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字祖仓颉论 1
第一节 史有仓颉 1
第二节 字祖仓颉之否定 6
第三节 字祖仓颉说否定之否定 8
第二章 仓颉造字启示录 15
第一节 结绳记物与造字感悟 16
第二节 “八卦”原理与造字感悟 20
第三节 “刻契”原理与造字感悟 23
第三章 汉字本源论 33
第一节 “汉字”称谓的得名之由 33
第二节 汉字本源考 37
第三节 汉字与“王政之始” 40
第四章 许慎评传 50
第一节 许慎生平行状 50
第二节 《说文》的成因 56
第三节 许慎的文字学史观 62
第四节 《说文》系统的总体构建 68
第五章 《说文》字形系统 71
第一节 “叙篆合古”原则 72
第二节 “据形系联”原则 80
第三节 “据声系联”原则 84
第六章 《说文》字形分析系统——六书通论(上) 87
第一节 “六书”的本质 88
第二节 “六书”构形原理 96
第七章 《说文》字形分析系统——六书通论(下) 113
第一节 明代以前的“转注”说 113
第二节 清人的“转注”观 120
第三节 现当代的转注观 126
第四节 许慎转注观钩沈 135
第八章 甲、金、籀、篆的形体嬗变与六书构形转换 149
第一节 “六书”转换原理 150
第二节 象形字转换例证 152
第三节 会意字转换例证 158
第四节 形声字转换例证 166
第九章 《说文》字形系统的系联与分离 173
第一节 部首系联条例 174
第二节 “六书”分离条例 176
第三节 “省形”分析条例 194
第十章 《说文》注音系统 207
第一节 “读若”正音法的规范运用 208
第二节 “谐声”注音法的规范运用 223
第三节 破音字的注音原则 226
第十一章 汉字的本义 230
第一节 本义的求证原则 232
第二节 许慎求证本义的主体思想 255
第十二章 《说文》释义系统(上) 270
第一节 许慎以前的释义体系 270
第二节 《说文》的释义方法 278
第十三章 《说文》释义系统(下) 307
第一节 “某,某也”的释义范围 307
第二节 “曰、为、谓之”的释义范围 310
第三节 “谓”的释义范围 320
第四节 “儿”、“然”的释义范围 321
第五节 “犹”的释义范围 322
第六节 “之为言”的释义范围 325
第十四章 《说文》别义系统 327
第一节 别义系统的成因 327
第二节 别义系统的表述体例 341
第三节 别义的表述用语 344
第十五章 《说文》谐声系统与“右文说” 346
第一节 “右文说”的研究原则 347
第二节 宋元以来“右文说”的是与非 366
第三节 《说文》谐声系统与“右文说”的关系 389
第十六章 《说文》引证系统 399
第一节 《说文》引用系统 400
第二节 《说文》证明系统 408
后记 417
附录:钟如雄论著索引 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