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
第一卷 妇女篇 1
妇女的生理特点 1
(一)、妇女胞宫 1
(二)、女子月经 2
(三)、正常怀孕与分娩 4
月经病 5
(一)、痛经 5
1、气滞血瘀痛经 5
2、气血虚痛经 5
3、肝气郁结经行无定期 6
4、肾虚经行无定期 7
(二)、月经过多 7
1、血热狂行经过多 7
2、气虚下陷月经过多 7
(三)、经闭 8
1、处女经闭 8
2、妇女脾虚经闭 9
3、妇女血虚经闭 9
4、气滞血瘀经闭 10
5、寒湿凝滞经闭 10
带症 11
1、脾虚带下 11
2、肾虚带下 12
3、湿毒带下 12
4、青带 13
5、黄带 13
6、黑带 13
妊娠 13
1、安胎 14
2、恶阻 15
3、胎漏 16
4、子痫 16
5、子悬 17
6、孕妇内痈 17
7、鬼胎 17
8、妊娠小便不通(转胞) 18
9、胎气水肿 20
10、孕妇护理 21
难产 22
一、气血虚难产 22
二、气滞血瘀难产 23
产后 24
一、产后血晕 24
二、产后恶露不绝 25
三、产后脉法 25
四、产后用药大法 26
五、产后不语 26
六、产后颠狂 27
七、产后喘促 27
乳疾 28
一、缺乳 28
二、乳痈、乳岩 29
妇女阴疾 31
第二卷 杂病篇 35
一、中风证 35
二、类中风 38
三、疫疠 40
四、癫狂痫 42
五、邪崇 44
六、虚劳 46
咳嗽 46
吐血 47
咽痛音哑喉疮 48
梦遗滑精 49
五脏虚损 49
七、积聚 50
八、失眠证治 52
心脾血亏失眠 52
阴虚火旺失眠 53
心胆气虚失眠 53
胃气不和失眠 53
九、健忘证治 53
十、三消症治 55
十一、劳复、食复、女劳复证 56
十二、阴阳易 57
十三、治肺痿方 57
十四、治肺痈方 58
十五、黄胆 59
十六、胁痛 60
十七、大便下血 61
十八、吐血 63
十九、惊悸恐怔忡 64
二十、尿血 65
二十一、泄泻 66
二十二、水肿 67
二十三、汗证 68
二十四、腰痛 69
二十五、痿症 71
二十六、脚气 73
二十七、疠风 73
二十八、噎膈 74
二十九、胃脘疼痛 75
第三卷 养生健身篇 81
一、医者洞彻之理 81
二、诸火辨 82
三、求子论 81
四、孕脉论 83
五、健身三要 84
六、拍手健身能治病 86
七、养生宝瓶功 87
八、相克相犯的食物 88
九、不可多吃的食物 88
十、可以防止疾病的食物 89
十一、食物的五味和疾病的关系 90
十二、养生之道在于适可而止 91
十三、按摩法和痛捏法 91
十四、音气治病的六气治病的方法 95
第四卷 验方篇 99
共127方 99
第五卷 针刺篇 119
十四经腧穴 119
一、手太阴脾经的穴位 119
二、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 122
三、足阳明胃经经穴 126
四、足太阴脾经经穴 136
五、手少阴心经经穴 140
六、手太阳小肠经经穴 142
七、足太阳膀胱经经穴 147
八、足少阴肾经经穴 161
九、手厥阴心包经经穴 168
十、手少阳三焦经经穴 170
十一、足少阳胆经经穴 175
十二、厥阴肝经经穴 185
十三、任脉经经穴 188
十四、督脉经经穴 193
十五、经外奇穴 199
针刺治疗 207
一、内科疾病 207
1、中风 207
2、类中风 208
3、头痛 209
4、眩晕 209
5、失眠 210
6、脏躁 210
7、呃逆 211
8、癫狂痫 211
9、痄腮 212
10、霍乱 212
11、胃脘痛 213
12、噎膈 213
13、腹痛 213
14、臌胀 213
15、泄泻 214
16、怔忡 214
17、咳嗽 214
18、胁痛 215
19、瘿气 215
20、遗精 216
21、阳痿 216
22、腰脊痛 216
二、妇科疾病 216
1、月经不调 216
2、痛经 217
3、经闭 217
4、带下 217
5、恶阻 217
6、子痫 217
7、产后血晕 217
8、产后腹痛 217
9、胎衣不下 218
10、乳少 218
11、不妊辰 218
12、子宫出血 218
13、难产 218
三、小儿疾病 218
1、小儿发热 218
2、小儿急惊风 219
3、小儿慢惊风 219
4、小儿急性肠炎 219
5、小儿头项歪斜 219
6、小儿两腿发育不齐 219
7、小儿疝气 219
8、小儿鹅口疮 220
9、小二百儿咳 220
10、小儿无名高烧 220
11、麻痺后遗症 220
12、小儿疳疾 220
13、小儿痔血 220
14、小儿肠胃炎 220
15、小儿爆发火眼 220
后记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