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从史出的开拓之作&王向峰 1
素心沉稳 融会贯通&高楠 6
绪论 1
第一章 乐之源 9
一 图腾观念下的原始歌舞 10
二 阴阳五行观念下的原始歌舞 18
第二章 乐之本 26
一 音乐与情欲关系的最初自觉 27
二 恶的时代与苦难人生的理性反思 29
(一)音乐本于自然与情感之“和” 31
(二)道德情感与自然性情两“和”争鸣 34
(三)在礼乐中道德情感逼退自然情感 41
三 大一统的时代召唤 44
(一)外在自然与内在情感和合于乐 45
(二)音乐与情感的文、质关系 50
(三)音乐本质的情感模式 57
第三章 乐之用 62
一 以乐致和溯源 62
(一)人伦之“和”质 62
(二)人伦之“和”有待于教 64
(三)以乐施教成就人伦 65
二 西周以“中”德、“和”德为礼乐教化之首举 66
三 春秋时期“中音”“和”声与“中德”“和”德的内在连接 72
四 孔子开创的“仁”、“礼”和谐统一的儒家乐教传统 77
五 礼乐批判思潮 88
(一)道家的礼乐批判 88
(二)墨家的礼乐批判 101
(三)法家的礼乐批判 108
(四)“和”目标的殊途同归 113
六 荀子以礼、乐中和为旨的儒家乐教传统的再发扬 115
(一)“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115
(二)“化性起伪”的原则在于“性伪合” 117
(三)“化性起伪”的关键在于导情节欲 118
(四)礼、乐中和的人格要求与社会理想 121
七 《吕氏春秋》以“适”“全性”“化民”的音乐功能论 123
八 《淮南子》的“无为”新乐教 127
(一)与世推移的礼乐观 128
(二)因而无为的乐教论 130
(三)“无为”新说 133
九 董仲舒“宜于世”的乐教论 135
(一)“性待教而为善” 135
(二)“人成之以礼乐” 138
(三)“乐为应人作之” 141
十 《乐记》的情感乐教论 144
(一)感物生情、情动生乐 144
(二)情和而德,因德制情 145
(三)乐以和情、礼以律行,礼乐之“情”同 147
(四)人伦体验与体验人伦 148
(五)礼乐应天而制、乐教法天而行 150
第四章 乐之美 153
一 春秋时期关于“乐从和”的大讨论 154
二 儒家的礼、乐中和之美 160
(一)孔子奠定美善统一的中和审美范式 160
(二)荀子高扬美善相乐的中和之乐 163
三 道家的自然天和之美 167
(一)老子“大音希声”的乐妙之门 167
(二)庄子自然朴素的美学崇尚 177
四 《淮南子》的儒道和美 187
五 《乐记》的“大乐”之美 192
(一)乐之真 192
(二)乐之善 193
(三)乐之美 195
结束语:先秦两汉音乐美学思想历史发展的总体反思 198
参考文献 213
后记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