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政治支配下的文学创作时代 1
二、作家艰苦的劳动和辛酸的成果 4
三、民族形式的探索 11
四、分期 14
第一章 文艺政策与作家组织 21
第一节 毛泽东的文艺路线 21
第二节 作家协会的组织 25
第三节 出版情况 27
第四节 青年作家的培养 29
第二章 文艺界的思想斗争 31
第一节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31
第二节 李希凡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观点的批判 34
第三节 对胡适文艺思想的批判 37
第四节 对《文艺报》的检查和对主编冯雪峰的批判 39
第三章 对「胡风集团」的斗争 42
第一节 胡风和「胡风集团」 42
第二节 胡风的《文艺意见书》 44
第三节 胡风的文艺思想 47
第四章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与「反右斗争」 51
第一节 「百花齐放」口号的提出与文艺界的鸣放运动 51
第二节 「丁陈反党集团」 54
第三节 冯雪峰的文艺思想 55
第四节 秦兆阳的「现实主义广阔道路论」 59
第五节 刘绍棠的文艺意见 63
第六节 陈涌对文艺上庸俗社会学论者的批判 66
第五章 「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原则与修正主义文艺理论 70
第一节 关于修正主义的文艺理论 70
第二节 关于「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口号 71
第三节 邵荃麟的「写中间人物论」与「现实主义深化论」 73
第四节 巴人的「人性论」 78
第五节 李何林的「唯真实论」 83
第六节 周谷城的「时代精神汇合论」的美学思想 84
第七节 关于创作上几个问题的论争 87
第六章 反映农村生活的小说 92
第一节 概说 92
第二节 赵树理的长篇小说《三里湾》及其短篇 95
第三节 周立波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 106
第四节 秦兆阳、康濯、陈登科的小说 112
第五节 柳青的《创业史》和浩然的小说 120
第六节 几个重要的短篇作家 129
一.沙汀·骆宾基·孙犁 130
二.马烽·西戎·刘澍德 134
三.李准·王汶石·茹志鹃 137
四.刘绍棠·吉学霈·林斤澜 142
第七章 反映工业建设与工人生活的小说 148
第一节 概说 148
第二节 艾芜的《百炼成钢》 149
第三节 草明的《乘风破浪》和罗丹的《风雨的黎明》 151
第四节 杜鹏程和艾明之的小说 153
第五节 工人作家胡万春、唐克新、费礼文和陆文夫的小说 155
第六节 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 159
第七节 李国文的《改选》和舒群的《在厂史以外》 161
第八节 陆俊超的海洋文学 162
第八章 描写战士生活与边疆风貌的小说 164
第一节 概说 164
第二节 杨朔的《三千里江山》 165
第三节 陆柱国的《上甘岭》 166
第四节 路翎的短篇小说 168
第五节 描绘边疆风貌的小说 169
第六节 金敬迈的《欧阳海之歌》 171
第九章 描绘历史风云的小说 174
第一节 概说 174
第二节 梁斌的《红旗谱》 176
第三节 欧阳山的《一代风流》 180
第四节 杨沫的《青春之歌》和高云览的《小城春秋》 184
第五节 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 188
第六节 李六如的《六十年的变迁》 189
第十章 军事文学 192
第一节 概说 192
第二节 杜鹏程的《保卫延安》 194
第三节 吴强的《红日》 196
第四节 曲波的《林海雪原》 198
第五节 描写抗日战争的长篇小说 201
一.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 201
二.冯德英的《苦茶花》和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 202
三.孙犁的《风云初记》和管桦的《辛俊地》 204
四.刘流的《烈火金钢》和冯志的《敌后武工队》 204
第六节 王愿坚、萧平和峻青的短篇小说 206
第七节 革命回忆录 208
第十一章 几篇大胆干预生活的小说 211
第一节 概说 211
第二节 刘宾雁的《本报内部消息》 211
第三节 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213
第四节 方纪的《来访者》和宗璞的《红豆》等 215
第十二章 诗歌 218
第一节 概说 218
第二节 老诗人的新诗作 223
一.郭沫若 223
二.艾青 225
三.臧克家 227
四.田间 230
五.袁水拍 234
第三节 延安时期产生的几位诗人 235
一.李季 235
二.阮章竞、张志民、戈壁舟和严辰 238
三.郭小川和贺敬之 240
四.蔡其矫 245
第四节 青年诗人 248
一.闻捷 248
二.公刘和流沙河 252
三.梁上泉、白桦和顾工 255
四.邵燕祥 257
五.雁翼和李学鳌 259
六.严阵 260
七.部队诗人李瑛、未央和张永枚 261
第五节 民歌与《红旗歌谣》 265
第十三章 散文 269
第一节 概说 269
第二节 魏巍和巴金等的散文 271
第三节 刘白羽和华山的报告文学 273
第四节 杨朔的散文 274
第五节 秦牧的散文 276
第六节 徐懋庸、邓拓和吴晗的杂文 277
第十四章 话剧和新歌剧 282
第一节 概说 282
第二节 老舍的创作 284
第三节 夏衍、陈白尘、金山的剧作 288
第四节 部队剧作家陈其通和胡可 291
第五节 安波等的农村剧本 293
第六节「第四种剧本」 295
一.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 295
二.岳野的《同甘共苦》 296
三.海默的《洞箫横吹》和赵寻的《还乡记》 297
四.何求的讽刺喜剧《新局长到来之前》 298
第七节 新歌剧 299
一.《洪湖赤卫队》和《红霞》 299
二.陈其通的《柯山红日》和任萍的《草原之歌》 301
三.《刘三姐》 302
第十五章 历史剧 305
第一节 概说 305
第二节 田汉的剧作 309
一.田汉的创作生活和他的代表作《关汉卿》 309
二.《谢瑶环》 313
第三节 郭沫若的剧作 316
一.《蔡文姬》 316
二.《武则天》 319
第四节 曹禺的《胆剑篇》 321
第五节 吴晗的《海瑞罢官》和孟超的《李慧娘》 325
第六节 取材近代史的《甲午海战》 328
第十六章 儿童文学 332
第一节 概说 332
第二节 张天翼的小说和童话 335
第三节 严文井、金近、贺宜和陈伯吹等的童话 338
第四节 刘真、袁静、胡奇、任大霖等的小说和冰心的散文 344
第五节 袁鹰、柯岩的诗 349
第六节 科学文艺 350
第十七章 少数民族作家 354
第一节 概说 354
第二节 乌兰巴干、玛拉沁夫和李乔的小说 355
第三节 韦其麟、饶阶巴桑和纳·赛音朝克图的诗 358
第四节 民间诗人 360
结束语 362
后记 366
附录 371
林曼叔等人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稿》&古远清 371
林曼叔等人编撰的当代文学史的历史意义&张军 375
当代中国文学史在法国的书写——从林曼叔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稿》看构建文学史的思路与方法&徐爽 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