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氏女科 27
女科 27
女科上卷一 28
带下 28
白带下一 28
青带下二 29
黄带下三 30
黑带下四 31
赤带下五 31
血崩 33
血崩昏暗六 33
年老血崩七 34
少妇血崩八 34
交感出血九 35
郁结血崩十 36
闪跌血崩十一 37
血海太热血崩十二 37
鬼胎 39
妇人鬼胎十三 39
室女鬼胎十四 40
调经 42
经水先期十五 42
经水后期十六 43
经水先后无定期十七 44
经水数月一行十八 44
年老经水复行十九 45
经水忽来忽断时疼时止二十 46
经水未来腹先疼二十一 47
行经后少腹疼痛二十二 47
经前腹痛吐血二十三 48
经水将来脐下先疼痛二十四 49
经水过多二十五 49
经前泄水二十六 50
经前大便下血二十七 51
年未老经水断二十八 52
种子 54
身瘦不孕二十九 54
胸满不思食不孕三十 55
下部冰冷不受孕三十一 56
胸满少食不受孕三十二 57
少腹急迫不受孕三十三 58
嫉妒不孕三十四 59
肥胖不孕三十五 59
骨蒸夜热不受孕三十六 61
腰痠腹胀不受孕三十七 62
便涩腹胀足浮肿不受孕三十八 62
女科下卷二 64
妊娠 64
妊娠恶阻三十九 64
妊娠浮肿四十 65
妊娠少腹疼四十一 66
妊娠口乾咽痛四十二 67
妊娠吐泻腹疼四十三 67
妊娠子悬胁疼四十四 68
妊娠跌损四十五 69
妊娠小便下血病名胎漏四十六 70
妊娠子鸣四十七 71
妊娠腰腹疼、渴、汗、躁、狂四十八 71
妊娠中恶四十九 72
妊娠多怒堕胎五十 73
小产 74
行房不慎小产五十一 74
跌闪小产五十二 75
大便乾结小产五十三 75
畏寒腹痛小产五十四 76
大怒小产五十五 77
难产 78
血虚难产五十六 78
交骨不开难产五十七 79
脚手先下难产五十八 80
气逆难产五十九 81
子死产门难产六十 82
子死腹中难产六十一 82
正产 83
正产胞衣不下六十二 83
正产气虚血晕六十三 85
正产血晕不语六十四 86
正产败血攻心晕狂六十五 87
正产肠下六十六 88
产后 88
产后少腹疼六十七 88
产后气喘六十八 90
产后恶寒身颤六十九 91
产后噁心呕吐七十 91
产后血崩七十一 92
产后手伤胞胎淋漓不止七十二 93
产后四肢浮肿七十三 94
产后肉线出七十四 95
产后肝痿七十五 96
产后气血两虚乳汁不下七十六 96
产后郁结乳汁不通七十七 97
产后编上卷 99
产后总论 99
产前、后方症宜忌 100
正产 100
伤产 100
调产 101
催生 101
热产 101
冻产 101
横产 101
盘肠产 102
难产 102
死产 102
下胞 102
断脐 103
新产治法 104
产后用药十误 105
产后寒热 105
胎前患伤寒、疫症、疟疾、堕胎等症 106
产后诸症治法 106
血块第一 106
血晕第二 108
厥证第三 109
血崩第四 110
气短似喘第五 111
妄见妄言第六 112
伤食第七 113
忿怒第八 114
类疟第九 115
类伤寒二阳症第十 116
类伤寒三阴症第十一 117
类中风第十二 118
类痉第十三 119
出汗第十四 119
盗汗第十五 120
口渴兼小便不利第十六 120
遗尿第十七 121
产后编下卷 122
产后诸症治法 122
误破尿胞第十八 122
患淋第十九 122
便数第二十 122
泻第二十一 123
完谷不化第二十二 124
痢第二十三 125
霍乱第二十四 127
呕逆不食第二十五 127
咳嗽第二十六 128
水肿第二十七 129
流注第二十八 129
膨胀第二十九 130
怔忡惊悸第三十 131
骨蒸第三十一 132
心痛第三十二 133
腹痛第三十三 133
小腹痛第三十四 134
虚劳第三十五 134
遍身疼痛第三十六 134
腰痛第三十七 134
胁痛第三十八 135
阴痛第三十九 135
恶露第四十 136
乳疯第四十一 137
