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免疫学发展现状、趋势及前沿展望 1
第一节 免疫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与前沿热点 1
一、免疫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1
二、免疫学研究的前沿热点 2
第二节 我国免疫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35
一、我国免疫学研究的历史 35
二、我国免疫学研究的整体现状及其与国际同领域的比较 37
三、我国免疫学研究的近期进展 40
四、我国免疫学研究的未来展望 52
第二章 NK细胞研究进展 67
第一节 NK细胞概述 67
一、NK细胞基本概念 67
二、NK细胞的来源和分布 67
三、NK细胞的功能特点 67
第二节 NK细胞的发育分化 68
一、小鼠NK细胞发育分化 68
二、人类NK细胞发育分化的阶段 69
三、NK细胞发育分化的转录调控 70
四、NK细胞的功能成熟与组织分布 70
五、NK细胞发育分化的几个热点问题 71
第三节 NK细胞的组织分布与区域免疫学特性 72
一、小鼠NK细胞组织分布 72
二、人类NK细胞的组织分布 72
三、NK细胞的关键迁移分子 73
四、NK细胞组织分布的几个热点问题 73
第四节 NK细胞的免疫识别与自身耐受 74
一、NK细胞识别受体的发现 75
二、NK细胞的免疫识别模式 75
三、NK细胞抑制型受体 75
四、NK细胞活化型受体 75
五、NK细胞的识别机制与免疫耐受 76
六、NK细胞的自身耐受 76
第五节 NK细胞的突触形成与细胞活化 77
一、NK细胞的突触形成 77
二、NK细胞的活化 77
三、NK细胞活化及其信号转导 78
四、NK细胞活化的研究热点 78
第六节 记忆性NK细胞 79
一、NK细胞的免疫记忆功能 79
二、抗MCMV病毒的记忆性NK细胞及其特性 79
三、记忆性NK细胞介导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 80
四、NK细胞对细胞因子再次刺激的记忆反应 81
五、NK细胞记忆功能的分子调控 82
第七节 NK细胞的免疫学功能 82
一、NK细胞的杀伤功能 82
二、NK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及其功能亚群 82
三、具有组织修复功能的NK-22细胞 83
四、NK细胞与固有免疫淋巴细胞(ILC) 84
第八节 NK细胞与自身免疫 85
一、NK细胞可有效地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 85
二、NK细胞与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 85
三、NK细胞与多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 85
四、自身免疫疾病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使NK细胞自身耐受机制得到深入解析 85
第九节 NK细胞的转化研究 86
一、基于NK细胞的转化医学研究 86
二、NK细胞的规模化扩增 86
三、基于NK细胞的免疫治疗 86
第十节 NK细胞的前沿热点领域 87
一、NK细胞新亚群的发现 87
二、NK细胞发育分化的转录后调节 87
三、NK细胞的免疫代谢机制 88
四、NK细胞的免疫组学研究 88
五、NK细胞的可视化操作 88
第三章 γδT细胞研究进展 90
第一节 前言 91
一、TCRγδ 91
二、γδT细胞发育与组织分布 94
三、γδT细胞的表面标志 96
四、γδT细胞识别的抗原 97
五、γδT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100
第二节 γδT细胞研究进展 103
一、γδT细胞抗原识别及活化机制 103
二、γδT细胞与抗肿瘤免疫 107
三、γδT细胞与抗感染免疫 109
四、γδT细胞的其他研究 112
第三节 结语 115
一、人类γδT细胞发育与功能分化研究尚需加强 115
二、人类TCRγδ配体鉴定及其抗原识别机制研究依然是前沿领域 115
三、γδT细胞受体多样性与疾病相关性研究有待开展 115
四、免疫系统对γδT细胞功能的调节机制有待于进一步阐明 116
五、IL-17+γδT细胞与炎症的相关性研究逐步受到重视 116
六、γδT细胞免疫疗法效果与副作用有待进一步证实 116
第四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提呈的研究进展 121
第一节 概述 121
第二节 树突状细胞 121
一、DC的来源和分化 123
二、cDC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 126
三、cDC与天然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 128
四、调节性DC 130
五、活体双光子显微镜在DC研究中的应用 134
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135
七、树突状细胞与疾病 136
第三节 巨噬细胞 137
一、巨噬细胞的异质性 137
二、M1/M2分化的调控机制 140
第四节 抗原处理与提呈 141
一、MHCⅡ类分子提呈外源性抗原 141
二、MHCⅠ类分子提呈内源性抗原 141
三、交叉提呈 142
四、CD1提呈抗原 144
五、MR1途径提呈抗原 145
第五章 补体调控蛋白CD46、CD55和CD59的研究进展 156
第一节 CD46的研究进展 157
一、CD46的分子结构和基因 157
二、CD46的表达调控 157
三、CD46结合蛋白 158
四、CD46在适应性免疫中的作用 158
五、CD46与人类疾病 159
六、结语 160
第二节 CD55的研究进展 160
一、CD55的分子结构和基因 160
二、CD55的表达调控 161
三、CD55的结合蛋白 161
四、CD55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161
五、CD55分子与疾病 162
