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余丹红 1
卷一 绪论: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课程的发展历程——沈菡、张静星、纪琛三篇论文所引起的思考&刘靖之 1
中国学校音乐课程发展(20世纪上半叶) 3
中国学校音乐课程发展(1949—1966) 5
中国学校音乐课程发展(1966—2006) 8
结语:“弘扬民族文化”、“理解文化多元” 12
卷二 中国学校音乐课程发展(20世纪上半叶)沈菡 15
引言 17
第一章 清末民初时期的学校音乐课程发展情况 18
一、新制学堂的建立和早期新型学校音乐课程的建立 18
二、教育部颁布的法令法规及课程标准 19
三、清末民初时期音乐课程的主要内容——学堂乐歌及代表人物 20
四、音乐教材的发展 26
五、师资情况 28
六、小结:清末民初学堂乐歌对音乐课程发展的影响 29
第二章“五四时期”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学校音乐课程发展 32
一、教育部颁布的法令法规及课程标准 32
二、音乐教材建设的发展 40
三、各类学校课程安排情况与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 44
四、师资情况与师资培训 47
五、小结:美育对“五四时期”至20世纪30年代音乐课程发展的影响 48
第三章 抗日战争时期及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学校音乐课程发展情况 51
一、教育部颁布的法令法规及课程标准 51
二、国统区学校音乐课程的特殊发展 55
三、革命根据地的音乐教学发展 57
四、小结:抗日战争时期至20世纪40年代后期音乐课程的特殊发展 60
结语 63
卷三 中国学校音乐课程发展(1949—1966)张静星 67
引言 69
第一章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学校音乐课程发展(1949—1956) 71
一、学校音乐课程地位的确立 71
二、学校音乐课程的发展 72
三、师资情况 83
四、学校的实际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86
五、小结 88
第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学校音乐课程发展(1957—1966) 91
一、学校音乐课程地位的削弱 91
二、学校音乐课程概况 92
三、师资情况 95
四、学校实际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97
五、小结 99
第三章 学校音乐课程比较研究 101
一、新中国建立前后的学校音乐课程比较 101
二、新中国建立初期和探索时期的学校音乐课程比较 104
三、与国外的学校音乐课程的比较 107
四、小结 113
结语 115
卷四 中国学校音乐课程发展(1966—2006)纪琛 119
引言 121
第一章1966—1977年的学校音乐教育 123
一、学校音乐课程的发展 123
二、音乐教材的使用情况 124
三、学校音乐教育的削弱 127
四、师资情况与师资培训 128
五、课外音乐活动 128
小结 129
第二章1978—1989年的学校音乐教育 130
一、教育部颁布的法令法规、音乐课程标准及其改革 130
二、音乐教材的发展与建设 133
三、音乐教育及其课程的发展 134
四、师资与教学设备 139
五、各地课程安排与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 140
小结 141
第三章1990—1999年的学校音乐教育 143
一、教育部颁布的法令法规、音乐课程标准及其改革 143
二、音乐教育与课程的发展 146
三、教材的发展与建设 148
四、师资的发展情况 150
五、各地课程安排与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 152
小结 154
第四章2000—2006年的学校音乐教育 156
一、教育部颁布的法令法规、音乐课程标准及其改革 156
二、音乐教育与课程的发展 158
三、教材的发展与建设 160
四、师资的发展情况 160
五、各地课程安排与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 162
小结 163
结语 164
附录 167
卷二 169
附录一1923年《新学制课程纲要小学音乐课程纲要》 169
附录二1923年《新学制课程纲要初级中学音乐课程纲要》 171
附录三1929年《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小学音乐》 173
附录四1936年《小学低年级唱游课程标准》 177
附录五1941年《小学音乐科课程标准》 179
附录六1948年《小学低年级唱歌游戏课程标准》 185
卷三 186
附录一1950年《小学音乐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186
附录二1956年《小、学唱歌教学大纲(草案)》 192
附录三1956年《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草案)》 204
附录四1957年《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草案)》 215
卷四 225
附录一1979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225
附录二1989年《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 231
附录三1994年《国家教委关于在普通高中开设“艺术欣赏”课的通知》 241
附录四2001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修订稿)》 243
附录五2001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修订稿) 248
附录六2002年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 252
参考文献 255
卷二 255
卷三 258
卷四 262
编后语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