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
第二节 文献综述 6
第二章 译者主体与主体性的概念与构成 17
第一节 译者主体性 17
第二节 能动性与受动性:译者主体性的构成 21
本章小结 29
第三章 社会话语分析的发展源流与理论框架 30
第一节 语言学中的话语与话语分析 30
第二节 哲学、社会学中的话语与话语分析 32
第三节 批评话语分析 34
第四节 社会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 36
本章小结 37
第四章 理论范式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 38
第一节 范式导向型与问题导向型 38
第二节 “问题导向型”视域下的佛经译者主体性 40
本章小结 47
第五章 佛经译者主体 49
第一节 外国译者 50
第二节 中外译者 56
第三节 中国译者 69
本章小结 80
第六章 佛经译者主体性的社会话语分析 81
第一节 佛经译者主体性的文本考察 81
第二节 佛经译者主体性的社会历史语境与诗学规范解读 91
本章小结 103
第七章 近现代西学译者主体与主体性 104
第一节 自然科学文献译者 105
第二节 社会科学文献译者 109
第三节 文学作品译者 112
本章小结 118
第八章 西学译者主体的社会话语分析 119
第一节 清末民初的社会历史语境 120
第二节 从世道人心到“国民之魂”:诗学规范的嬗变 123
第三节 文言、白话、欧化:翻译语言的嬗变 126
本章小结 133
第九章 西学译者主体性的案例分析 135
第一节 严复译者主体性的社会历史语境分析与文本考察 135
第二节 鲁迅译者主体性的社会历史语境解读 144
本章小结 151
第十章 结论 152
参考文献 156
后记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