六、结语 163
第三节 CD59的研究进展 164
一、CD59的分子结构和基因 164
二、CD59分子的表达调控 164
三、CD59结合蛋白 164
四、CD59分子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165
五、CD59与人类疾病 166
六、结语 167
第四节 展望 168
第六章 MHCⅠ类分子的抗原加工及其介导的T细胞免疫监视 171
第一节 MHCⅠ类分子 171
第二节 MHCⅠ类分子抗原加工与递呈 173
一、多肽的产生与供给 173
二、多肽装载复合物 174
三、HC和β2m的早期折叠 178
四、肽段的装载 178
第三节 MHCⅠ类分子介导的T细胞免疫监视 179
第四节 T细胞介导的肿瘤靶向治疗 180
一、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过继性治疗 180
二、转基因TCR的过继性细胞治疗 180
三、CAR介导的过继性细胞治疗 181
四、TCR样抗体介导的过继性细胞治疗 182
第七章 结构免疫学研究进展: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的分子识别 187
第一节 引言 187
第二节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188
一、MHC及相关分子结构的一般特征 188
二、MHC及相关分子提呈抗原特征及其特异性 191
三、多肽呈递特征与其免疫原性 193
四、修饰多肽的提呈特点及其免疫功能 194
五、基于多肽提呈特异性的HLA超级型及其意义 196
六、MHC交叉呈递与TCR交叉识别的结构基础 197
第三节 T细胞受体识别多肽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的结构基础 198
一、αβTCR的识别模式 198
二、γδTCR的识别模式 201
三、NKTTCR的识别模式 202
四、MAITTCR的识别模式 202
第四节 辅助受体CD4/CD8与HLA/MHC的结合 203
第五节 自然杀伤细胞受体与ILT家族 204
一、KIR受体 205
二、CD94/NKG2异源二聚体 205
三、ILT/LIR/LILR家族 206
第六节 结构免疫学对理解免疫功能的贡献及展望 207
第八章 HLA-G研究进展 211
第一节 前言 211
第二节 HLA-G基因多态性及分子结构 212
一、HLA-G基因多态性 212
二、HLA-G分子结构 213
三、HLA-G异构体 213
四、HLA-G多聚体 214
五、HLA-G分子表达及调控 215
第三节 HLA-G免疫调节功能 216
一、HLA-G分子直接免疫调节作用 216
二、HLA-G分子间接免疫调节作用 218
第四节 HLA-G与生殖免疫 221
一、HLA-G在母-胎界面的表达 222
二、HLA-G与母胎免疫耐受 222
第五节 HLA-G与移植免疫 223
第六节 HLA-G与肿瘤免疫 224
一、肿瘤组织HLA-G表达 225
二、实体瘤肿瘤组织细胞HLA-G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25
三、血液病恶性细胞HLA-G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26
四、肿瘤患者外周血sHLA-G水平及临床意义 226
五、基于HLA-G为靶点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 227
第七节 结语 228
第九章 天然免疫识别与免疫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235
第一节 Toll样受体家族 236
一、TLR的结构 236
二、TLR所识别的配体 237
三、TLR的定位 238
四、TLR的信号转导 239
五、TLR信号转导的调控机制 239
六、TLR在天然免疫中的作用 243
七、TLR对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243
八、展望 244
第二节 病毒RNA识别受体家族 245
一、RLR家族 245
二、IFIT1 248
三、DExD/H解旋酶家族成员DDX1-DDX21-DHX36复合体和DHX9 248
四、NLR家族成员NOD2 248
五、蛋白激酶R 248
六、展望 248
第三节 DNA识别受体家族 249
一、DAI分子的生物学功能 249
二、ALR的生物学功能 250
三、PolⅢ的生物学功能 251
四、LRRFIP1和LSm14A 252
五、DDX超家族成员DDX41、DHX9和DHX36 252
六、cGAS 252
七、DNA损伤因子Mre11和DNA-PK/Ku70/Ku80复合体 253
八、识别自身DNA的分子 253
九、DNA识别受体信号转导的调控机制 254
十、展望 255
第四节 NOD样受体 255
一、NLR的结构和配体 255
二、NLR的细胞分布 256
三、NLR的信号转导 257
四、NLR的调控机制 260
五、展望 261
第五节 C型凝集素受体家族 261
一、Dectin-1的结构和配体 262
二、Dectin-1的分布 262
三、Dectin-1的信号转导 262
四、展望 263
第六节 其他PRR 263
一、清道夫受体 263
二、甲酸基多肽受体 263
三、补体受体 263
四、补体蛋白 263
五、SLAM 264
第七节 天然免疫识别信号与重要疾病的关系 264
一、天然免疫识别信号和感染型疾病 264
二、天然免疫识别信号和肠道炎症 264
三、天然免疫识别信号和肝脏疾病 265
四、天然免疫识别信号和心血管疾病 266
五、天然免疫识别信号和代谢性疾病 266
六、天然免疫识别信号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267
第八节 结语 267
第十章 T淋巴细胞发育和胸腺器官发生 278
第一节 T淋巴细胞发育 278
一、胸腺T细胞发育的基本过程及主要事件 278
二、发育中T细胞的迁徙 279
三、Notch信号和T系定向分化 280
四、γδ和αβT细胞的定向分化 281
五、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 282
