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交往与沟通的社会意义和教育价值 1
一、交往与沟通的社会意义 2
(一)交往使人成为社会人 2
(二)交往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5
(三)交往可以改变人的行为方式并促进人际关系的协调 8
(四)交往既寓于文化之中,又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11
(五)交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14
二、交往与沟通的教育价值 16
(一)师生交往的认知功能 16
(二)师生交往的情感功能 18
(三)师生交往的德育功能 21
(四)师生交往的育人功能 24
第二章 交往与沟通的信息传递模型及其特征 28
一、人际信息传递的过程与信息媒介 28
二、群体中信息沟通的模型与人际信息沟通的基本单元及其沟通效果 31
(一)群体中信息沟通的模型 31
(二)人际信息沟通的基本单元 35
(三)人际信息沟通的效果 38
三、增进人际信息沟通和谐的有效途径与手段 43
(一)在对方没有戒备心的情况下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 43
(二)恰当地利用“一面法”与“两面法”进行沟通 44
(三)恰当地应用“首位律”与“新奇律”进行沟通 47
(四)恰当地运用情绪性与理智性手段进行沟通 49
(五)恰当地利用威信、好感增进人际沟通的效果 51
第三章 师生沟通的校园文化环境 53
一、大学校园文化的一般表现形态 53
(一)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 53
(二)大学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 56
(三)大学校园文化的内容形式 65
二、价值观、舆论导向与校园文化 69
三、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 78
(一)网络社会和网络文化 78
(二)大学校园文化及网络文化 81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的特征与有效沟通策略 86
一、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国内外新形势、新挑战 86
二、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特征 92
(一)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 92
(二)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矛盾与困惑 95
(三)大学生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发展的特征 98
(四)大学生学习与生活行为的特征 101
三、与当代大学生特征相应的有效沟通策略 104
(一)提高教育、管理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努力促进师生沟通 104
(二)主动地了解和关爱学生,以充满情感的态度对待学生,促进师生沟通 108
(三)有的放矢地灵活运用多种沟通技巧,增强沟通的效果 111
第五章 大学生人际沟通与交往心理分析 115
一、大学生沟通交往中的认知特征 116
(一)大学生自我认知的特点及其在沟通交往中的表现 116
(二)大学生的他人认知特征及其对沟通交往的影响 121
(三)大学生对沟通交往主题和方式的认知 127
二、大学生沟通交往中的情绪情感特征 129
(一)大学生沟通交往的情绪情感特征及其对沟通的影响 129
(二)大学生沟通交往中常见的情绪情感分析 133
三、大学生沟通交往中的动机与态度特征 137
(一)大学生沟通交往动机的特征 137
(二)大学生沟通交往态度的特征 139
第六章 创设师生沟通的理想环境 142
一、教师威信与师生沟通 142
(一)什么是教师威信 142
(二)大学教师威信与教师角色 143
(三)教师威信在沟通中产生和发展 149
二、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师生沟通 153
(一)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沟通 154
(二)大学生的需要、动机与沟通 155
(三)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沟通 158
三、消除心理沟通的障碍——逆反心理 162
(一)大学生的逆反心理 162
(二)大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164
(三)消除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有效途径 167
第七章 选择师生沟通的有效形式与方法 171
一、谈话的技巧与师生沟通 171
(一)谈话作为沟通的形式 171
(二)谈话中的倾听 176
(三)谈话中的非言语技巧 183
二、表扬、批评的艺术与师生沟通 191
(一)表扬的沟通艺术 191
(二)批评的沟通艺术 194
三、师生沟通艺术载体的有效运用 199
(一)师生沟通的载体 199
(二)艺术载体选择与运用的原则和方法 201
后记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