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理量、辐射防护量和运行实用量 1
1.1 物理量 1
1.2 防护量 2
1.3 运行实用量 8
1.4 换算关系 11
2 辐射安全原则和基础 12
2.1 基本安全原则 12
2.2 辐射安全相关的国际组织 13
2.3 辐射安全和辐射安全体系 17
2.4 辐射安全法规和标准 19
2.5 辐射安全体系的变迁 21
2.6 辐射生物效应 26
3 辐射安全常用数据 35
3.1 常用核素比活度和衰变子体 35
3.2 中子和中子活化 44
3.3 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和屏蔽 53
3.4 外照射相关转换因子 67
3.5 内照射相关转换因子 73
4 实用公式及数据 102
4.1 α粒子和质子 102
4.2 β粒子和电子束 102
4.3 轫致辐射 104
4.4 γ剂量率 105
4.5 γ源在空气中比释动能率 106
4.6 放射性衰变公式 110
4.7 观测数据的平均值及误差 112
4.8 泊松分布及其标准差 114
4.9 判断限和探测限 115
5 天然环境辐射水平及人为活动引起的天然照射增加 117
5.1 天然环境辐射水平 117
5.2 人为活动引起的天然照射增加 127
6 人工辐射环境水平 134
6.1 核试验 134
6.2 核事故 140
6.3 环境介质中人工放射性核素含量 145
7 辐射防护监测仪器 152
7.1 辐射防护监测的目的 152
7.2 常用辐射监测仪器的特性 153
7.3 辐射防护仪器校准 178
8 职业辐射防护 181
8.1 职业照射个人剂量限制 181
8.2 表面污染控制水平 183
8.3 氡、氢及其子体的控制限值 184
8.4 常见放射性核素毒性分组、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分级和控制 186
8.5 辐射分区 189
8.6 核临界安全 191
8.7 辐射防护最优化 195
8.8 职业照射水平 197
9 医学应用中的辐射防护 201
9.1 医学应用概述 201
9.2 医疗照射的正当性判断 202
9.3 医用辐射防护的最优化 203
9.4 放射诊断指导水平 218
9.5 抚育者、照顾者与生物医学研究中志愿者的剂量约束 226
9.6 接受放射性核素治疗的患者出院 226
10 辐射环境保护 230
10.1 公众照射剂量限值和剂量约束值 230
10.2 气态和液态流出物排放控制 232
10.3 流出物监测和环境监测 236
10.4 饮用水水质放射性标准 237
10.5 食品中放射性核素浓度限值标准 247
11 放射性废物管理 251
11.1 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基本原则 251
11.2 豁免、排除和解控 252
11.3 放射性废物分类 260
11.4 废物最小化的概念及应用 264
11.5 退役和环境整治 268
12 放射性物质运输安全 276
12.1 运输中常用放射性物质的类别和定义 276
12.2 放射性物质的豁免值和放射性物质运输中的A1和A2值 278
12.3 货包的分类和要求 283
12.4 货包和外包装的运输指数、临界安全指数、辐射水平和污染水平控制 285
12.5 标记、标识和标牌 288
12.6 对放射性物质、包装和货包的实验要求 288
12.7 放射性物品运输分类 289
13 放射源应用和分类 297
13.1 放射源的分类 297
13.2 常用放射源的应用领域、活度范围和分类 300
14 核与辐射应急 308
14.1 核与辐射事件分级 308
14.2 应急照射情况下的干预 308
14.3 核与辐射应急准备 315
14.4 应急响应 318
14.5 核与辐射恐怖袭击事件应急 321
14.6 核与辐射应急的医学处理 322
14.7 核设施的实物保护 328
14.8 重大核与辐射事故简介 330
14.9 放射性物质的危险量 334
附录 339
附录1 基本物理常数 339
附录2 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 340
附录3 常用放射性核素辐射安全参数 341
索引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