六、CD4和CD8T细胞的趋异分化 282
七、自然调节性T细胞发育 283
八、单阳性T细胞发育 284
九、Aire和胸腺T细胞阴性选择 285
十、新近迁出胸腺细胞的胸腺后成熟 287
第二节 胸腺器官生成 288
一、胸腺的物种与胚胎起源 288
二、胸腺上皮细胞的发育 289
三、发育中T细胞与胸腺上皮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290
四、胸腺的退化 290
第十一章 T细胞免疫识别研究进展 293
第一节 前言 293
第二节 获得性免疫系统设计原则 294
一、淋巴细胞进化上的起源 294
二、T细胞抗原受体的进化 294
三、自身反应性的起源 294
第三节 T细胞识别的交叉性 295
一、TCR多样性与识别的海量信号 295
二、交叉反应的生物学意义 296
第四节 T细胞的非传统识别 299
一、CD4+T细胞识别的多肽 299
二、B型T细胞的鉴别 300
三、B型T细胞在自身免疫病发生中的作用 300
四、B型pMHC复合物的识别机制 301
五、在体B型T细胞对自身多肽的反应性 302
第十二章 调节性T细胞研究进展 304
第一节 调节性T细胞的表型 304
一、CD25与Treg细胞 304
二、FOXP3与Treg细胞 304
三、TGF-β与Treg细胞 305
四、CD4+CD25+Treg细胞的其他表面分子 305
第二节 胸腺发生的nTreg细胞与胸腺外诱导产生的iTreg细胞 306
第三节 Treg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307
一、CD4+CD25+Treg细胞的功能特点 307
二、Treg细胞抑制靶细胞IL-2基因的表达 308
三、Treg细胞对靶细胞抑制作用的接触依赖性 308
四、Treg细胞通过介导靶细胞溶解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309
五、Treg细胞对APC的抑制作用 309
六、Treg细胞与Th17细胞 311
七、Treg细胞的负调信号 311
八、非淋巴组织中的Treg细胞 311
第四节 Treg细胞免疫治疗的基础与应用前景 312
一、Treg细胞免疫治疗方案设计 312
二、Treg细胞与自身免疫病 313
三、Treg细胞与抗肿瘤免疫 313
四、Treg细胞与抗感染免疫 314
五、Treg细胞与过敏性疾病 315
六、Treg细胞与移植免疫 315
七、Treg细胞过继疗法尚需解决的问题 315
第十三章 Th1/Th2/Th17细胞分化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321
第一节 前言 321
第二节 Th1/Th2/Th17的诱导分化 322
一、Th1细胞的诱导分化 322
二、Th2细胞的诱导分化 322
三、Th17细胞的诱导分化 322
第三节 Th细胞分化的信号传导机制与转录调控因子 323
一、Th1细胞分化的调控 323
二、Th2细胞分化的调控 326
三、Th17细胞分化的调控 327
第四节 Th细胞亚群之间的交叉调控 329
第五节 Th细胞的效应分子与疾病 330
一、Th1细胞 330
二、Th2细胞 331
三、Th17细胞 331
第六节 结语 332
第十四章 免疫记忆T细胞研究进展 335
第一节 前言 335
第二节 免疫记忆T细胞的形成 336
一、记忆T细胞形成概述 336
二、CD8+记忆T细胞的形成、影响因素及其维持 336
三、CD4+记忆T细胞的形成、影响因素及其维持 341
四、免疫记忆T细胞存在的位置 342
第三节 免疫记忆T细胞的多样性 343
第四节 初始细胞与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差异 345
一、反应的速度 345
二、细胞的数量 345
三、反应的强度 345
四、表面的标记 345
五、组织的分布 346
六、基因的变化 346
第五节 免疫记忆与疫苗设计 346
第十五章 B细胞研究进展 350
第一节 B细胞的发育分化及调控 350
一、B细胞的发现 350
二、B细胞的发育分化 350
第二节 B细胞的免疫功能 356
一、B细胞与体液免疫应答 356
二、B细胞与细胞免疫应答 357
三、B细胞与天然免疫应答 358
第三节 B细胞的亚群及分布 359
一、根据表面分子、定位和功能特点对B细胞亚群进行划分 359
二、根据细胞因子分泌特点对B细胞进行划分 361
第四节 B细胞与疾病 366
一、自身免疫疾病 366
二、病原体感染 367
三、肿瘤 368
四、其他 368
第五节 结语 369
第十六章 免疫效应细胞清除病原体机制研究进展 373
第一节 前言 373
第二节 细胞毒性颗粒 373
一、细胞毒性颗粒的组成 373
二、细胞毒性颗粒蛋白的分选组装 374
三、细胞毒性颗粒的极向移动和分泌 374
第三节 穿孔素 375
一、穿孔素蛋白的结构特征 375
二、效应细胞的自我保护作用 376
三、穿孔素辅助颗粒酶进入靶细胞的可能机制 376
第四节 颗粒溶素 376
一、颗粒溶素的表达 377
二、颗粒溶素的结构及其破膜机制 377
三、颗粒溶素对病原体的清除作用 377
四、颗粒溶素的抗肿瘤作用 378
第五节 颗粒酶A 378
一、颗粒酶A攻击的SET蛋白复合体 379
二、颗粒酶A引起DNA单链断裂的机制 379
三、颗粒酶A作用的其他底物 380
四、颗粒酶A清除病原体的作用 381
第六节 颗粒酶K 381
一、颗粒酶K的发现和生物学特性 381
二、颗粒酶K介导的细胞死亡途径 382
三、颗粒酶K的抗病毒作用 384
四、颗粒酶K介导的促炎反应 384
第七节 颗粒酶B 385
一、颗粒酶B介导caspase依赖的靶细胞凋亡 385
二、颗粒酶B通过线粒体途径导致细胞凋亡 386
三、颗粒酶B的其他底物 386
四、颗粒酶B清除病原体的作用 387
第八节 颗粒酶H 387
一、颗粒酶H的生物学特性 387
二、颗粒酶H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 387
三、颗粒酶H的抗病毒作用 388
四、颗粒酶H发挥功能的结构基础 388
第九节 颗粒酶M 389
一、颗粒酶M表达谱及基因敲除 389
二、颗粒酶M介导的细胞死亡途径 390
三、颗粒酶M引起caspase级联活化的机制 390
四、颗粒酶M的其他生理底物 391
五、颗粒酶M的晶体结构及其抑制剂 392
