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导论 1
第一节 加强志愿精神研究的意义 1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总体框架 7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1
上篇 志愿精神的基础理论研究 15
第一章 志愿服务与志愿精神概述 16
第一节 志愿服务的内涵、特征及现代发展 16
第二节 志愿精神的内涵及特征 26
第二章 志愿精神的源流追溯 32
第一节 西方思想源流 32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源泉 41
第三节 雷锋精神底蕴 46
第三章 志愿精神的结构解读 56
第一节 志愿精神的主体结构 57
第二节 志愿精神的关系结构 59
第三节 志愿精神的层次结构 75
第四章 志愿精神的德性分析 82
第一节 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是德性的最高境界 83
第二节 友爱、互助的志愿精神是德性的核心要素 86
第三节 社会与个人的进步是德性的实现结果 92
中篇 志愿精神培养的理论研究 97
第五章 志愿精神与志愿文化 98
第一节 文化与志愿文化概述 98
第二节 志愿文化的自在与自觉 107
第三节 志愿文化从自在走向自觉的路径思考 122
第六章 志愿精神与公共精神 128
第一节 公共精神的质性分析 129
第二节 公共精神之于志愿精神发展的价值 135
第三节 公共精神的培育路径 138
第七章 志愿精神与志愿动机 143
第一节 动机与志愿动机分类概述 144
第二节 志愿动机分层是志愿精神培养的逻辑起点 147
第三节 大学生参与世博会志愿服务的动机分析 158
第八章 志愿精神与志愿服务激励 163
第一节 激励理论概述 163
第二节 志愿服务激励的目标设置 173
第三节 志愿服务激励的方法运用 174
第九章 志愿精神与道德情感 184
第一节 情感与道德情感概述 184
第二节 道德情感的生成和教育模式 190
第三节 道德情感是志愿精神培养的推动力 197
第十章 志愿精神培养中的“价值—工具”关系把握 204
第一节 志愿精神培养中的价值理性诉求 205
第二节 志愿精神培养中的工具理性诉求 207
第三节 推进志愿精神培养中“价值—工具”共在、互促 209
下篇 志愿精神培养的实践研究 215
第十一章 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的课内外培训实验 216
第一节 实验目标与方法 217
第二节 实验对象与测量工具 222
第三节 实验过程与效果 224
第四节 分析与讨论 237
第十二章 由世博志愿服务看大学生的德性建构 244
第一节 潜在德性阶段:道德规范的认知过程 246
第二节 自在德性阶段:道德规范的内化过程 249
第三节 自为德性阶段:道德规范的外化过程 253
附录 257
1.《大学生志愿精神现状调查》问卷 258
2.同情心量表 265
3.志愿者访谈实录 267
后记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