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第三期:探索,自觉与创造性转化(自序) 1
一、价值探索 3
“仁”与“礼”之间的创造性张力 3
作为人性化过程的“礼” 11
儒家心性之学——论中国哲学和宗教的途径问题 23
内在体验:宋明儒学思想中的创造性基础 30
儒家的成人观 35
宋明儒学本体论初探 48
从“意”到“言” 62
孔子仁学中的道、学、政 67
仁:《论语》中一个充满活力的隐喻 77
存有的连续性:中国人的自然观 86
从身、心、灵、神四层次看儒家的人学 96
自我与他者:儒家思想中的父子关系 102
论儒家的“体知”——德性之知的涵义 114
郭店楚简与先秦儒道思想的重新定位 122
修身:体现人性的教育 126
儒家人文精神与宗教研究 134
儒家视阈之创造力 155
仁的反思:面向2018年的儒家哲学 164
二、士的自觉 173
儒家自我修养中的痛与苦 173
中国古代儒家知识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180
孔子:人的反思 190
孟子思想中的人的观念:中国美学探讨 194
孟子:士的自觉 207
魏晋玄学中的体验思想——试论王弼“圣人体无”观念的哲学意义 225
论陆象山的实学 235
刘因儒家隐逸主义解 250
日本天理大学藏“王阳明讲学答问并尺牍”卷初探 271
主体性与存有论实在——王阳明思维模式的诠释 278
王阳明“四句教”探究 292
刘宗周哲学人类学的主体性 300
颜元:从内在体验到实践的具体性 315
刘智的天方圣学及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意义 333
早期清代思想中“学”的观念 354
熊十力对真实存在的探索 368
人心与天道:儒家的终极关怀——如何回应钱穆先生的“彻悟” 391
为往圣继绝学 400
徐复观先生的胸怀——为纪念一位体现了忧患意识的儒学思想家而作 403
三、创造性转化 407
东亚思想观念中的“道德共范” 407
迈向儒家人文主义第三期 417
反传统、整体观、耐心谨慎:关于当代中国学术思想的反思 430
宗教学:从神学到人文学——哈佛大学的宗教研究 441
儒家人文主义与民主 449
文化中国:以外缘为中心 460
超越启蒙心态 480
对全球社群之核心价值的儒学透视 490
家庭、国家与世界:全球伦理的儒学探索 497
全球伦理的儒家诠释 507
儒家东亚兴起的涵义 513
新儒家人文主义的生态转向:对中国和世界的启发 527
全球化与多元化中的文明对话 548
个人、社群与道——古代群体批判的自我意识的出现 560
编后记 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