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水环境污染环境事故的危害影响判定与计算方法 1
1.1 污染物迁移转化基本方程与危害影响判定 2
1.1.1 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基本方程与简化 2
1.1.2 污染带与危害影响 2
1.2 有边界大河中点源瞬时排放的风险预测 3
1.3 事故危害鉴别 3
1.4 事故危害特征值与危害时间估算 4
1.5 结语 5
参考文献 5
第2章 水环境污染环境事故危险源的危险指数评价与计算方法 7
2.1 危险性评价方法 8
2.1.1 评价的定义 8
2.1.2 系统危险性评价方法分类 9
2.1.3 现有的定量评价方法 10
2.2 危险指数评价系统简介 11
2.3 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的调查 12
2.4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2
2.4.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12
2.4.2 水环境污染致因分析 13
2.5 水体污染型危险源评级模型建立 14
2.6 危险源分级 14
2.7 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的分级和评估 15
2.7.1 水环境污染危险性评价 15
2.7.2 危险源评级结果分析 15
2.8 改进的危险指数评价法 15
2.8.1 模型改进 15
2.8.2 评价指标权重K的确定 16
2.8.3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概述 16
2.8.4 相对比较法确定一级指标的权重 17
2.8.5 专家咨询法确定二级指标的权重 17
2.8.6 评价指标的量化分析 18
2.8.7 水环境污染危险性评价分值的计算 19
2.8.8 水环境污染危险等级的划分 20
2.9 水污染危险指数法的应用举例 20
2.9.1 饮水污染事故分析 20
2.9.2 饮水污染危险指数的建立 20
2.9.3 饮水污染危险指数的判定标准 21
2.9.4 危险源评级结果分析 21
2.10 结语 22
参考文献 22
第3章 水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的调查与评价过程及方法 23
3.1 水环境污染环境事故危险源研究的现状 24
3.2 水环境污染环境事故危险源的构成要素 26
3.3 调查和评价目的 28
3.4 调查和水环境污染防治法的适用范围 29
3.5 水环境污染环境事故危险源的调查与评价的过程及其评价方法 30
3.6 水污染评价方法 32
3.6.1 综合污染指数法 32
3.6.2 模糊数学法 32
3.6.3 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法 32
3.6.4 灰色聚类分析法 33
3.7 实例分析 33
3.7.1 评价标准 33
3.7.2 评价分析 33
3.8 结语 34
参考文献 34
第4章 水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与污染源的监测和预警方法 35
4.1 水环境污染环境事故预防的方法 36
4.1.1 法律和行政方法 36
4.1.2 水环境污染环境事故预防观念的转变 36
4.1.3 技术手段 36
4.2 水环境污染环境事故预防的措施 37
4.3 污染源的监测与预警 38
4.4 结语 39
参考文献 39
第5章 流域水环境污染环境事故的监测与应急响应过程 41
5.1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 42
5.1.1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分类 42
5.1.2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特点 42
5.2 突发性水资源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过程及比较 43
5.2.1 布点方法 43
5.2.2 采样 44
5.2.3 现场监测 46
5.2.4 采样和现场监测的安全防护 46
5.3 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响应过程对比 48
5.3.1 国内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49
5.3.2 美国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51
5.3.3 家庭通信系统 52
5.3.4 信息公开 53
5.4 其他国家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54
5.5 国内水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响应过程存在问题及建议 54
5.5.1 存在问题 54
5.5.2 建议 55
5.6 结语 55
参考文献 56
第6章 流域水环境污染环境事故的应急措施与污染减缓和恢复流程 57
6.1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危害 58
6.1.1 威胁生命与健康 58
6.1.2 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 58
6.1.3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58
6.1.4 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58
6.1.5 带来污染纠纷,造成社会动荡 59
6.2 我国水污染应急响应存在的问题及应急原则 59
6.2.1 我国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机制现状 59
6.2.2 我国环境污染事故应急体系存在的不足 59
6.2.3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响应原则 62
6.3 水污染事故的分类与特点 63
6.3.1 水污染事故的分类 63
6.3.2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特点 64
6.4 制订应急措施 64
6.4.1 事故报警 64
6.4.2 事故评估 65
6.4.3 应急状态宣布 67
6.4.4 应急行动 67
6.4.5 恢复/重新进入 69
6.5 污染减缓和恢复流程 69
6.6 后期处理 71
6.7 结语 72
参考文献 73
第7章 污染源—污水厂—河流的流域水环境污染环境事故的预防和监测过程方法 74
7.1 水污染的预防 74
7.2 污染源的监测 76
7.2.1 采样点的设置 76
7.2.2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77
7.3 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及水质检测 77
7.4 污染源—污水厂—河流水环境的监测 78
7.4.1 用于测定无机污染物的方法 80
7.4.2 用于测定有机污染物的方法 81
7.5 结语 84
参考文献 84
第8章 污染源—污水厂—河流流域水环境污染环境事故的预防和风险预警方法 86