六、颗粒酶M对病原体的清除作用 392
七、颗粒酶识别底物特异性的结构基础 393
第十节 结语 395
第十七章 淋巴细胞凋亡信号转导与调控 399
第一节 细胞凋亡 399
一、细胞凋亡的生理意义 400
二、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 400
第二节 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凋亡 402
一、B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凋亡 402
二、T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凋亡 403
第三节 成熟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与细胞凋亡 404
一、激活诱导的T淋巴细胞死亡 404
二、激活T淋巴细胞的自主死亡 405
三、不同亚群T细胞的凋亡 406
四、T淋巴细胞自噬与自噬性死亡 407
五、T淋巴细胞的坏死性凋亡 409
第四节 淋巴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 409
一、依赖于死亡受体的凋亡信号转导途径 410
二、不依赖于胱天蛋白酶的T细胞死亡途径 413
第五节 淋巴细胞凋亡的调控 413
一、FLIP 413
二、Bcl-2家族蛋白 414
三、FADD/胱天蛋白酶-8/RIP1 414
四、NF-кB 415
五、细胞因子 415
六、HPK1 416
七、PKCθ 417
八、microRNA参与淋巴细胞发育分化及死亡的调控 417
第六节 结语 417
第十八章 细胞叠套结构研究进展 425
第一节 前言 425
一、细胞叠套结构的定义 425
二、细胞叠套结构的分类 426
三、细胞叠套结构的命名 427
四、细胞叠套结构命名翻译推荐 427
第二节 细胞叠套结构的命运及机制 428
一、细胞叠套结构内化细胞的命运 428
二、叠套结构中死亡细胞的清除 434
第三节 细胞叠套结构的生物学意义 435
一、同质细胞叠套结构的生物学意义 435
二、异质性细胞叠套结构的生物学意义 437
第四节 细胞叠套结构的临床意义 439
一、与肿瘤临床转归的关系 439
二、在炎症中的作用(异倍体形成) 440
第五节 细胞叠套结构在低等生物中的研究 440
一、阿米巴生殖循环中的细胞叠套结构 440
二、线虫生殖系统发育中的细胞叠套结构 441
第六节 细胞叠套结构的理论模式 441
第十九章 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研究进展 447
第一节 细胞表面免疫组和CD编号 447
第二节 第九届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专题会议(HLDA9)简介 449
第三节 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新进展 451
一、新的免疫细胞亚群表型的研究进展 451
二、共刺激分子和共抑制分子的研究进展 456
第二十章 共刺激分子及其调节网络的研究进展 463
第一节 前言 463
一、共刺激分子的分类和生物学特性 463
二、共刺激分子的调节网络 464
第二节 共刺激分子及其信号异常与相关疾病 466
一、共刺激分子与肿瘤免疫 466
二、共刺激分子与移植免疫应答 469
三、共刺激分子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469
四、共刺激分子与免疫突触 470
第三节 一些共刺激分子的研究热点 470
一、免疫共刺激分子(免疫卡控点分子)和肿瘤免疫治疗 470
二、B7-H3(CD276)分子 471
三、ICOS(CD278)/ICOSL(CD275)分子 473
四、Tim家族分子 476
五、BTLA/HVEM/LIGHT分子 478
第四节 可溶性共刺激分子 482
一、可溶性共刺激分子的生物学意义 482
二、几种可溶性共刺激分子的生物学特性 482
第五节 CD28/B7家族的进化 484
第六节 结语 485
第二十一章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研究进展 491
第一节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简介 491
一、趋化因子 491
二、趋化因子受体 495
第二节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研究进展 497
一、趋化因子及受体与自然杀伤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497
二、趋化因子及受体与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和认知功能障碍 499
三、趋化因子及受体与蛋白尿性肾脏疾病 500
四、趋化因子及受体与多发性硬化症 501
五、趋化因子及受体与创面愈合调控 502
六、趋化因子受体拮抗剂的应用开发进展 503
七、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HIV 505
第三节 结语 507
第二十二章 炎症性细胞因子与疾病 513
第一节 无菌性炎症 513
一、概述 513
二、无菌性炎症的起始 514
三、细胞因子对炎症的调节 515
四、炎症反应中的巨噬细胞 516
五、炎症的转归与疾病 517
第二节 TNF-α研究进展 517
一、概述 517
二、TNF-α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518
三、TNF-α与肿瘤 519
第三节 IFN-γ研究进展 520
一、概述 520
二、IFN-γ基因表达的调节 521
三、IFN-γ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522
四、IFN-γ与肿瘤 522
第四节 IL-17研究进展 524
一、概述 524
二、IL-17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525
