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3
第一章 韵书 3
第二章 韵图 6
第三章 方言 11
第四章 方法 13
卷上 历代的音系 17
第一章 先秦音系(—前206) 17
一、先秦的声母 18
二、先秦的韵部 32
三、先秦的声调 67
第二章 汉代音系(前206—公元220) 81
一、汉代的声母 81
二、汉代的韵部 81
三、汉代的声调 104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音系(220—581) 108
一、魏晋南北朝的声母 108
二、魏晋南北朝的韵部 110
三、魏晋南北朝的声调 159
第四章 隋一中唐音系(581—836) 162
一、隋一中唐时代的声母 162
二、隋一中唐时代的韵部 171
三、隋唐时代的声调 222
第五章 晚唐一五代音系(836—960) 223
一、晚唐一五代的声母 223
二、晚唐一五代的韵部 227
三、晚唐一五代的声调 245
第六章 宋代音系(960—1279) 247
一、宋代的声母 247
二、宋代的韵部 250
三、宋代的声调 283
第七章 元代音系(1279—1368) 287
一、元代的声母 288
二、元代的韵部 297
三、元代的声调 358
第八章 明清音系(1368—1911) 360
一、明清的声母 361
二、明清的韵部 365
三、明清的声调 376
第九章 现代音系(1911—) 384
一、北方话 384
二、吴语 399
三、闽语 414
四、粤语 426
五、客家话 441
第十章 历代语音发展总表 455
一、声母 455
二、韵部 461
三、声调 484
卷下 语音的发展规律 487
第一章 语音发展的四种主要方式 487
一、无变化 487
二、渐移 488
三、分化 490
四、合流 490
第二章 自然的变化(上)——辅音的变化 492
一、发音方法的变化 492
二、发音部位的变化 497
三、长入韵尾的消失 498
四、短入韵尾的消失 498
第三章 自然的变化(中)——元音的变化 500
一、发音部位的变化 500
二、发音方法的变化 504
三、韵母构成的变化 510
第四章 自然的变化(下)——声调的变化 524
第五章 条件的变化(一)——声母对韵母的影响 527
一、唇音的影响 527
二、喉牙音的影响 529
二、舌齿唇与喉牙的不同影响 531
四、照系及知系三等的影响 536
五、庄系及知系二等的影响 540
六、端精系的影响和[n] [l]的影响 543
七、元音[?][?]的产生 544
八、异化作用 546
九、元音[?]的产生 548
第六章 条件的变化(二)——韵母对声母的影响 549
一、腭化 549
二、轻唇音的产生 552
三、新的[f] [h]的产生 556
四、新的[t?][??][?]的产生 561
五、新的[?][n]的产生 567
第七章 条件的变化(三)——等呼对韵母的影响 570
一、韵头[u] [iu]与韵尾[m]的异化 570
二、韵头[i]与韵尾[i]的异化 571
三、韵头[i][y]使主要元音前化 574
第八章 条件的变化(四)——声母对声调的影响 579
一、阴阳调类产生的条件 579
二、入声转入平上去的条件 582
第九章 不规则的变化 587
一、文字的影响 587
二、方言和普通话的互相影响 589
三、偶然性 592
主要术语、人名、论著索引 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