8.1 污染源—污水厂—河流流域系统的水环境污染环境问题 87
8.1.1 污染源 87
8.1.2 污水处理厂 88
8.1.3 河流流域 89
8.2 污染源—污水厂—河流流域水环境风险预警框架 90
8.3 流域水环境风险预警系统模型 92
8.3.1 改进LMBP模型 92
8.4 流域水环境风险预警系统与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 95
8.5 结语 95
参考文献 96
第9章 重大流域水环境污染事故及其应急处置技术 97
9.1 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中存在的问题 98
9.1.1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98
9.1.2 缺乏及时、准确的报告系统,信息渠道不畅通 98
9.1.3 事故处置不及时 99
9.1.4 缺乏有效的应急处理机制 99
9.2 水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概述 99
9.3 含苯物质环境污染事故事件的应急处置对策 100
9.4 重金属污染事件和应急处置技术 101
9.4.1 污染事故与应急控制 101
9.4.2 应急混凝与pH控制 102
9.4.3 应急混凝剂种类与选取 103
9.4.4 应急pH调整药剂与选取 103
9.4.5 水源水微超标应急处理工艺 103
9.5 结语 105
参考文献 105
第10章 污染源—污水厂—河流的流域水环境污染环境事故的处置方法 106
10.1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分类 107
10.2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特点 108
10.2.1 不确定性 108
10.2.2 流域性 108
10.2.3 处理的艰巨性和影响的长期性 108
10.2.4 应急主体不明确 108
10.3 污染源—污水厂—河流的流域水环境污染环境事故的处置程序 109
10.4 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控制措施 110
10.5 水环境污染事故危害影响的判定分析 111
10.6 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14
10.7 结语 115
参考文献 116
第11章 流域水环境污染事故的事故后评价方法 117
11.1 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的特征 117
11.2 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的分类 118
11.3 事故后水流域环境污染评价 118
11.4 事故后水质污染源分析 119
11.5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模型与事故后分析 119
11.6 事故后污染源影响再评价 120
11.7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后应急处理评价 121
11.8 结语 122
参考文献 122
第12章 污染源数据库与流域水环境污染环境事故的应急决策支持方法 123
12.1 污染源数据库的概述 124
12.2 建立污染源数据库的目的 124
12.3 污染源数据库建立与GIS/ECDIS、 AIS和ES技术简介 124
12.3.1 地理信息系统/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GIS/ECD IS) 125
12.3.2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 125
12.3.3 全球定位系统(GPS) 125
12.3.4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 125
12.3.5 ES专家系统 126
12.3.6 GIS/ECD IS、 AIS与ES集成系统的实现 126
12.4 流域水环境污染事件的探索 127
12.5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特点 127
12.5.1 不确定性 127
12.5.2 流域性 127
12.5.3 影响的长期性和处理的艰巨性 127
12.5.4 应急主体不明确 128
12.6 分析具体水环境概况 128
12.7 某水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体系构建 128
12.7.1 基本思路 128
12.7.2 风险源识别管理与数据库构建 128
12.7.3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体系构建 130
12.7.4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 131
12.8 结语 132
参考文献 132
第13章 流域水环境污染环境事故风险预警的神经元网络蚁群预测方法 134
13.1 基本蚁群算法 135
13.1.1 蚁群算法原理 135
13.1.2 蚁群算法数学模型 136
13.2 蚁群径向基函数网络 137
13.2.1 蚁群算法与径向基函数网络的融合策略 137
13.2.2 基于蚁群算法的径向基函数网络优化训练 137
13.3 人工神经网络 138
13.3.1 BP神经网络算法原理 139
13.3.2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 140
13.4 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径向基网络 143
13.4.1 蚁群聚类算法 143
13.4.2 隐层单元结构的调整 145
13.4.3 基于蚁群算法的径向基网络 146
13.5 结语 147
参考文献 147
第14章 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概述 149
14.1 环境应急监测的现状 149
14.1.1 国外环境应急监测技术的进展 150
14.1.2 我国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发展 150
14.2 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和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方案 151
14.2.1 建立应急监测体系 151
14.2.2 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方案 151
14.2.3 环境应急监测的作用 152
14.2.4 环境应急监测的特点 152
14.3 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主要技术 153
14.3.1 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监测特点 153
14.3.2 快速应急监测技术 154
14.4 结语 157
参考文献 158
附录A 159
附录B 167
附录C 181
附录D 191
附录E 194
附录F 195
附录G 196
附录H 198
附录I 199
附录J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