三、IL-17与肿瘤 526
第五节 S100蛋白研究进展 527
一、概述 527
二、S100A8/9 528
三、S100A8/9与肿瘤 529
四、S100A4 530
五、S100A4与肿瘤 530
六、S100A4与纤维化 531
第六节 炎症性细胞因子的相互关系 531
第七节 展望 532
第二十三章 炎症反应的免疫调节机制 541
第一节 炎症反应与病理损伤简介 541
第二节 炎症反应的免疫调节机制 542
一、天然免疫对炎症反应的调节机制 542
二、适应性免疫对炎症反应的调节机制 545
第三节 几种常见的炎症反应病理模型 550
一、炎性肠病 550
二、类风湿关节炎 550
三、关于炎症的免疫治疗 551
第二十四章 细胞自噬与免疫研究进展 553
第一节 前言 553
第二节 自噬的核心复合物 553
一、ULK复合物 555
二、磷脂酰肌醇(-3)激酶复合物 556
三、Atg12-Atg5-Atg16蛋白复合物 558
四、Atg8-PE复合物 559
第三节 自噬形成过程的各个阶段 560
一、自噬的起始 560
二、自噬的聚集和延伸 561
三、自噬的成熟和融合 561
四、自噬的终止 561
第四节 自噬双层膜的来源 562
一、来自于内质网的膜结构 562
二、来自于线粒体的膜结构 563
三、来自于高尔基体的膜结构 564
四、来自于内涵体的膜结构 564
第五节 mTOR对自噬的调控 564
第六节 自噬与病原微生物的清除 566
第七节 自噬与抗原递呈 568
第八节 自噬对T、B细胞发育的作用 569
第九节 自噬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570
第二十五章 肿瘤免疫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575
第一节 肿瘤抗原发现和鉴定技术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575
第二节 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性细胞亚群 577
一、调节性T细胞与肿瘤 578
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583
三、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 591
第三节 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抑制性分子的研究 598
第四节 肿瘤免疫治疗新思路 599
一、基于负向免疫调控机制的肿瘤免疫治疗 599
二、靶向特异性肿瘤抗原或重要靶分子的抗体疗法 601
三、HSP等分子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602
四、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对肿瘤的治疗作用 603
第五节 结语 603
第二十六章 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和免疫治疗研究的新进展 615
第一节 病毒感染与机体的免疫防御 615
第二节 抗HBV免疫与慢性乙型肝炎 616
一、HBV感染的免疫应答和临床转归 616
二、抗HBV免疫与疾病进程 617
第三节 抗HIV-1免疫影响慢性HIV-1感染的疾病进展、临床转归与治疗疗效 622
一、持续免疫系统的活化造成特异性免疫功能的耗竭 623
二、免疫系统过度活化对重要天然免疫细胞功能和免疫调节细胞的影响 623
三、免疫系统过度活化对HAART治疗疗效的影响 624
第四节 “爬坡假说”和免疫调节治疗在HBV研究中的新进展 624
一、CIK细胞治疗 625
二、DC疫苗 625
三、治疗性乙肝DNA疫苗 626
四、免疫调节剂 626
第五节 免疫调节治疗在HIV-1研究中的新进展 626
一、中和抗体的应用 626
二、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 627
三、细胞因子治疗 628
四、阻断抑制性分子信号 629
五、造血干细胞移植 629
六、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629
第二十七章 艾滋病免疫学研究进展 633
第一节 HIV在人体内的传播和感染过程 633
第二节 天然免疫中宿主抗病毒因子的抗HIV作用 634
一、抗病毒细胞 635
二、细胞外抗病毒分子 637
三、细胞内抗病毒分子 637
第三节 HIV感染与获得性免疫 642
一、HIV感染的细胞免疫 643
二、HIV感染的体液免疫 646
三、HIV感染的黏膜免疫和慢性免疫活化 650
第四节 HIV疫苗研究面临的困境和取得的进展 654
一、中和抗体疫苗 655
二、T细胞疫苗 656
三、治疗性疫苗 657
第五节 结语 657
第二十八章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研究进展 663
第一节 与B淋巴细胞发育缺陷相关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683
一、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683
二、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 684
三、选择性IgA缺乏症 684
第二节 与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障碍相关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685
一、HIGM1 685
二、HIGM2 685
三、HIGM3 685
四、HIGM4 685
五、HIGM5 686
六、HIGM6 686
七、其他 686
第三节 与膜蛋白和胞质蛋白缺陷相关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686
一、细胞因子受体缺陷所导致的SCID 686
二、抗原受体缺陷所导致的SCID 688
三、其他 688
