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模式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鲍希奎等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34352622
  • 页数:49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探讨中学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质量。

第一章 模式研究引发一场变革 1

第一节 收获模式研究成果 1

一、专家、学者对主动参与模式的评价 1

二、探索了一条依托建立新模式开展素质教育的改革之路 4

三、新模式的运作创造了先进的管理文化 6

四、重建课堂教学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开发了先进教育生产力 7

五、坚持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滋生了新理论 8

六、澄清了“给予学生主体地位”的本质 9

七、揭示了“主动发展”的心理学过程 9

八、创造了知识与道德共建的综合模式 10

九、为主动参与模式的推广,提供了可操作性文件 14

十、验证了理论假设 14

第二节 反观模式研究过程 14

一、实质,是发起一个学习、变革历程 14

二、素质教育要以建立模式为依托 16

三、教学模式是一个教育思想、方法体系 20

四、建立了新的结构关系,形成了共同发展的新的格局 22

五、使用教育模式三原理,开发教师创造力 23

第三节 顿悟:建立新模式,就是建立学习型组织 24

一、基础教育的“动态性复杂” 24

二、学校改革的“系统思考” 26

三、建立一个基于大教育观之上的“共同愿景” 27

四、构建让教师体会到自己生命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 28

五、建立新模式就是建立学习型组织 28

第二章 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模式的产生 30

第一节 背景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30

一、课题提出背景 30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31

第二节 基本策略 32

第三节 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与趋势 32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32

二、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 33

第四节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35

一、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35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35

