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日 上部 概论 2
1~2日 第1章 学习中医必学《黄帝内经》 2
一、《黄帝内经》是“医家之宗” 2
二、《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2
三、健康与长寿要从学习《黄帝内经》入手 3
3日 第2章 《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 5
一、理论体系的萌芽 5
二、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 5
4日 第3章 《黄帝内经》的成书及相关命名含义 8
5~7日 第4章 《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学术思想 10
第一节 “气”是构成万物的根源 10
第二节 生命的唯物观 12
第三节 整体调控观 13
一、生命的对立统一观 13
二、控制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点 14
三、人与自然的整体调整 15
8~10日 第5章 《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16
第一节 摄生学说 16
第二节 阴阳五行学说 17
第三节 藏象学说 18
第四节 经络学说 21
一、经络学说的现代认识 21
二、经络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第五节 病因病机学说 25
一、病因 25
二、病机 25
三、发病 26
第六节 病证学说 28
第七节 诊法学说 29
第八节 论治学说 30
一、强调人与外在环境统一 30
二、重视人的整体性 35
三、因人施治 37
11日 第6章 怎样学好《黄帝内经》 40
一、明确目的、抓住重点 40
二、利用工具书、明确音读字义 40
三、前后联系、系统理解《黄帝内经》理论 41
四、参考《黄帝内经》的主要注家和注本 41
12~99日 下部 各论 47
12~20日 第7章 养生学说 48
12~16日 第一节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48
一、概说 48
二、养生之道与健康长寿 49
三、真气是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的根本 53
四、养生程度不同,寿命亦异 56
17~20日 第二节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60
一、概说 60
二、顺四时调养五脏神志 61
三、人应天地生气不竭 67
四、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则死 69
21~26日 第8章 阴阳五行学说 73
一、概说 73
二、阴阳的基本概念 74
三、阴阳的运动规律 76
四、“四时五脏阴阳”的理论 82
五、阴阳的病理及调治的方法 89
六、临床诊治取法于阴阳 94
27~43日第9章 脏象学说 99
27~29日 第一节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99
一、概说 99
二、十二脏的相使、贵贱 99
三、精光之道,大圣之业,藏于灵兰以传保 101
30~32日 第二节 五脏别论篇第二十一 103
一、概说 103
二、五脏、五腑、奇恒之府的分类及其相互关系 104
三、寸口脉诊病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107
33~35日 第三节 决气第三十 110
一、概说 110
二、六气的概念、生成和功能 110
三、六气的病变 111
四、六气以水谷与胃为大海 112
36~38日 第四节 本神第八 113
一、概说 113
二、精神活动的产生、概念及对养生的意义 113
三、情志内伤的病机及证候 116
四、五脏所藏不同虚实病证各异 118
39~43日 第五节 营卫生会第十八 120
一、概说 120
二、营卫之生成与运行 121
三、营卫与三焦 124
44~56日 第10章 经络学说 129
44~47日 第一节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129
一、概说 129
二、经脉变化与内外环境的关系 130
三、经脉与水谷精微的输布 133
四、经络盛衰的补泻法 136
48~56日 第二节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140
一、概说 140
二、调理经脉的重要意义 140
三、五脏虚实病证及经脉调治原则 142
四、经脉气血在虚实病变形成中的作用 147
五、气血虚实形成的原因 149
六、阴阳虚实导致内外寒热的各种病变 152
七、调治经脉虚实的原则、方法和针刺补泻 153
57~74日 第11章 病因病机学说 158
57~64日 第一节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158
一、概说 158
二、生命的本元禀受于天气 159
三、顺时序邪不能害 160
四、阳气的重要性 161
五、阳气与阴精的相互关系 167
六、阴精的来源化生于五味 171
65~70日 第二节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173
一、概说 173
二、外感、内伤的病因及病位 173
三、外感发病的机制 174
四、外感病入内的传变规律 175
五、积病的病因、病机和症状 176
六、内伤病的病因、病机 179
七、论治则 180
71~74日 第三节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节选) 181
一、概说 181
二、病机十九条 182
75~89日 第12章 病证 189
75~78日 第一节 热论篇第三十一 189
一、概说 189
二、热病的成因、症状、传变及治法 190
三、热遗和食复的病机及治法 195
四、两感病的症状和预后 196
五、以夏至日划分温病与暑病 198
79~82日 第二节 评热病论第三十三 200
一、概说 200
二、阴阳交的病机、病证及预后 200
三、风厥的病因、病证及治法 203
四、劳风的病证及治疗 204
五、肾风的病证与病机 206
83~85日 第三节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209
一、概说 209
二、疼痛的病因、病机和病证 210
三、“九气”为病的病机、病证 214
86~89日 第四节 痹论篇第四十三 216
一、概说 216
二、痹证的病因及分类 216
三、诸痹的症状、病机、预后及针治大法 218
四、营卫之气与痹证的关系 221
90~95日 第13章 诊法 224
一、概说 224
二、诊脉的时间与四诊合参的意义 224
三、切脉、观色、察形、闻声、问病以决死生 226
四、脉与四时阴阳相应 231
五、论平脉辨证 238
六、尺肤诊和各种脉象主病 243
96~99日 第14章 治则治法 249
一、药物的性味功用、制方原则和治疗方法 249
二、虚寒、虚热证的治疗及正确地食用五味 252
三、制方立法 255
100日 参考资料:高等教育中医专业自学考试《内经》试题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