第四节 与NF-кB信号通路缺陷相关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689
一、无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伴免疫缺陷 689
二、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690
三、IL-1受体相关激酶缺陷 690
四、MyD88缺陷 691
五、WHIM综合征 691
六、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691
七、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 691
八、锥虫病 691
第五节 与IL-12/IL-23-IFN-γ轴系异常相关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692
一、IFN-γR1缺陷 692
二、IFN-γR2缺陷 692
三、IL-12p40缺陷 693
四、IL-12Rβ1缺陷 693
五、STAT1缺陷 693
第六节 与DNA修复缺陷相关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693
一、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 693
二、共济失调样综合征 694
三、Nijmegen断裂综合征 695
四、Bloom综合征 695
五、免疫缺陷伴着丝粒不稳定和面容异常 695
六、PMS2缺陷 696
第七节 与MHC分子缺陷相关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697
一、MHCⅠ类分子缺陷 697
二、MHCⅡ类分子缺陷 697
第八节 合并自身免疫病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698
一、APECED 698
二、ALPS 698
三、IPEX综合征 699
四、HLH 699
第九节 与IgE升高相关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701
一、STAT3突变所导致的HIES 702
二、TYK2突变所导致的HIES 702
三、DOCK8突变所导致的HIES 703
第二十九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进展 706
第一节 前言 706
第二节 AID的流行病学特点 706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流行病学特点 706
二、类风湿关节炎流行病学特点 707
三、强直性脊柱炎流行病学特点 707
四、多发性硬化症流行病学特点 707
五、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流行病学特点 707
六、干燥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点 708
七、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708
八、硬皮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708
九、问题和展望 708
第三节 AID的诊断 709
一、SLE诊断标准 709
二、RA诊断标准 710
三、抗磷脂综合征诊断标准 711
四、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诊断标准 712
五、问题与展望 712
第四节 AID的发病机制 713
一、遗传因素是AID发病的基础 713
二、环境因素是AID发病的诱因 714
三、免疫异常是AID发生发展的直接参与者 714
四、受损靶细胞是AID发病的主动参与者 716
第五节 结语 716
第三十章 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718
第一节 前言 718
第二节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718
一、类风湿关节炎免疫遗传学研究现状和进展 719
二、类风湿关节炎免疫遗传机制研究与其他领域研究的结合 719
第三节 强直性脊柱炎免疫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723
一、ERAP1和强直性脊柱炎 723
二、IL-23传导通路与强直性脊柱炎 724
三、基因间隔区与强直性脊柱炎 724
四、转录因子与强直性脊柱炎 724
五、G蛋白偶联受体与强直性脊柱炎 725
六、B细胞与强直性脊柱炎 725
七、IL-1、IL-6基因与强直性脊柱炎 725
第四节 风湿免疫性疾病治疗领域进展 726
一、细胞因子拮抗剂 727
二、针对细胞途径的单克隆抗体 728
三、JAK3抑制剂 729
第五节 结语 730
第三十一章 移植免疫研究进展 732
第一节 适应性免疫介导同种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机制 732
一、同种反应性T细胞的识别机制 732
二、介导同种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适应性免疫效应机制 735
第二节 固有免疫介导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 739
一、参与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固有免疫效应分子 739
二、参与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固有免疫效应细胞 741
第三节 同种移植慢性排斥反应及相关研究进展 743
一、参与同种移植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 743
二、同种移植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免疫学机制 744
第四节 诱导移植耐受的研究进展 746
