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 修订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余振华著
  • 出 版 社: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571458533
  • 页数:622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刑法基础论 1

第一章 刑法与刑法学 2

第一节 刑法的意义 2

第二节 刑法的种类 3

第三节 刑法的规范 6

第一项 刑法规范的概念 6

第二项 行为规范的意义 8

第三项 制裁规范的意义 11

第四节 刑法的机能 13

第一项 规范行为 16

第二项 保护法益 16

第三项 保障人权 18

第五节 刑法的性质 18

第一项 刑法的法律定位 19

第二项 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20

第六节 刑法学的概念 22

第一项 刑法学的分类 22

第二项 刑法学的研究方法 22

第二章 刑法与刑法理论的演进 24

第一节 刑法理论的演进 24

第一项 启蒙时代的刑法思想 24

第二项 前期古典学派的刑法理论 26

第三项 后期古典学派的刑法理论 28

第四项 近代学派的刑法理论 29

第五项 现代的刑法理论 30

第二节 现代刑法理论的基本思想 32

第一项 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 32

第二项 现实主义与表征主义 33

第三项 非决定论与决定论 34

第三节 我国刑法的沿革 35

第一项 旧刑律时代 35

第二项 现行法时代 36

第三项 最近修法后的新刑法时代 37

第三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38

第一节 罪刑法定主义 39

第一项 罪刑法定主义的概念 39

第二项 罪刑法定主义的沿革 39

第三项 罪刑法定主义的理论基础 42

第四项 罪刑法定主义的衍生原则 43

第二节 谦抑主义 51

第三节 责任主义 51

第四章 刑法的解释 53

第一节 刑法解释的概念 54

第二节 刑法的一般解释 55

第一项 文理解释 56

第二项 目的论解释 56

第三项 体系论解释 57

第四项 合宪性解释 57

第五项 历史解释 58

第三节 刑法的立法解释 60

第一项 以上、以下、以内 60

第二项 公务员 60

第三项 公文书 66

第四项 重伤 67

第五项 性交 70

第六项 电磁纪录 72

第五章 刑法的适用范围 73

第一节 时间的适用范围 74

第一项 禁止溯及既往的原则 74

第二项 行为后法律有变更的意义 75

第三项 法律变更的适用原则 78

第四项 我国刑法的适用原则 80

第五项 我国实务的新运作 83

第二节 场所的适用范围 88

第一项 立法主义 88

第二项 我国刑法的立场 89

第三项 外国判决的效力 96

第三节 人的适用范围 96

第一项 国内法上的例外 96

第二项 国际法上的例外 99

第二篇 犯罪论 101

第一章 犯罪与犯罪论体系 102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102

第一项 犯罪的意义 104

第二项 犯罪的成立要件 105

第三项 犯罪的本质 106

第四项 犯罪的种类 108

第二节 犯罪论的体系 112

第一项 犯罪论体系的概念 112

第二项 犯罪论体系的构成 112

第三节 行为的概念 115

第一项 行为概念的机能 116

第二项 行为概念的学说 117

第三项 刑法上行为的解释 122

第二章 构成要件论 125

第一节 构成要件的概念 125

第一项 构成要件的机能 126

第二项 构成要件的种类 128

第三项 构成要件要素的种类 130

第二节 行为主体 131

第一项 自然人 132

第二项 法人 135

第三节 行为客体与保护客体 141

第一项 行为客体 141

第二项 保护客体 141

第四节 行为与结果 144

第一项 行为的概念 144

第二项 结果的概念 146

