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一、「历史三峡」中的「大我」与「小我」 1
二、儒家与现代公私领域的重建 11
三、人生史学 16
第二章 私领域中的梁启超——两性关系与家族伦理的转型 21
一、前言:梁启超的「公德」与「私德」 21
二、维新人物的家族伦理 30
三、「男女有别」格局下的两性观 33
四、「恋爱神圣」? 40
五、「大大小小的孩子们」 47
六、结论:私领域与公领域的关联性 52
第三章 从李叔同到释弘一——意义危机时代的信仰历程 55
一、前言:三个课题 55
二、李叔同/弘一的生命阶段与生命基调 60
三、儒学阶段:从名士到严师 70
四、出家契机:「无常感」与「罪业感」 90
五、出世间法:律、净、华严 98
六、世间修行:自利利他,律己律人 111
七、病、老、死 123
八、结论:「美」与「无常」的超越 129
第四章 论林语堂的改宗经验——东西信仰的个人抉择 133
一、前言:林语堂的「一团矛盾」 133
二、东风与西风 137
三、从清教徒到异教徒 147
四、20世纪道家 163
五、回归精神原乡 180
六、结论: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 200
第五章 徐复观在台湾——两岸文化的激荡与交融 203
一、前言:大陆/台湾,1949 203
二、三个方向的反省 211
三、台湾的中华文化传统 215
四、近代西方文化的光与影 229
五、结论:外省知识分子在台湾思想史上的意义 246
第六章 《民主评论》的民主想像——儒家/民主的多重诠释 249
一、前言:流亡者的「建国方略」 249
二、徐复观与《民主评论》 252
三、中国传统与民主政治:徐复观与钱穆的思想歧异 262
四、学术与政治之间:徐复观与唐君毅的君子之争 277
五、结论:21世纪初的省思 298
第七章 徐复观论现代艺术——艺术、政治与人性 311
一、前言:现代艺术与现代文明——台湾版 311
二、「从异乡人到失落的一代」:1950至60年代的台湾文艺青年 317
三、刘国松的崛起 323
四、美善合一:「人性主义者」徐复观的美学思想 330
五、「毁灭的象征」:徐复观眼中的现代艺术 337
六、现代艺术的文化意涵与政治意涵 347
七、结论:「现代画论战」的文化背景与思想理路 357
第八章 全球化的我在哪里?——儒家人格主义在全球化时代的意义 361
一、前言:全球化时代的失根感 361
二、中华文化:从「人格主义」到「个人主义」 365
三、西方文化:现代性下的个人主义认同危机 381
四、儒家人格主义在全球化时代的意义:资源及限制 392
五、结论:安身立命之道的追寻 401
第九章 结论 405
一、百年世变下华人精神价值的探索 405
二、现代华人公私领域的变迁 406
三、安身立命:永恒的问题,暂时的答案 416
引用书目 419
中文论著 419
英文论著 437
索引 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