一、诱导移植耐受的主要策略及其原理 747
二、移植耐受研究回顾与展望 752
第三十二章 过敏性疾病研究进展 757
第一节 对变态反应、超敏反应、过敏反应术语的一点认识 757
一、变态反应和超敏反应 757
二、Allergy和过敏反应 757
三、伪过敏和类过敏反应 757
四、特异反应性 758
第二节 过敏性疾病对人类的危害 758
第三节 对过敏反应发生机制的新认识 759
一、Th17细胞在过敏性疾病中的潜在作用 761
二、调节性T细胞分型及其在过敏性疾病中的作用 763
三、Th2细胞因子与过敏性疾病 770
四、蛋白酶激活受体及其相关介质在过敏性炎症中的作用 771
五、Toll样受体在过敏性疾病中的作用 784
六、其他需要关注的新认识 788
第四节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性疾病中作用的新认识 790
一、肥大细胞脱颗粒信号自身放大机制 790
二、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激活后的信号转导及研究进展 791
三、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及研究进展 793
四、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相关性疾病及研究进展 795
第五节 变应原疫苗及脱敏疗法的机制 798
一、变应原疫苗及其优缺点 798
二、脱敏疗法的机制 799
第六节 过敏性疾病的辅助诊断及临床意义 803
一、过敏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803
二、过敏性疾病的辅助诊断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 804
第三十三章 免疫耐受研究进展 820
第一节 免疫耐受的分类、特性及免疫耐受的研究历史 820
一、免疫耐受的分类 820
二、免疫耐受的特性 821
三、免疫耐受的形成和维持的因素 821
四、免疫耐受的研究历史 822
第二节 免疫耐受产生的机制及其进展 824
一、中枢免疫耐受机制 825
二、外周免疫耐受机制 826
三、器官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 832
第三节 免疫耐受研究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833
一、免疫耐受的诱导 833
二、打破免疫耐受在医学中的应用 837
第三十四章 生殖免疫学研究进展 842
第一节 母-胎免疫调节机制 842
一、母-胎界面的细胞组成及其生物学功能 842
二、几种重要的母-胎免疫耐受理论 843
三、协同刺激信号在母-胎免疫耐受中的调节作用 844
四、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母-胎界面整合性调节作用 845
第二节 生殖内分泌-免疫调节 846
一、卵巢周期性功能的内分泌-免疫调节 846
二、围绝经期生殖内分泌改变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848
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骨免疫学机制 849
四、异位灶微环境免疫耐受介导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 850
第三十五章 兽医免疫学研究进展 853
第一节 兽医免疫学简史 853
第二节 兽医免疫学对免疫生物学的重要性 854
第三节 兽医免疫学及其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作用 854
一、动物宿主对病毒和细菌的抗感染免疫 854
二、动物宿主对寄生虫的抗感染免疫 856
三、兽医免疫学研究的工具 856
第四节 兽医疫苗 857
一、病毒疫苗 857
二、减毒活病毒疫苗 858
三、病毒灭活疫苗 859
四、类毒素、灭活菌苗和细菌活疫苗 859
第五节 兽医免疫学与其他动物学科 860
一、兽医免疫学与免疫遗传学和基因组学 860
二、动物营养对免疫的影响 861
三、兽医免疫学和繁殖学 861
第六节 家禽免疫学概述 862
一、禽类免疫反应 862
二、禽类禽异嗜性粒细胞 863
三、家禽细胞因子概述 864
四、展望 866
第七节 兽医免疫学发展的展望 866
第三十六章 免疫药理学研究进展 869
第一节 传统免疫抑制药物的研究进展 869
一、细胞毒类药物 869
二、来源于真菌的免疫抑制药物 870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871
四、非甾体抗炎药 871
第二节 疫苗的临床研究进展 872
一、结核疫苗 873
二、肝炎疫苗 873
三、HIV疫苗 874
四、肿瘤疫苗 874
五、流感疫苗 875
六、其他疫苗 875
第三节 抗体药物的临床研究 877
一、获批新单抗药物 877
二、获批扩大适应证单抗药物 878
三、临床研究中的单抗药物 878
四、“突破性疗法”对单抗药物研究的影响 880
五、抗体药物的发展趋势 881
第四节 细胞因子改造的临床研究 882
一、聚乙二醇化细胞因子 882
二、细胞因子重组融合蛋白 882
三、突变 883
第五节 免疫信号阻断剂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884
一、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884
二、蛋白丝/苏氨酸激酶抑制剂 885
三、转录因子抑制剂 885
四、共刺激分子阻断剂 885
第三十七章 免疫刺激性核酸和免疫调节性(抑制性)核酸研究进展 890
第一节 前言 890
第二节 病原微生物免疫刺激性核酸 890
一、病原微生物免疫刺激性核酸的发现 890
二、病原微生物免疫刺激性核酸的固有免疫感受器 891
三、免疫刺激性环二核苷酸 893
四、微生物免疫刺激性核酸激动的固有免疫应答 895
第三节 自身细胞免疫刺激性核酸 895
第四节 含CpG单链脱氧寡核苷酸 897
第五节 免疫调节性(抑制性)核酸 903
第三十八章 MicroRNA与免疫研究进展 914