风甚第四十二 138
不语第四十三 138
补集 139
产后大便不通 139
产后鸡爪风 139
保产无忧散 139
浮肿 140
保产神效方 140
产后以补气血为主 140
胎漏胎动 141
子悬 141
白带 141
产妇气喘腹痛 141
产妇呕吐下痢 142
血崩 142
产后大喘大汗 142
产后亡阳发狂 142
产门证 143
打死胎 143
傅氏男科 146
男科卷一 146
伤寒门 146
初病说 146
伤风 146
伤寒 146
外感 146
伤食 147
疟疾 147
伤暑 147
大满 147
发汗 148
寒热真假辨 148
乍寒乍热辨 148
真热 149
真寒 149
假热 149
假寒 150
真热假寒 150
真寒假热 150
上热下寒 150
循衣撮空 151
阴虚双娥 151
结胸 151
扶正散邪汤 151
火证门 152
泻火汤总方 152
火证 152
火越 152
燥证 153
治火丹神方 153
消食病 153
痿证 153
痿证 154
郁结门 154
开郁 154
关格 154
虚劳门 155
痨证、虚损辨 155
内伤发热 155
未成劳而将成劳 155
阳虚下陷 155
阴虚下陷 156
阴虚火动,夜热昼寒 156
阴寒无火 157
过劳 157
日重夜轻 157
夜重日轻 157
阴邪兼阳邪 158
气血两虚 158
气虚胃虚 159
气虚饮食不消 159
血虚面色黄瘦 159
肺脾双亏 160
肝肾两虚 160
心肾不交 161
精滑梦遗 161
夜梦遗精 162
遗精健忘 162
倒饱中满 162
久虚缓补 163
补气 163
补血 163
出汗 164
痨证 164
痰嗽门 164
初病之痰 164
已病之痰 165
久病之痰 165
滞痰 166
湿痰 166
水泛为痰 167
中气又中痰 167
寒痰 167
热痰 167
老痰 168
顽痰 168
湿嗽 168
久嗽 168
肺嗽兼补肾 169
男科卷二 170
喘证门 170
气治法 170
气喘 170
实喘 171
虚喘 171
气短似喘 171
抬肩大喘 172
肾寒气喘 172
肾火扶肝上冲 172
假热气喘吐痰 173
喘嗽 173
吐血门 174
阳证吐血 174
大怒吐血 174
吐血 174
吐白血 175
血不归经 175
三黑神奇饮 176
呕吐门 176
脾胃证辨 176
反胃大吐 176
寒邪犯肾大吐 177
呕吐 177
火吐 177
寒吐 178
胃吐 178
反胃 178
胃寒 179
胃寒吐泻,心寒胃弱 179
臌证门 179
水臌 179
气臌 180
虫臌 180
血臌 180
水证门 181
水肿 181
呃逆 181
水结膀胱 181
湿证门 182
黄证 182
痺证 182
伤湿 182
脚气 182
泄泻门 183
泻甚 183
水泻 183
火泻 183
水泻 184
泄泻吞酸 184
痢疾门 184
火邪内伤辨 184
痢疾 185
血痢 185
寒痢 185
大小便门 186
大便不通 186
实证大便不通 186
虚证大便不通 186
小便不通 187
大小便不通 187
厥证门 187
寒厥 187
热厥 187
尸厥 188
厥证 188
气虚猝倒 188
阴虚摔倒 189
阳虚猝倒 189
肾虚猝倒 189
大怒猝倒 190
中风不语 190
口眼喎斜 191
半身不遂 191
半身不遂口眼喎斜 192
痫证 192
男科卷三 193
癫狂门 193
癫狂 193
发狂见鬼 193
发狂不见鬼 193
狂证 193
寒狂 194
怔仲惊悸门 194
怔忡不寐 194
心惊不安,夜卧不睡 194
恐怕 195
神气不安 195
腰、腿、肩、臂、手、足疼痛门 196
满身皆痛 196
腰痛 196
腰腿筋骨痛 197
腰痛足亦痛 197
腿痛 197
两臂肩膊痛 197
手足痛 198
胸背、手足、颈项、腰膝痛 198
背骨痛 198
腰痛兼头痛 198
心腹痛门 199