第五节 课题界定与支撑理论 37

一、课题界定 37

二、支撑理论 38

第六节 理论假设、研究变量与研究目标 45

一、理论假设 45

二、研究变量 46

三、研究目标 47

第七节 研究内容设计 48

一、创新人才成长环境及教师德育技能研究 48

二、学生学习动力机制及其启动方法研究 48

三、课堂教学活动要素及参考程序研究 48

四、解决问题能力要素与学习策略研究 49

五、课外活动策略研究 49

六、创设认知情境研究 49

七、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研究 50

八、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50

第八节 研究方法设计 50

一、文献研究法 50

二、调查法与观察法(在研究全过程中使用) 51

三、经验总结法(论证阶段、实施阶段、结题阶段使用) 51

四、测量法(实施阶段使用) 51

第三章 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模式的操作 52

第一节 主动参与模式教学的原则、要求 52

一、主动参与模式教学原则 52

二、课堂教学要求 53

第二节 “主动参与”模式操作要点 55

一、准备 55

二、导入 55

三、自学 56

四、互动 57

五、评讲 57

第三节 课堂教学活动要素表及参考程序 58

一、课堂教学活动要素 58

二、“主动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参考程序 61

第四节 教师角色的转变 64

一、什么是主动参与式 64

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打破师道尊严 66

三、教师的作用是激励、引导——不再主宰课堂 67

四、教师的课前准备——提供优质服务 68

五、以自学互动为主要学习形式——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 70

第五节 实验课教案设计、评课记分表及教师答辩题 71

一、“主动参与模式”实验课教案设计 71

二、“主动参与模式”评课记分表 73

三、“主动参与模式”教师答辩题 74

第四章 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模式的理论内涵 77

第一节 关注学生发展的内部动力 77

一、内部矛盾运动是个体发展的根本动力 77

二、开发学习者的动力系统 78

三、动力系统开发的具体要求 79

四、成功教育机制的动力学核心 82

五、成功教育机制的内化动力学 83

六、影响并产生学习动力的因素 85

第二节 着眼于师生共同和谐全面的发展 87

一、追求和谐 88

二、对教师的要求: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的和谐 89

三、对学生的要求:学生自身各方面因素的和谐 94

四、教学方法使用的和谐 95

第三节 强调引导下的自学 97

一、引导是为自学服务的 97

二、给自学正位 98

三、自学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 105

第四节 注重学习过程的途径和方法 110

一、学习的过程 110

二、学习过程的系统分析 117

三、研究学习策略的意义 121

四、主动参与模式对学习过程的关注 126

第五节 让学生尝试成功,产生自信 129

一、尝试成功,要以活动为中心 130

二、尝试成功需要循序发展 135

第五章 主动参与模式的基本特征 141

第一节 教,是激励式、情境化、问题化、结构化的教 141

一、“教”的特征:激励、引导 141

二、措施特征 142

三、备课特征 143

四、教学原则 143

五、课堂教学要求 144

第二节 学,是主动参与式的学 146

一、主动学习的十条标准 146

二、学习模式 147

三、学习的规律 152

四、正确的学习观念 153

第三节 过程,是交流互动式的过程 156

一、各个阶段交流互动的特点 156

二、互动,是主动参与的重要载体 157

三、自学,是互动的基础 157

四、在互动中挖掘新的教学资源 158

五、评价,是互动的主要激励手段 160

六、满足层次性需要是互动的内在动力 161

七、教学理解,是互动的方向性环节 162

八、互动,体现主动参与模式新的道德观 162

九、互动,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 162

第四节 课程,是开放式的课程 163

一、主动参与模式的开放式课程观 163

二、开发“学生本位课程” 163

第五节 建构,是着眼于微观层面的建构 168

第六节 评价,是鼓励性、过程性的多元评价 170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170

二、评价的原则 171

三、鼓励性评价的实施 172

第六章 主动参与模式的基本观念 180

第一节 大教育观:与大生产观、大经济观、大科学观相适应 180

一、面向新世纪,培养人才的超前性 180

二、人才素质全面和谐发展是大教育观的具体要求 182

三、面向21世纪培养人才具有开放性 182

四、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184

第二节 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追求思维涌现 184

一、构建主动参与式为了思维涌现 184

二、调节情感,驱动思维涌现 186

三、用问题和习题引导“涌现” 186

四、教师服务于思维涌现 187

第三节 发展观:促成“?”和“!”的链接与延伸 188

一、从创新教育的“发展观”看“?”和“!”的链接与延伸 188

二、创新人才需要有一个“?”头脑 189

三、学生应该有解决问题后“!”的体验 190

四、利用校本课程促成“?”和“!”的链接与延伸 191

五、认识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成分构成,选用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一般教学策略,研究促成“?”和“!”链接与延伸的方法 192

第四节 道德观:告别灌输 194

一、构建新模式,提供知识和道德自主建构的保障 195

二、告别“灌输”是最大的师德 196

三、知识和道德的自主建构需要提高教师的创造性“工艺”水平 197

四、开发教师的创造力,是学校管理者道德的根本 199

第五节 教与学有机结合观 199

一、主动参与模式过程研究的方法论依据 199

二、教与学有机结合观 200

第六节 最佳效益观 204

一、什么是教学效益? 204

二、最佳效益观的方法论原理 205

三、实现最佳效益在教学上的要求 207

第七节 个性发展时空观 209

第七章 主动参与模式是一种综合模式 211

第一节 主动参与模式是主体论的综合模式 211

第二节 主动参与模式是认识论的综合模式 213

第三节 主动参与模式是价值论的综合模式 214

第四节 主动参与模式是方法论的综合模式 215

第五节 主动参与模式是知识与道德共建的综合模式 217

一、从教的方面看 217

二、从学的方面看 218

三、从建构的过程看 219

四、从学校角度看 220

第八章 中学学科教学创新模式 221

第一节 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模式 221

一、自读课教学模式 221

二、散文教学创新 225

三、议论文、说明文教学模式 227

四、文言文教学创新 230

第二节 中学数学教学创新模式 231

一、引疑五步教学模式 231

二、新授课教学模式——“导学讨论式” 234

第三节 中学英语教学创新模式 237

一、“识记、操练、交际”教学模式 237

二、三阶段六环节教学模式 240

三、高三英语复习“四环节”教学模式 241

第四节 中学物理教学创新模式 243

物理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 243

第五节 中学化学教学创新模式 249

一、“激疑、导读、讨论”教学法 249

二、化学“激趣、明理、应用、反馈”教学法 251

三、启发式程序教学法 253

四、化学七环节教学法 255

五、化学五环节问题教学模式 258

第六节 中学生物教学创新模式 258

一、二级自学辅导法 258

二、生物四步教学法 260

三、生物五步教学法 261

四、新授课“三环五步”教学法 264

第七节 中学政治教学创新模式 267

一、读、讲、议、练、评教学模式 268

二、两步七环节教学模式 270

三、“知识结构网络化”教学模式 274

四、新授课超前自学模式 274

第八节 中学历史教学创新模式 276

一、多维信息直观示意教学法 276

二、历史自学小结式教学法 280

三、六环节教学法 282

第九节 中学地理教学模式 284

一、地理结构教学法 284

二、环节教学模式 287

三、地理五段式教学模式 289

第十节 中学体育、音乐、美术教学模式 290

一、体育立体式程序教学法 290

二、音乐综合课教学模式 293

三、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 295

第九章 主动参与模式的教法、学法 297

第一节 教法 297

一、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297

二、激励法 299

三、读书提纲引导法 301

四、互动学习法 304

五、情境法 307

六、策略教学法 312

七、一周总谱设计法 315

八、掌握教学法 318

九、个别化教法 319

十、角色扮演法 320

十一、辩论法 321

十二、情感调控法 322

十三、评价方法 325

十四、读启教学法 327

十五、数学尝试练习法 331

十六、反馈教学法 333

十七、计算机辅助法 336

十八、学生全程参与法 337

第二节 学习方法与策略 340

一、自学方法 340

二、注意的策略 341

三、读书方法 342

四、知觉的策略 344

五、记忆的策略 345

六、概念学习的策略 346

七、规则的学习策略 348

八、问题解决的策略 351

九、思维创新策略 354

十、阅读、写作、外语学习策略 359

十一、物理、化学、数学学习策略 361

十二、课堂学习策略 363

十三、完成作业策略 363

十四、考试策略 364

十五、寻求帮助的策略 365

十六、发散思维方法 365

第十章 校本课程及教案举例 369

第一节 校本课程举例 369

一、人与环境 369

二、假如我当地球村村长 372

三、“我看项羽”辩论会 374

四、新的学习观 378

五、祝你成功 381

六、感悟、想像、形像演练 383

七、研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386

八、“人”之说 390

九、市场经济与人的生存方式 393

十、作文指导课 397

第二节 教案举例 398

语文课教案 398

数学课教案 410

英语课教案 421

物理课教案 442

化学课教案 449

生物课教案 462

政治课教案 471

历史课教案 475

地理课教案 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