第一节 miRNA简介 915
一、miRNA的命名、表达和功能 915
二、miRNA研究中的主要科学问题 916
第二节 miRNA与免疫应答 917
一、miRNA与免疫细胞分化 917
二、miRNA与固有免疫应答 918
三、miRNA与获得性免疫应答 921
第三节 miRNA与免疫系统疾病 923
第四节 结语 925
第三十九章 疫苗的分子设计及新型疫苗研究进展 930
第一节 21世纪疫苗分子设计及新型疫苗研究的新挑战 930
一、疫苗仍是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利器 930
二、新现和再现疾病的诸多挑战 932
三、21世纪疫苗研制的新方向 933
四、提高疫苗免疫保护力的持久性和高效性是疫苗研制的首要目标 934
第二节 疫苗分子设计及新型疫苗研究的新策略 937
一、基于全基因组学的疫苗设计新策略 937
二、基于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构疫苗学策略 943
三、基于异种初免-加强的疫苗免疫新策略 946
四、T细胞应答增强策略 948
第三节 新型疫苗的研究新进展 949
一、治疗性疫苗 949
二、基因疫苗 950
三、黏膜疫苗 951
四、多糖疫苗 953
五、亚病毒颗粒作为新型疫苗载体平台 953
第四节 新型疫苗佐剂的研究新进展 955
一、已获批准的人用疫苗佐剂 955
二、在研制的新型疫苗佐剂 957
三、黏膜佐剂 960
第五节 代表性感染性疾病疫苗与肿瘤疫苗的研制新进展 966
一、AID疫苗研究现状 966
二、结核疫苗研究现状 967
三、疟疾疫苗研究现状 969
四、流感疫苗研究现状 970
五、肿瘤疫苗研究现状 972
第四十章 抗体工程研究进展 977
第一节 治疗性抗体的靶分子 977
第二节 抗体的结构模拟、人源化改造和人源抗体制备技术 978
一、抗体的结构模拟 979
二、抗体人源化改造 979
三、人源抗体制备技术 980
第三节 提高抗体亲和力和效应功能 982
一、提高抗体亲和力 982
二、提高抗体效应功能 983
第四节 抗体表达系统 985
一、通过组蛋白修饰提高抗体表达量 985
二、用各种DNA元件(DNA element)克服位置效应增加抗体表达量 985
三、“热点”整合技术提高抗体表达量 986
第五节 抗体工程下游技术进展 986
一、工程细胞株开发 986
二、培养基及培养过程优化 987
第六节 结语 987
第四十一章 抗体药物及其应用研究 990
第一节 抗体药物基本作用机制 990
第二节 上市抗体药物 991
一、美国FDA和欧洲EMEA批准上市的抗体药物 991
二、CFDA批准上市的抗体药物 993
第三节 临床研究抗体药物 994
第四节 抗体药物靶点及应用现状 997
一、抗CD3单抗 997
二、抗IL-2R单抗 997
三、抗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单抗 997
四、抗CD20单抗 997
五、抗HER2单抗 998
六、抗VEGF单抗 998
七、抗EGFR单抗 998
八、抗CD33单抗 999
九、抗CD52单抗 999
十、抗RSV单抗 999
十一、抗TNF-α单抗 999
十二、抗CD11a单抗 999
十三、抗CD2单抗 999
十四、抗IgE单抗 1000
十五、抗integrin单抗 1000
十六、抗补体C5单抗 1000
十七、抗IL-1β单抗 1000
十八、抗CD6单抗 1000
十九、抗RANKL单抗 1000
二十、抗CD147单抗 1000
二十一、体内诊断产品 1001
第五节 抗体药物的发展趋势 1001
一、ADCC增强效应抗体药物 1001
二、抗体偶联药物(ADC) 1002
三、抗体放射免疫偶联药物(ARD) 1002
四、双功能抗体药物 1003
五、组合式抗体药物 1003
第四十二章 免疫学与生物技术——重组蛋白质药物研究现状及进展 1006
第一节 医药生物技术及生物技术药物 1006
一、重组蛋白质药物和治疗性抗体 1007
二、生物技术疫苗 1008
三、基因药物及基因治疗 1009
四、细胞治疗及干细胞治疗 1010
第二节 蛋白质药物发展的历史沿革及分类 1011
一、蛋白质药物及其发展沿革 1011
二、重组蛋白质药物的分类 1013
三、重组蛋白质药物的特性分析 1024
第三节 重组蛋白质药物研发、生产平台 1025
一、重组蛋白质药物的研发流程 1025
二、重组蛋白质药物的生产平台 1026
三、重组蛋白质药物的免疫原性评价 1028
第四节 重组蛋白质药物的发展趋势 1029
一、新生物实体 1030
二、重组蛋白质药物的修饰 1031
三、重组蛋白药物非注射给药 1033
四、生物相似药 1033
第四十三章 双光子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在免疫学中的应用 1036
第一节 双光子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简介 1037
第二节 双光子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在免疫学中的应用 1037
一、双光子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常用的荧光标记方法 1038
二、双光子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常用的观测方法 1039
三、双光子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常用的观测指标 1040
第三节 双光子显微镜研究淋巴细胞的运动 1040
一、淋巴结中T细胞的运动状态 1040
二、淋巴结中B细胞的运动状态 1041
三、淋巴结中DC的运动状态 1041
第四节 淋巴细胞活化的双光子显微镜研究进展 1042
一、淋巴结中T细胞的活化 1042
二、T细胞活化的调控 1044
三、淋巴结中B细胞的活化 1045
第五节 生发中心的双光子显微镜研究进展 1045
第六节 胸腺细胞的双光子显微镜研究进展 1046
第七节 NK细胞的双光子显微镜研究进展 1047
第八节 免疫耐受的双光子显微镜研究进展 1048
第九节 结语 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