心痛辨 199
寒痛 199
热痛 199
久病心痛 199
久病心痛 200
腹痛 200
冷气心腹痛 200
胃气痛 201
麻木门 201
手麻木 201
手麻 201
手足麻木 201
木 201
腿麻木 202
两手麻木,睏倦嗜卧 202
浑身麻木 202
麻木痛 202
足弱 202
筋缩 203
胁痛门 203
两胁有块 203
左胁痛 203
右胁痛 204
左右俱痛 204
两胁走注 204
胁痛身热 204
胁痛 204
胁痛咳嗽 204
浊淋门附肾病 205
二浊五淋辨 205
淋证 205
浊证 205
肾病门 205
阳强不倒 205
阳痿不举 206
尿血又便血 206
疝气 206
肾子痛 206
偏坠 207
杂方 207
病在上而求诸下 207
病在下而求诸上 207
疮毒 208
头面上疮 208
身上手足之疮疽 208
统治诸疮 208
黄水疮 208
手汗 208
饮砒毒 209
补肾 209
嚏喷法 209
破伤风 209
疯狗咬伤 209
傅氏外科 212
上卷 212
背癰论 212
肺癰论 221
无名肿毒论 226
对口疮论 229
脑疽论 231
囊癰论 232
臂癰论 235
乳癰论 236
肚癰论 241
恶疽论 242
疔疮论 243
唇疔论 244
鬓疽论 245
下卷 246
杨梅疮论 246
腰疽论 252
瘰疬论 253
顽疮论 256
脚疽论 258
痔漏论 261
大肠癰论 264
小肠癰论 268
傅氏儿科 274
小儿科 274
色 274
脉 274
三关 274
不食乳 274
脐不乾 274
山根 274
发热 275
感冒风寒 276
惊风 276
痢疾 276
泄泻 277
寒泻 277
吐 277
咳嗽 277
疳证 277
口疳流水口烂神方 278
疳症泻痢眼障神效方 278
疟疾 278
便虫 278
积虫 278
痘证回毒或疔肿方 278
痘疮坏症已黑 279
急慢风三、六、九日一切风 279
治火神方 279
傅氏杂方 282
小儿杂方 282
小儿吐乳方 282
脐汁不乾方 282
小儿肚脐突出方 282
胎毒方 282
小儿洗胎毒方 282
胎毒肥疮方 283
口疮方 283
小儿红白口疮外治方 283
夜啼方 283
小儿夜啼不止,状如鬼崇方 283
尿血方 283
周岁小儿尿血方 283
寒积食积方 284
治腹痛寒积食积方 284
阳证吐血方 284
缺喘方 284
贞元饮 285
久嗽方 285
肾水成痰引火下降方 285
劳病症 285
血治法 286
肺脾双治汤 286
肾肝同补汤 287
心肾同源汤 287
气血双补方 288
扶正散邪方 288
内伤猝倒方 288
便血矣而又尿血方 289
中气矣而又中痰方 289
疟疾方用遇仙丹 289
治痢疾腹不痛方 289
风、寒、湿合病治方 290
腹痛方 290
大满方 290
舒筋方 290
敛汉方 291
黄水疮方 291
初饮砒毒方 291
大健脾丸方 292
疮毒 292
治头面上疮 292
治身上手足之疮疽 292
统治诸疮 292
治疥方 292
产后治法 293
横生倒养 293
治妇人下瘤 293
又补录定胎方 293
滑胎煎 294
大资生丸方 294
健脾丸 294
治脾泄方 295
又治脾泄丸(散)方 295
治肝气方 295
大滋阴补水丸方 295
神仙附益丸 296
尿方 296
木耳丸 297
治乳疼方 297
伤风腿疼方 297
治腿上湿疮方 297
治心口痛方 298
人马平安散 298
治夏日中暑气红白痢疾方 298
五子衍宗丸 298
百子附归丸 299
洗眼仙方 299
明目补肾方 299
洗眼奇方 299
吐血救急方 300
一人少患血症,用露浆方 300
治肾虚腰痛方 301
又记治食生冷心脾痛方 301
又沙随尝患淋 301
治喉闭方 301
急治时行瘟症方 302
痰火神丸方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