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言 1
第一节 目的任务 1
第二节 自然地理、经济及交通 1
第三节 前人研究程度 2
第四节 工作完成情况 5
第二章 地层 7
第一节 地层分区及岩石地层划分 7
一、昆南地层分区 9
二、苏巴什地层分区 9
三、羌塘地层分区 9
第二节 元古界 9
一、双雁山片岩(Pt1s) 9
二、浅粒岩组(Ch1nt) 11
三、阿拉玛斯岩群(JxA) 13
第三节 震旦系柳什塔格玄武岩(Zl) 14
第四节 上古生界 16
一、月牙湖组(C1y) 16
二、塔斯坎萨依组(C1t) 20
三、龙门沟组(C1—2l) 21
四、空喀山口组(P1—2k) 22
五、再依勒克组(P1—2z) 25
六、卡拉孔木组(P2k) 28
七、卡拉勒塔什岩群(PK) 29
八、黄羊岭岩群(PH) 31
九、硫磺达坂砂岩(Plss) 36
第五节 中生界 38
一、阿他木帕下组(Ta) 38
二、邦达错组(T1b) 40
三、巴颜喀拉山群(TB) 43
四、叶尔羌群(J1—2Y) 49
五、铁隆滩群(K2T) 49
第六节 新生界 52
一、阿尔塔什组(Ea) 52
二、唢呐湖组(Ns) 54
三、冰积层及现代冰雪 54
四、冲、洪积层 56
五、湖、沼沉积层 56
六、火山岩 57
第七节 沉积岩 58
一、陆源碎屑岩类 58
二、火山物源沉积岩 62
三、内源沉积岩 64
第三章 岩浆岩 68
第一节 侵入岩 68
一、前寒武纪变质深成侵入体 68
二、早古生代侵入岩 72
三、晚古生代侵入岩 77
四、中生代侵入岩(昆仑山构造-岩浆岩带) 86
五、脉岩 91
第二节 火山岩 94
一、震旦纪—早古生代火山岩 94
二、晚古生代火山岩 98
三、新生代火山岩 104
第三节 苏巴什蛇绿岩 112
一、地质特征 113
二、蛇绿岩和相关沉积岩的岩石学特征 114
三、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117
第四章 变质岩 123
第一节 区域变质岩 123
一、低级变质岩类 123
二、中、高级变质岩类 129
三、原岩恢复及形成环境探讨 132
四、变质带、变质相系和变质作用特征 135
第二节 动力变质岩 137
一、岩石类型及岩石学特征 137
二、动力变质作用 140
第五章 构造 141
第一节 构造单元划分 141
一、构造单元划分的依据 141
二、构造单元划分 141
第二节 基底构造 144
第三节 原特提斯构造 144
第四节 古特提斯构造 144
一、苏巴什蛇绿混杂带构造 144
二、卡拉勒塔什逆冲叠瓦构造带 145
三、阿克苏褶冲带 146
第五节 中生代构造域 146
一、三叠系褶冲带 146
二、侏罗纪陆内逆冲推覆构造 148
三、白垩纪宽缓褶皱 149
第六节 新生代构造 149
一、主要断裂构造 150
二、次级断裂构造及组合 152
三、昆仑山-喀喇昆仑山的隆升 155
第六章 地质演化 158
第一节 事实与观点 158
一、基本事实 158
二、前人观点 159
三、本报告观点 159
第二节 前震旦纪地质演化 162
一、古元古代 162
二、中、新元古代 162
第三节 原特提斯地质演化 163
震旦纪—寒武纪:扩张阶段 163
第四节 古特提斯地质演化 163
一、泥盆纪—早二叠世:伸展扩张阶段 164
二、中二叠世:消减挤压阶段 164
第五节 特提斯地质演化 164
第六节 昆仑山的隆升 165
第七章 矿产及其他国土资源概况 166
第一节 矿产资源概况 166
一、斑岩型铜矿成矿条件分析及成矿预测 166
二、砂金 169
第二节 其他国土资源概况 170
一、国土及生物资源 170
二、水资源 171
三、旅游资源 171
第三节 环境概况 172
一、地势及地貌概况 172
二、河流概况 172
三、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措施 172
第八章 结语 174
第一节 取得的主要成果、认识及意义 174
一、对苏巴什蛇绿混杂岩带的组成、时代及演化进行了深入地解剖研究 174
二、对阿尔金断裂的研究有重大突破 174
三、生物化石和沉积岩石特征显示测区在石炭纪 二叠纪均为暖水型沉积 175
四、建立了测区岩石地层系统和与构造格架一致的地层分区 175
五、建立了构造-岩浆岩带,进一步划分了不同成因类型的岩石组合 176
六、查明了图区昆仑-喀喇昆仑造山带的组成、结构,建立了构造格架 177
七、深入研究了地质构造演化及大陆动力学过程,提出了全新的昆仑造山带演化模式 177
八、发现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斑岩型Cu-Ag矿化区,为区域成矿作用研究和矿产勘查提供了重要线索 177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的建议 177
参考文献 179
图版说明及图版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