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方法导论 1
拟目 2
史料论略 3
中国历史分期之研究 61
一、宜知中国所谓汉族于陈隋之间大起变化 65
二、宜知唐宋两代有汉胡消长之迹南宋之亡又为中国历史一大关键 67
三、宜据中国种族之变迁升降为分期之标准 68
四、宜别作「枝分」(Subdivision)勿使与初分相混 69
战国子家叙论 73
一、论哲学乃语言之副产品 西洋哲学即印度日耳曼语言之副产品 汉语实非哲学的语言 战国诸子亦非哲学家 74
二、论战国诸子除墨子外皆出于职业 78
三、论止有儒墨为有组织之宗派,其馀虽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者,然大体是自成一家之言 90
四、论春秋战国之际为什么诸家并兴 92
五、论儒为诸子之前驱,亦为诸子之后殿 96
六、论战国诸子之地方性 99
七、论墨家之反儒学 110
八、《老子》五千言之作者及宗旨 116
九、齐晋两派政论 129
十、梁朝与稷下 136
十一、独行之士 141
十二、坚白异同之辩 141
十三、禨祥之重兴与五行说之盛 141
十四、所谓「杂家」 142
十五、预述周汉子家衔接之义 144
与顾颉刚论古史书 147
一、试想几篇《戴记》的时代 154
二、孔子与六经 160
三、在周汉方术家的世界中几个趋向 169
四、殷周间的故事 177
五、补说(《春秋》与《诗》) 184
附:评丁文江的《历史人物与地理的关系》 191
史记研究 201
史记研究参考品类 202
老子申韩列传第三 205
十篇有录无书说叙 215
论《太史公书》之卓越 220
论司马子长非古史学乃今史学家 222
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225
本所发掘安阳殷墟之经过 241
一、吾等发掘之原起及工作之宗旨 243
二、纠葛之突生 247
三、政府之主持及在开封之接洽 249
四、河南省政府之解决此事 261
五、吾等之欲愿与致谢 263
考古学的新方法 265
夷夏东西说 277
第一章 亳—商—殷 279
第二章 夏迹 304
第三章 夏夷交胜 314
第四章 诸夷姓 324
第五章 总结上文 345
周东封与殷遗民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