第三项 行为与结果的犯罪类型 147

第五节 因果关系 153

第一项 因果关系的概念 153

第二项 条件关系 156

第三项 因果关系的理论 160

第六节 构成要件故意 168

第一项 故意的意义 169

第二项 故意的种类 172

第三项 故意的犯罪论体系地位 175

第七节 构成要件过失 178

第一项 过失犯的概念 178

第二项 过失的内涵 180

第三项 过失的种类 183

第四项 有认识过失与未必故意的区别 187

第五项 复数行为人的过失竞合 190

第六项 可容许的危险 193

第七项 信赖原则 195

第八节 不作为犯 202

第一项 不作为犯的意义 202

第二项 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成立要件 203

第三项 作为义务的犯罪论体系地位 209

第四项 作为义务的错误 210

第九节 构成要件错误 212

第一项 构成要件错误的意义 213

第二项 具体事实的错误 214

第三项 抽象事实的错误 219

第三章 违法性论 221

第一节 违法性的概念 221

第一项 违法性的意义 222

第二项 违法性的立论基础 223

第二节 违法性的判断 230

第一项 违法性判断的意义 230

第二项 违法性判断的标准 231

第三节 阻却违法事由 232

第一项 阻却违法事由的意义 232

第二项 阻却违法事由的理论根据 233

第四节 依法令的行为 236

第一项 公务员职务行为的阻却违法 237

第二项 私人权利义务行为的阻却违法 239

第五节 业务上正当行为 242

第一项 业务上正当行为的意义 242

第二项 业务上正当行为的种类 243

第六节 正当防卫 243

第一项 正当防卫的意义 244

第二项 正当防卫的成立要件 245

第三项 挑拨防卫 252

第四项 偶然防卫 255

第七节 紧急避难 257

第一项 紧急避难的意义 257

第二项 紧急避难的成立要件 258

第三项 自招危难 263

第八节 超法规阻却违法事由 265

第一项 得被害人的承诺 265

第二项 义务冲突 270

第三项 可罚的违法性 271

第四项 安乐死 273

第九节 阻却违法事由情状的错误 277

第一项 阻却违法事由情状错误的概念 277

第二项 误想防卫 278

第四章 责任论 282

第一节 责任论的基础 283

第一项 责任的意义 284

第二项 责任的本质 285

第二节 责任能力 287

第一项 责任能力的概念 287

第二项 责任能力的种类 288

第三节 原因自由行为 292

第一项 原因自由行为的意义 292

第二项 原因自由行为的理论根据 294

第四节 违法性认识 295

第一项 违法性认识的意义 295

第二项 违法性认识的内涵 296

第三项 违法性认识的体系地位 299

第五节 违法性错误 300

第一项 违法性错误的概念 300

第二项 违法性错误的评价 302

第三项 无法避免错误的判断标准 303

第六节 期待可能性 306

第一项 期待可能性的意义 306

第二项 期待可能性的理论形成 306

第三项 期待可能性的体系地位 309

第四项 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 310

第五项 期待可能性的错误 314

第五章 未遂犯论 316

第一节 未遂犯的概念 317

第一项 犯罪的发展阶段 317

第二项 未遂犯的分类 319

第三项 未遂犯的处罚根据 320

第二节 普通未遂犯 322

第一项 普通未遂犯的意义 322

第二项 普通未遂犯的成立要件 323

第三项 著手实行的判断标准 324

第三节 中止犯 326

第一项 中止犯的意义 326

第二项 中止犯的成立要件 331

第三项 准中止犯的内涵 332

第四项 正犯或共犯中止的内涵 335

第四节 不能犯 340

第一项 不能犯的意义 340

第二项 不能犯的内涵 342

第三项 不能犯的学说 344

第四项 不能犯的类型与思考 348

第五项 不能犯的危险判断 352

第六章 正犯与共犯论 356

第一节 正犯与共犯的概念 357

第一项 正犯与共犯的意义与种类 357

第二项 正犯与共犯的立法体例 359

第三项 正犯与共犯的区别 362

第四项 正犯与共犯的关系 373

