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科学依据 2
1.1.1 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需要 2
1.1.2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需要 5
1.1.3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需要 7
1.1.4 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 8
1.1.5 坚持适应大学生成长内在要求的需要 11
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内容体系 12
1.2.1 逻辑起点 12
1.2.2 基本思路 14
1.2.3 内在结构 15
1.3 学习方法与要求 16
1.3.1 道德与法律相结合 16
1.3.2 内化与外化相统一 16
1.3.3 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17
1.3.4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促进 17
第2章 人生发展与大学生活 19
2.1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起点 20
2.1.1 人生发展的广阔平台 20
2.1.2 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 23
2.2 大学生身心发展基本特点 24
2.2.1 发展的不平衡 25
2.2.2 发展的矛盾性 26
2.2.3 发展的可塑性 30
2.3 大学生活的适应与调适 31
2.3.1 环境变化的调适 31
2.3.2 学习方式的转变 33
2.3.3 心理健康的维护 34
第3章 人际关系与和谐社会 39
3.1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40
3.1.1 人际关系的本质 40
3.1.2 人际关系的作用 41
3.1.3 人际和谐与社会和谐 43
3.2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特点 45
3.2.1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 45
3.2.2 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46
3.2.3 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因素 47
3.3 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51
3.3.1 把握和谐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51
3.3.2 清除人际交往中的障碍 52
3.3.3 优化人际交往的艺术 53
第4章 人生道路与价值选择 58
4.1 人生观是人生道路的指南 59
4.1.1 人生与人生观 59
4.1.2 人生观与人生目的 65
4.2 人生价值的冲突与选择 69
4.2.1 人生价值的冲突 69
4.2.2 人生价值的选择 71
4.3 人生生涯的选择与规划 73
4.3.1 人生道路的选择 73
4.3.2 职业生涯的规划 74
第5章 社会发展与道德建设 78
5.1 道德的本质与作用 79
5.1.1 道德的本质和特征 79
5.1.2 道德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81
5.1.3 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 82
5.2 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85
5.2.1 道德建设的核心 86
5.2.2 道德建设的原则 88
5.3 公民道德建设 91
5.3.1 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 91
5.3.2 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94
第6章 人才成长与道德发展 101
6.1 道德发展是人才成长的内在需要 102
6.1.1 影响道德发展的因素 102
6.1.2 道德发展对人才成长的作用 105
6.2 大学生道德发展的重点 106
6.2.1 大学生的学习道德 106
6.2.2 大学生的恋爱道德 107
6.2.3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 108
6.2.4 大学生的择业道德 109
6.3 大学生道德发展的路径 110
6.3.1 注重行为实践 110
6.3.2 承担道德义务 112
6.3.3 激发道德良心 112
6.3.4 提升道德境界 114
第7章 合格公民与法律意识 117
7.1 法律是公民行为的基本准则 118
7.1.1 法律的概念 118
7.1.2 法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 120
7.1.3 守法是合格公民的必要条件 121
7.2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创制与实施 123
7.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本质和特征 123
7.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创制 124
7.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实施 128
7.3 公民法律意识 130
7.3.1 法律意识的概念 130
7.3.2 法律意识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133
7.3.3 公民法律意识的培育 135
第8章 宪法精神与法律制度 139
8.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40
8.1.1 宪法的本质和功能 140
8.1.2 公民权利与国家体制 142
8.1.3 宪法的生命根植于公民的生活世界 144
8.2 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146
8.2.1 行政法的概念 146
8.2.2 行政主体与行政方式 147
8.2.3 行政诉讼制度 149
8.3 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 150
8.3.1 民法的基本概念及原则 150
8.3.2 民事主体与民事权利 151
8.3.3 民事诉讼制度 154
8.4 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156
8.4.1 刑法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156
8.4.2 刑法的基本原则 157
8.4.3 犯罪与刑罚 157
8.4.4 刑事诉讼制度 159
第9章 依法治国与政治文明 163
9.1 依法治国是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164
9.1.1 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164
9.1.2 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 167
9.1.3 法治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意义 169
9.2 政治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170
9.2.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170
9.2.2 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与政治文明建设 171
9.2.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新时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173
9.3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程中的法治建设 175
9.3.1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 175
9.3.2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需要 177
9.3.3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178
第10章 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 183
10.1 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184
10.1.1 民族精神的内涵与特点 184
10.1.2 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发展 186
10.1.3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构成 188
10.2 爱国主义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190
10.2.1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190
10.2.2 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192
10.2.3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面临的新课题 194
10.3 高擎中华民族精神的火炬 194
10.3.1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战略意义 195
10.3.2 做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 196
第11章 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 200
11.1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201
11.1.1 理想的内涵与类型 201
11.1.2 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204
11.1.3 理想和信念的作用 205
11.2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 207
11.2.1 共产主义理想与社会发展规律 207
11.2.2 共同理想与崇高理想 209
11.2.3 社会主义信念与社会主义实践 210
11.3 为实现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而奋斗 212
11.3.1 坚持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 212
11.3.2 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214
11.3.3 坚持树立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统一 216
第12章 坐而论道与起而实践 220
12.1 实践是人生修养的现实基础和检验标准 221
12.1.1 人生修养及其真谛 221
12.1.2 实践是人生修养的现实基础 222
12.1.3 实践是人生修养的检验标准 223
12.2 自我修养与投身实践 224
12.2.1 自我修养是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224
12.2.2 投身实践是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225
12.2.3 努力实现修养与实践的统一 228
12.3 从他律走向自律 230
12.3.1 他律与自律 230
12.3.2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233
12.3.3 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人生境界 235
后记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