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从文学到哲学 1
一、生平简介 6
二、“中兴”诗人 14
三、学术宗旨 23
四、研究状况和杨万里著作本勘验 29
第二章 诚斋易学的缘起 40
一、“文士”与治易 41
二、为学之源 44
三、二程后学 46
四、《易》话语与“知道” 48
第三章 杨万里与“史事宗” 53
一、“史事宗”议 53
二、易史通约 57
三、史、《易》合一 61
四、“史事宗”辨 64
第四章 杨万里的“以史证易” 68
一、史料与史证 70
二、史证与史蕴 73
三、以史道阴阳 82
四、“二五”之应 97
第五章 杨万里以史述刚柔 105
一、君刚、臣刚 106
二、柔服刚、刚服刚 115
三、刚损、刚益 121
四、“内文明而外柔顺” 132
第六章 杨万里哲学的发端 156
一、诚斋“元”论 158
二、诚斋“有”、“无”论 172
三、诚斋太极之辨 178
第七章 杨万里哲学的气学性质 184
一、理、气问题 184
二、“物存道存”与气本 200
三、“三才体用不息”的性论 204
四、“性而身之”的《心学论》 210
第八章 杨万里哲学的“明体达用” 219
一、由气而“和”的统一论 220
二、“和”接“中正”的通变观 227
三、“史论即政论”的政治哲学 240
第九章 杨万里哲学中的民生思想 253
一、“卜辞”引出的话题 254
二、28《?》蕴涵的民生思想 257
三、与程朱的区别 266
第十章 杨万里哲学的诗化 271
一、杨万里的“以诗言道” 272
二、《朝天续集》中的民生思想 283
三、“冷”、“寒”境界的本体意蕴 291
结语 如何认识杨万里易学哲学这份思想遗产 302
一、对人才的关注及其价值判断 304
二、史易互动的理学范式 308
三、历史通变中的忧患意识 312
四、“以历史为基础”的哲学系统 320
附录 杨万里生平记事与《诚斋易传》史证汇例 324
一、杨万里生平记事 324
二、《诚斋易传》史证汇例 329
参考文献 366
后记 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