第五项 共犯的处罚根据 376

第二节 间接正犯 378

第一项 间接正犯的意义 378

第二项 间接正犯的理论根据 379

第三项 间接正犯的成立态样 382

第四项 间接正犯的著手实行 385

第三节 共同正犯 388

第一项 共同正犯的意义 388

第二项 共同正犯的成立要件 390

第三项 共同正犯的本质 394

第四项 共谋共同正犯 398

第五项 承继的共同正犯 402

第六项 过失的共同正犯 404

第七项 结果加重犯的共同正犯 409

第八项 共同正犯的其他类型 413

第四节 教唆犯 416

第一项 教唆犯的意义 416

第二项 教唆犯的成立要件 419

第三项 教唆犯的类型 422

第五节 帮助犯 427

第一项 帮助犯的意义 427

第二项 帮助犯的成立要件 428

第三项 帮助犯的类型 432

第六节 身分犯的参与 435

第一项 身分犯的参与问题 435

第二项 身分犯的意义 436

第三项 纯正身分犯的参与 438

第四项 不纯正身分犯的参与 439

第五项 身分犯参与的实务见解 440

第七节 参与关系的脱离 444

第一项 参与关系脱离的意义 444

第二项 共同正犯关系的脱离 445

第三项 共犯关系的脱离 448

第七章 罪数论 449

第一节 罪数的概念 450

第一项 罪数的意义 450

第二项 罪数的判断标准 451

第二节 本质上一罪 454

第一项法条竞合 454

第二项 包括一罪 461

第三项 不罚的前行为与不罚的后行为 469

第三节 科刑上的一罪 471

第一项 想像竞合 471

第二项 牵连关系的罪数问题 478

第三项 连续行为的罪数问题 481

第四节 数罪并罚 487

第一项 数罪并罚的意义 487

第二项 数罪并罚的成立要件 488

第三项 数罪并罚的处断方法 490

第四项 数罪并罚的限制 492

第三篇 刑罚与保安处分 495

第一章 刑罚的概念 497

第一节 刑罚的基本思想 497

第一项 刑罚的意义 497

第二项 刑罚的本质 497

第三项 刑罚的目的 499

第二节 刑罚权的基本思想 499

第一项 刑罚权的意义 499

第二项 刑罚权发生的条件 501

第三节 刑罚的种类 503

第一项 生命刑 504

第二项 自由刑 507

第三项 财产刑 508

第四项 名誉刑 512

第二章 刑罚的适用 514

第一节 刑罚适用的概念 514

第二节 法定刑的轻重 514

第三节 法定刑的加重与减轻 515

第一项 法定刑的加重 516

第二项 法定刑的减轻 516

第三项 累犯 518

第四项 自首 524

第四节 量刑 528

第一项 量刑的意义 528

第二项 量刑的标准 528

第三章 刑罚的执行 535

第一节 刑罚执行的意义 535

第二节 各种刑的执行 536

第一项 生命刑的执行 536

第二项 自由刑的执行 537

第三项 财产刑的执行 544

第三节 缓刑 548

第一项 缓刑的意义 548

第二项 缓刑的要件 549

第三项 缓刑宣告的附带命令 552

第四项 缓刑的撤銷 554

第五项 缓刑的效力 555

第四节 假释 556

第一项 假释的意义 556

第二项 假释的要件 557

第三项 假释的撤銷 561

第四项 假释的效力 562

第五项 假释的程序 563

第四章 刑罚的消灭 564

第一节 刑罚消灭的意义 564

第二节 赦免 564

第一项 赦免的意义 564

第二项 赦免的种类 565

第三节 时效 566

第一项 追诉权的时效 566

第二项 行刑权的时效 569

第五章 保安处分 572

第一节 保安处分的概念 572

第一项 保安处分的意义 572

第二项 保安处分的本质 573

第三项 刑罚与保安处分的区别 575

第二节 保安处分的种类 576

第一项 感化教育 577

第二项 监护 579

第三项 禁戒 582

第四项 强制工作 585

第五项 强制治疗 587

第六项 保护管束 590

第七项 驱逐出境 594

第三节 保安处分的宣告与执行 596

第一项 保安处分的宣告 596

第二项 保安处分的免除执行 596

第三项 保安处分的时效 597

参考文献 599

名词索引 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