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公共政策与公共政策学 1
第一节 公共政策概说 1
一、公共政策的内涵 2
二、政策制定与行政决策的区别和联系 5
三、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6
四、公共政策的类型 10
五、公共政策的功能 14
第二节 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 16
一、什么是公共政策学 16
二、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 18
三、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学 23
第二章 政策研究组织与政策模型 26
第一节 政策研究组织的类型及其历史发展 27
一、什么是政策研究组织 27
二、政策研究组织的类型 29
三、政策研究组织的历史发展 32
第二节 代表性的政策模型 34
一、精英决策模型 34
二、集团决策模型 36
三、政治系统决策模型 38
四、完全理性决策模型 39
五、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40
六、非理性决策模型 42
七、渐进决策模型 43
八、混合扫描决策模型 45
第三章 政策环境 48
第一节 政策环境概述 49
一、政策环境的含义 49
二、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互动 50
三、政策环境的特征 52
第二节 自然环境 53
一、自然环境与公共政策 53
二、自然环境的构成 55
第三节 经济与社会环境 58
一、经济环境 58
二、社会环境 60
第四节 政治与文化环境 63
一、政治环境 63
二、文化环境 66
第五节 国际环境 68
一、全球化:国内与国际的互动 68
二、和平与发展的世界 70
三、全球问题与全球治理 72
第四章 政策问题与政策议程 75
第一节 政策问题的确认 76
一、问题与政策问题 76
二、政策问题的特征 78
三、政策问题的类型 80
四、政策问题确认的一般程序 82
第二节 政策议程的构建 84
一、政策议程的界定及其类型 84
二、影响政策议程的行为者 86
三、构建政策议程的时机 90
四、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 93
第五章 政策规划 96
第一节 政策规划和政策规划者 97
一、政策规划的含义 97
二、政策规划的原则 98
三、政策规划的分类 100
四、政策规划者的概念 102
五、政策规划者应注意的问题 104
第二节 政策规划的主要步骤 107
一、目标确定 107
二、方案设计 109
三、方案审议 111
四、方案择优 114
第六章 政策采纳与政策合法化 117
第一节 政策采纳 118
一、政策采纳的概念 118
二、政策采纳的重要性 119
三、影响政策采纳的因素 120
四、政策采纳的原则 123
第二节 政策合法化 124
一、合法性的界定 124
二、合法性的基础 126
三、政策合法化的含义 127
四、政策合法化与政策法律化 130
五、政策合法化的主体与程序 132
第七章 政策执行 137
第一节 政策执行概说 137
一、政策执行的含义 138
二、政策执行的重要性 139
三、政策执行研究的兴起 141
四、政策执行应遵循的原则 143
五、政策工具 145
第二节 政策执行模型 148
一、史密斯的过程模型 148
二、麦克拉夫林的调适模型 149
三、霍恩和米特的系统模型 150
四、萨巴蒂尔和梅兹曼尼安的综合模型 150
第三节 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 152
一、政策决定 152
二、政策执行者 153
三、政策目标群体 154
四、政策环境 156
第四节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157
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表现 157
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成因 159
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治理 161
第八章 政策评估 164
第一节 政策评估的概念及类型 164
一、政策评估的概念 165
二、政策评估的意义 166
三、政策评估的兴起及其发展 168
四、政策评估的类型 171
第二节 政策评估的实施 173
一、政策评估的标准 173
二、政策评估的步骤 175
三、政策评估的方法 177
四、政策评估的障碍 180
第九章 政策调整与政策终结 183
第一节 政策调整 184
一、政策调整的含义和作用 184
二、政策调整的原则和形式 185
三、政策调整中应注意的问题 188
第二节 政策终结 190
一、政策终结的内涵 190
二、政策终结的倡导者 191
三、政策终结的对象 193
四、政策终结的方式 194
五、政策终结的障碍和应对措施 197
第十章 政策分析方法初步 202
第一节 政策分析方法概述 203
一、政策分析的含义 203
二、政策分析人员及其素质 204
三、政策分析的类型 205
四、政策分析与系统分析 208
第二节 政策分析的定性方法 210
一、价值分析 210
二、头脑风暴法 212
三、德尔菲法 214
第三节 政策分析的定量方法 215
一、决策树分析 215
二、成本收益分析 217
三、回归分析 219
参考文献 222
后记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