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时代之子:第六代作为一个新的代群 17
第一节 雾中风景:第六代导演的显影 18
第二节 从第五代到第六代 25
一、“文革”之子:第五代导演 25
二、社会文化与电影语境的变迁 30
三、“血管里流的是胶片”:第六代导演的艺术营养 37
四、弑父:一种新的审美观的确立 47
第三节 中西审美镜城中的“以丑为美” 57
一、中国的美文传统和电影观 58
二、西方美丑观演变的谱系 68
第二章 以丑为美的影像实践 76
第一节 丑角登场 76
一、丑角登场:新的人物群像 77
二、影像修辞的变化 86
三、丑怪行为的呈现 94
四、深层心理的揭示 100
第二节 原生态的场景呈现 106
一、场景空间的选择 106
二、废墟意象 110
三、粗糙美学 117
四、演员的非职业化 122
五、厕所和厕所的“政治学” 126
第三节 审丑的影像语言:长镜头 135
第三章 审丑:几个个案分析 145
个案一:谁在哭泣?——《哭泣的女人》分析 145
一、人物视点:王桂香的命运流转 145
二、人物修辞:丑角美化 149
三、祛魅与嘲弄:男性与权力形象 151
四、影像呈现:复活的身体 154
个案二:《苏州河》:一个后现代的审丑文本 157
一、边缘话语:对上海都市现代性的消解 158
二、不确定的叙事和碎片化的影像风格 163
个案三:《青红》和《世界》的比较阅读 166
一、生活在别处 167
二、权力话语的显与隐 171
三、影像:框住的和流动的 174
第四章 以丑为美的文化阐释 177
第一节 边缘文化的代言 178
一、自身命运的书写 180
二、话语策略的选择 187
三、公共领域的参与 190
第二节 青年文化的彰显 193
一、摇滚的面孔 197
二、寻找的迷津 201
三、时尚的追逐 203
四、街道的凸现 206
第三节 死亡意象的营造 209
一、偶然之死:意义的消解 210
二、营造死亡:生存的哲思 212
三、超越死亡:生命的救赎 215
第五章 第六代电影的审美价值 220
第一节 弱势境遇的敞开 221
一、彰显弱势的行动 221
二、真实的呈现 226
三、悲剧的力量 231
第二节 艺术价值的拓展 233
一、碎片化:一种叙事策略 233
二、互文性:一种实践创造 242
结语:从两次“七君子事件”谈起 251
一、规训与惩罚:前“七君子事件” 252
二、皈依与召唤:后“七君子事件” 256
附录一:《中国电影的“后黄土地”现象》 268
附录二:第六代主要导演和作品一览 273
参考文献 280
后记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