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际政治的四种社会理论 1
国家体系研究工程 6
国家中心论 7
体系理论 9
新现实主义及其批评者 13
结构理论的分类图谱 20
四种社会理论 21
国际关系理论的归类定位 27
三个方面的解释 30
认识论和中间道路 35
本书的内容结构 37
第一部分 社会理论 49
第二章 科学实在论与社会类别 49
科学实在论与指涉理论 52
独立存在的世界 53
成熟理论指涉客观世界 54
理论提供有关不可观察事物的知识 60
科学实在论的终极论断 64
社会类别问题 67
因果关系和建构关系 76
因果理论研究 77
建构理论研究 81
建立国家理论问题的社会学 85
结论 87
第三章 “观念无所不在?”:论权力与利益的建构 94
利益建构权力 98
华尔兹的明晰模式:无政府状态与权力分配 99
华尔兹的含蓄模式:利益分配 104
建立一种弱式物质主义(Ⅰ) 109
观念建构利益 113
人的理性模式 115
超越理性主义模式 118
建立一种弱式物质主义(Ⅱ) 127
结论 131
第四章 结构、施动性和文化 139
结构的两个层次 144
微观结构 146
宏观结构 149
作为共同知识和集体知识的文化 155
结构的两种作用 161
因果作用 163
建构作用 167
建立一种合成观点 173
文化作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178
结论 183
第二部分 国际政治 193
第五章 国家与团体施动性问题 193
本质国家 198
国家作为指涉客体 199
国家的定义 200
“国家也是人” 212
论国家的本体地位 213
国家施动结构 215
为什么使国家人格化仍然是有问题的 218
身份与利益 220
国家利益 228
国家具有“现实主义特征”吗?——关于自我利益的注释 232
结论 236
第六章 三种无政府文化 244
无政府状态下的结构和角色 248
霍布斯文化 255
敌意 256
霍布斯无政府状态的逻辑 259
内化的三种等级 261
洛克文化 272
竞争 273
洛克无政府状态的逻辑 276
内化与福柯效应 278
康德文化 288
友谊 289
康德无政府状态的逻辑 290
内化 293
逾越无政府难题? 296
结论 298
第七章 进程与结构变化 308
身份形成的两种逻辑 312
自然选择 315
文化选择 318
小结 327
集体身份和结构变化 328
主变量 334
相互依存 334
共同命运 339
同质性 342
自我约束 345
讨论 350
结论 352
第八章 结语 361
参考文献 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