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教育研究的重要 3
二、研究能力的培养 5
三、本书之目的与内容 7
四、撰写方法与限制 9
附注 11
壹、基本观念之分析 13
第一章 教育研究的性质与范围 15
一、研究的意义与性质 15
(一)研究的涵义 15
(二)研究的特征 16
(三)研究的功用 19
(四)研究的类型 21
二、教育的性质与内容 24
(一)教育的涵义 24
(二)教育的规准 26
(三)教育的目的 27
(四)教育的内容 29
三、教育研究的特征与范围 31
(一)社会科学研究的特性 32
(二)教育研究的特征 35
(三)教育研究的范围 38
四、教育研究的功用与限制 40
(一)教育研究的功用 41
(二)教育研究的一般限制 45
(三)教育研究的伦理准则 48
附注 53
第二章 教育研究的派典与类型 57
一、派典的意义与用法 57
(一)派典的通俗意义 58
(二)库恩(T.S.Kuhn)的科学派典 60
(三)盖滋(N.L.Gage)的教学研究派典 62
二、研究派典的差异 65
(一)研究派典的多样性 65
(二)研究派典的思想根源 68
(三)研究派典的差异比较 70
三、教育研究的派典 73
(一)质与量之比较 73
(二)质与量之争议 76
(二)质与量之调和 80
四、教育研究的类型 81
(一)依研究目的分类 82
(二)依研究方法分类 86
(三)依研究情境分类 89
(四)依研究结果分类 91
附注 93
第三章 教育研究的过程及其主要概念 95
一、概念(concept)、构念(construct)与变项(variable) 96
(一)概念的性质与功用 96
(二)假设性构念及其来源 99
(三)变项的意义与种类 101
二、定义、尺度与测量 109
(一)概念性定义与操作性定义 110
(二)尺度的种类与性质 114
(三)测量的形式与要素 119
三、待答问题、研究假设、与研究架构 128
(一)待答问题的性质与种类 129
(二)研究假设的意义与型式 132
(三)研究架构的形态与基础 135
四、教育研究的过程与步骤 141
(一)问题解决的心理历程 142
(二)教育研究的流程 143
(三)教育研究的步骤 144
附注 149
贰、研究方法之分析 153
第四章 界定研究问题的方法与要领 155
一、选择研究题目 155
(一)研究问题的来源 156
(二)选题的策略 160
(三)选题的准则 163
(四)决定标题的要领 164
二、阅览相关文献 167
(一)阅览文献的功用 167
(二)图书的分类与索阅 169
(三)参考资料的种类与电脑检索 174
(四)阅览文献的要领 181
三、提出待答问题或研究假设 184
(一)确定研究目的 184
(二)提出待答问题 189
(三)形成研究假设 195
四、界定研究变项 199
(一)确定变项的性质与名称 199
(二)变项的定义与操作 203
(三)教学研究的相关变项 206
附注 210
第五章 决定研究设计的方法与要领 213
一、选取研究对象 214
(一)界定研究的母羣体 214
(二)选取研究样本 216
(三)决定样本大小 227
(四)减小取样误差、避免取样偏差 233
二、了解研究效度 240
(一)研究效度的涵义 240
(二)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 242
(三)影响外在效度的因素 247
三、选择研究方法 252
(一)历史研究的方法 252
(二)叙述研究的方法 255
(三)相关研究的方法 262
(四)事后回溯研究的方法 265
(五)实验研究的方法 266
四、控制研究误差 276
(一)研究误差的来源 277
(二)取样的控制 283
(二)情境的控制 287
附注 291
第六章 蒐集实征资料的方法与要领 295
一、文件及档案资料的蒐集方法与要领 296
(一)文件及档案资料的来源与功用 296
(二)文件及档案资料的缺点与限制 300
(三)内容分析的程序与要领 302
二、观察的方法与要领 305
(一)观察的性质与类型 306
(二)观察的程序与要领 314
(三)教室观察的要领 321
三、访问及问卷的实施要领 328
(一)访问及问卷的性质与功用 329
(二)访问的程序与要领 334
(三)问卷的编制与实施要领 343
四、测验及量表的实施要领 353
(一)心理测验的性质与实施要领 354
(二)态度量表的编制方法 359
(三)教育成就测验的编制程序与要领 369
附注 375
第七章 应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与要领(一) 381
一、单一变项的统计描述 382
(一)资料的整理与组织 382
(二)次数分配之描述 384
(三)集中趋势之描述 392
(四)离散程度之描述 398
(五)常态分配之特征 404
(六)个别分数之相对位置 409
二、两个变项的相关分析 412
(一)两个连续变项的相关 412
(二)两个类别变项的相关 422
(三)连续变项与类别变项的相关 427
(四)预测与回归分析 431
附注 442
第八章 应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与要领(二) 445
一、推论统计的基本概念 445
(一)抽样分配与标准误 446
(二)区间推估与信赖水准 453
(三)统计检定的程序与方法 461
二、统计推论的应用 477
(一)单一样本的推论方法 477
(二)两个样本的推论方法 486
(三)多个样本的推论方法 500
附注 524
第九章 撰写研究报告的方法与要领 525
一、研究报告的内容与结构 525
(一)研究报告的内容 526
(二)研究报告的结构 527
二、研究报告的撰写原则与要领 530
(一)撰写研究报告的一般原则 530
(二)文前页及附录的撰写要领 531
(三)本文的撰写要领 535
(四)讨论与结论的要领 544
三、附注及参考书目的格式与用法 548
(一)附注的格式与用法 549
(二)参考书目的格式与用法 557
附注 560
第十章 教育研究的计画与评鉴 561
一、撰拟教育研究计画的要领 561
(一)研究计画的功用 562
(二)研究计画的要素 563
(三)教育研究计画的形式与内容 566
(四)教育研究计画的评鉴 580
二、教育研究报告的评鉴要领 582
(一)一般评鉴的要领 583
(二)细部评鉴的要领 584
附注 588
结论—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向 589
一、研究内容的扩展与重心 591
二、研究方法的改进与更新 593
三、研究行动的推广与应用 595
附注 598
参考书目 599
一、中文书目 599
二、英文书目 600
附表 611
一、乱数表 611
二、常态曲线表 613
三、t分配临界值 615
四、卡方分配临界值 616
五、F分配临界值 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