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战略的本质 1
第一节 战略研究历程 1
一、20世纪60年代战略规划理论诞生 2
二、20世纪70年代转向研究导向:环境适应理论横行 3
三、20世纪80年代的产业组织理论与通用战略研究 4
四、20世纪90年代资源基础论与核心能力说流行 6
五、2000年前后超越竞争的创新与创造理念萌动 10
六、学派分野 11
第二节 战略的本质 13
一、企业战略与军事战略的差别 13
二、战略的本质问题 13
三、战略学大师论战略的本质 16
第三节 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架 19
一、战略 19
二、战略管理 21
三、相关概念 22
四、战略管理的理论体系 23
第一篇 战略管理流派的演进 29
第二章 战略规划学派的兴衰 29
第一节 基本概念 29
一、概念 29
二、内容与分类 30
第二节 战略规划的本质:资源与机会的匹配 30
一、思想渊源与演变 30
二、修正与发展 33
第三节 代表性分析工具 35
一、SWOT分析 35
二、波士顿矩阵 37
第四节 战略规划的悖论与批判 39
一、战略规划的悖论 39
二、明茨伯格对战略规划的批判 41
第三章 环境适应学派:逻辑改良主义 43
第一节 环境的不确定性 43
一、战略规划衰落的根源 43
二、安索夫的环境变化分类与对策组合 44
第二节 逻辑改良主义思想 44
一、自然选择论与适应进化论 45
二、逻辑改良主义 47
三、学习模型 48
四、远景论 49
第三节 试错性的分析工具 51
一、SMFA法 51
二、战略不确定性评估矩阵 52
三、脚本分析 53
第四节 逻辑改良主义的局限 53
第四章 产业组织学派:市场结构决定论 55
第一节 市场结构决定企业绩效 55
一、古典战略的核心思想 55
二、产业组织学派诞生的背景 56
第二节S—C—P与PIMS 57
一、理论假设 57
二、梅森—贝恩—谢勒的结构—行为—绩效(SCP)分析构架 58
三、PIMS 60
第三节 波特的战略思想 62
一、通用竞争战略 63
二、波特的多元化成长理论 64
三、进入壁垒与移动壁垒 64
四、动态战略理论 65
第四节 分析工具 66
一、五力模型 66
二、价值链 67
三、行业成功关键因素 67
第五节 局限与评价 68
一、行业集中度与利润率或价格的关系 68
二、战略选择不能“脚踏两只船” 69
三、企业赢利性主要是市场结构等外部因素决定还是内部货源与能力决定 70
第五章 资源基础论与核心竞争力理论 71
第一节 行业结构决定论的终结 71
一、归核化的出现 71
二、波特理论的窘境 72
第二节 从企业内部寻找成功因素 72
一、视角的转换 73
二、基本假设 73
第三节 资源与能力决定论 74
一、资源 74
二、经济租与不可模仿性 75
三、资源基础论经典著作的思想概述 76
四、核心竞争力理论 80
第四节 资源基础论的局限 82
第六章 动态能力论 84
第一节 动态能力理论的产生 84
一、动态能力提出的背景 84
二、动态能力的含义 86
第二节 动态能力理论概述 88
一、动态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88
二、动态能力的形成机理 89
三、动态能力的特征 91
四、企业获取动态能力的分析框架 94
第三节 动态能力理论的局限与趋势 95
一、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仍不清晰 95
二、用动态能力来解释企业持续竞争优势面临着能力“无限后退”(Infinite Regss)的困境 95
三、评价动态能力的指标体系有待确立 95
四、有关动态能力的实证研究有待加强 96
第七章 描述性战略管理思想 97
第一节 企业家学派 97
一、企业家学派的产生 97
二、企业家学派的思想 98
三、战略思维的理论框架 99
四、 CEO对企业绩效的作用 100
五、企业家学派的不足 101
第二节 学习学派 102
一、学习学派的产生 102
二、学习学派的观点 103
三、学习学派的分析框架 108
四、学习学派的不足 114
第三节 权利学派 114
一、微观权利 114
二、宏观权利 116
三、权利学派的不足 117
第二篇 成长与竞争理论的变革 121
第八章 企业成长理论 121
第一节 企业成长动力理论 121
一、彭罗斯的资源决定论:内部资源是企业成长依托 121
二、钱德勒的组织能力说:组织能力是企业成长的内在动力 123
第二节 企业成长方式与过程的理论 125
一、成长过程:专业化—多元化—归核化 125
二、成长方式:克隆一虚拟一多元化 126
三、成长的逻辑:价值创新与核心竞争力移植 128
四、企业的生命周期 129
五、成长的速度与极限 130
六、综合的观点 132
第三节 企业成长的行业与区位选择理论 133
一、多元化与业务选择 133
二、多地化的区位选择 138
三、简要的评价 142
第九章 竞争战略的演进 144
第一节 规模经济时代的竞争战略 144
一、经验曲线 144
二、大规模生产 145
第二节 范围经济时代的竞争战略 146
一、波特的三大通用竞争战略 146
二、全面质量管理 149
三、品牌战略 150
第三节 竞争战略的新发展 151
一、大规模定制战略 151
二、战略联盟 152
三、时基竞争战略 153
四、信息战略 155
五、知识积累与创新战略 157
第四节 国际竞争战略 158
一、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一般模式 158
二、通用国际战略选择 159
三、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模型 161
第十章 生产战略的演进 162
第一节 大规模生产 162
第二节 从标准化到定制化的转型 163
一、未来市场发展的两大趋势 164
二、大规模生产难以满足市场发展需求 164
三、大规模定制的兴起 166
第三节 大规模定制 167
一、大规模定制概述 167
二、大规模定制的营销理念——“一对一营销”(One-to-OneMarketing) 170
三、大规模定制的有效策略 172
四、大规模定制的竞争优势 173
第四节 大规模定制的应用 175
