审美原理的诠释 571

第二节 本雅明 576

一 从经验到体验 576

二 从口传到媒介 579

三 从魅灵到复制 581

第三节 阿多诺 583

一 早期思想 583

二 文化产业批判 585

三 否定的辩证法 587

第四节 马尔库塞 589

一 政治哲学:对技术理性的批判 590

二 激进美学:解放爱欲与建立新感性 592

三 大众文化理论:从“整合”到“颠覆” 594

第三十七章 解释学美学与接受美学 597

第一节 伽达默尔 598

一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概念 598

二 以解释学阐明艺术经验中的真理 601

第二节 姚斯 604

一 “挑战”时期 604

二 “审美经验”时期 608

第三节 伊瑟尔 610

一 隐在读者 610

二 不确定性 612

三 读者经验的重构 614

第三十八章 后现代美学 616

第一节 福柯 618

一 牧师权力 619

二 自我的技术与快感 620

三 生活的艺术 622

第二节 利奥塔 624

一 什么是后现代? 624

二 现代艺术的本质 626

三 不可表现性与先锋艺术 627

第三节 波德里亚 631

一 消费社会 631

二 媒介、“内爆”与超真实 633

三 审美泛化 635

编后记 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