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汉代歌诗与文学人类学研究 1
一、跨越疆界:文学与文化人类学的交叉视野 1
二、文献探讨与研究进路 4
三、汉代歌诗研究的文学人类学视野 5
四、歌诗展演与语境阐释 7
上篇:本色——两汉歌诗之原生形态考察 3
第一章 暇豫之世与倡优之歌 3
一、城市经济与倡优乐舞 3
二、城市乐歌与城市艺人:邯郸倡与中山倡 8
(一)邯郸城与邯郸名倡 8
(二)中山地与中山素女 13
(三)从城市艺人到宫庭乐人 16
三、歌诗与图象:汉代歌诗与汉代画像石 19
(一)拜会、乐舞百戏、纺织图与〈相逢行〉 20
(二)庖厨乐舞图与〈陇西行〉 24
(三)乐舞百戏图与倡优乐舞 26
四、城市、游戏与倡优 27
第二章 乐府歌诗与倡优表演 43
一、倡优之名与倡优之职:娱人与被娱、戏人与被戏 43
(一)倡,乐也。 45
(二)俳,戏也。 46
(三)优,饶也。 48
二、倡优身体表演学:游戏的身体与欲望的对象 52
(一)侏儒巨人,戏谑为耦的身体表演 52
(二)从优谏到优笑的职能转变 55
三、歌诗的音乐性:新声变曲与俳谐倡乐 56
(一)乐府官署中的倡人乐师 56
(二)倡人之歌与声辞合写 64
四、歌诗之叙事性:俳歌辞与倡优戏 67
(一)优人与优歌 67
(二)优人与优戏 71
第三章 仪式展演:仪式乐歌与程式套语 95
一、祝寿仪式与祝颂歌辞 96
二、即席演唱与程式套语 99
三、由乐及诗之转化 103
下篇:转化——口传叙事与原型置换 117
第四章 叙事与对话:〈孔雀东南飞〉中的人物对话与言语行为 117
一、前言:典范之建立——口传性与叙事性 117
二、人物对话与言语行为 120
(一)焦母:权力与欲望的纠合与命令指令型用言行为 124
(二)仲卿:外表与内心之背反与誓言承诺型用言行为 126
(三)兰芝:从属他者的身分与陈述代表型用言行为 136
三、人物对话与口传叙事 145
第五章 叙事与抒情:从〈陌上桑〉到〈美女篇〉 163
一、前言:从集体到个体的创作转换 163
二、从题旨动机到美感动机的转变 167
(一)〈陌上桑〉与汉代乐府的叙事性 167
(二)叙事与叙事动机 170
(三)〈陌上桑〉的题旨动机与程式套语 171
(四)〈美女篇〉的美感动机与意象审美 175
三、从外化叙事到内化抒情 185
(一)〈陌上桑〉的外化叙事与〈美女篇〉的内化抒情 185
(二)美女:抒情自我与人物他者的双声话语 190
四、乐府之变:从缘事到抒情 193
第六章 原型与象徵:汉魏六朝诗歌中的采桑女及其多重文化意涵 205
一、采桑女:一个重覆出现的意象 205
二、桑生神话与高禖祀典——生的祈求 210
三、采桑仪式与春会仪典——欲的兴发 214
四、桑林禁忌与情欲政治——礼的实践 220
五、生命时序与美人迟暮——善的追求 227
六、春游怀思与采桑女身体美学——美的企慕 230
七、结论:性别记忆与多重文化意涵 236
附表一:《中国画像石全集》中「乐舞、宴饮、庖厨、百戏图」 251
附表二:郭茂倩《乐府诗集》及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采桑」相关之诗歌 271
参考文献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