第十一章 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 177
第一节 持久竞争优势 177
第二节 技术创新 178
一、技术创新的概念、类型与方法 179
二、技术创新与持久竞争优势:西方的经验 180
第三节 制度创新 181
一、产权制度创新 181
二、组织结构创新 182
三、生产方式创新 184
第四节 人力资源:持久竞争优势之本 185
一、资源基础论的企业观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185
二、构造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持久竞争优势间的桥梁 187
三、中外企业的成功例证 189
第十二章 产业战略思想 191
第一节 产业集群的研究历程 191
一、新产业区理论 191
二、工业区位理论 192
三、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192
四、区域比较优势理论 193
五、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93
六、新经济地理学:基于报酬递增与聚集理论的解释 194
七、“钻石模型”:基于竞争优势理论的解释 194
八、国内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研究 197
第二节 产业集群分类的研究 198
一、产业集群内涵 198
二、概念辨析 199
三、产业集群的分类 200
四、小结及评述 204
第三节 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研究 205
一、产业集群竞争力要素拆解 205
二、产业集群竞争力来源探究 206
第四节 产业集群与创新 207
一、产业集群创新的来源 208
二、集群创新过程 208
第三篇 组织与领导角色的转变 213
第十三章 组织结构理论的演变 213
第一节 组织与战略的关系 213
第二节 组织结构理论的演进 215
一、古典组织结构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二三十年代) 216
二、人际关系管理时期的组织结构理论(19世纪20年代—50年代) 217
三、60年代后的组织结构理论 218
第三节 科层制组织 219
一、产生的原因 219
二、典型结构 220
三、缺陷 222
第四节 组织再造 223
一、劳动分工还是过程整合 223
二、传统组织结构的缺陷 224
三、过程整合与组织结构扁平化 226
四、团组与部门的替代与互补 230
第五节 虚拟组织 231
一、速度竞争时代的必然产物 231
二、网络替代科层、市场契约替代企业契约 234
三、虚拟企业的缺陷 236
第十四章 领导理论的演变 237
第一节 领导的定义 237
第二节 领导理论的历史演变 238
一、特质论(Trait Theory)(发展于1940年前) 239
二、行为论(20世纪40年代末至1960年) 241
三、情境论/权变论 245
第三节 领导理论的新进展 248
一、特质论的回归:魅力型领导 249
二、远景式的领导 251
三、变革型领导理论 252
四、领导者与管理者 254
第四篇 中外战略思想家的学术思想 261
第十五章 战略思想的发现逻辑 261
第一节 战略思想流行的条件 261
一、实用第一 261
二、简洁与方便原则 262
第二节 企业战略的主流研究方法 264
一、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264
二、实证统计与案例研究 265
三、类比方法 266
四、概念化方法 268
五、历史演变法 268
六、推翻前人的假设 270
第三节 战略思想的发现与传播 271
一、战略理论主要取材于日欧美的企业实践 271
二、战略理论创新主要来自美国 272
第十六章 战略学大师的学术思想 274
第一节 伊戈尔·安索夫 274
一、个人简历 274
二、主要学术论著与学术观点 275
三、安索夫的主要文章与著作 280
第二节 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 281
一、个人简历 281
二、代表著作 281
三、学术思想 282
第三节 亨利·明茨伯格 287
一、个人简历 288
二、学术观点 289
三、主要著作 293
第四节 理查德·鲁梅尔特 296
一、个人简历 296
二、主要论著 296
三、学术观点 297
第五节 迈克尔·波特 303
一、经历简介 303
二、学术思想介绍 305
三、思想评论 306
四、主要著作及相关论文 310
第六节 加里·哈默尔与C.K.普拉哈拉德 311
一、个人简历 311
二、主要学术观点评述 312
第七节 大前研一(Kenichi Ohmae) 316
一、个人简历 316
二、主要理论思想述评 317
三、代表性著作及相关文章 321
第八节 理查德·纳尔逊(Richard R.Nelson)和悉尼·温特(SidenyGWinter) 323
一、个人简历 323
二、主要学术思想和理论观点 324
三、主要著作及相关文章 328
第九节 凯瑟琳·艾森哈特(Kathreen M.Eisenhardt) 330
一、个人简介 330
二、主要学术思想和理论观点 331
三、著名的论文和著作 338
第十节 亨利·切斯布洛(Henry Chesbrough) 339
一、个人简介 339
二、主要学术思想和理论观点 340
三、著名的论文和著作 343
第十七章 中国传统战略思想 345
第一节 孙子战略思想 345
一、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体系 345
二、孙子兵法九大战略原则 352
第二节 三十六计的战略思想 355
一、欺诈 355
二、增减 356
三、点穴 357
四、通过攻击关键环节来提高攻击效率;通过利益转换与回避竞争来减少损失 358
第三节 战略加减法 358
一、中外战略态势分析方法的比较 358
二、战略制胜机理 361
三、《隆中对》——中国传统战略的范例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