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世、童年 1
多难的童年 1
耿直的父亲 2
二、革命起步 6
抗战中参加革命 6
坚持敌后办学 12
学校为抗战服务 18
实行教学与武装结合 22
三、转战南北 27
华中宣教大会开眼界 27
投人解放战争 30
野战军北线战场宣慰团 35
奉命赴宿北战场 36
北撤山东途中的惊喜 39
回乡遇险突出重围 45
父亲被绑架 51
接受新使命奉调深造 60
四、渡江前后 67
准备横渡长江 67
千军万马渡长江 71
无锡军管会文教部军代表 77
此处无“老虎” 81
走进省级机关大院 88
五、高校沧桑 91
踏人大学校门 91
“文革”中的顽固分子 100
教材编写中的风云 110
重建江苏教育学院 114
六、教育情思 124
华邦区学的四个结合 124
教育学院的生命与青春 132
办好民校也要坚持方向、质量 183
七、学诗论韵 188
朴实、真诚、诗意 188
多彩的艺术风味 192
诗韵探索 225
八、晚晴辉煌 232
晚晴辉煌 232
附录: 243
一、诗集补遗 243
二、挚友评论 266
三、年谱 275
四、《毛氏宗谱》序言与毛系瀛世系 280
后记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