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根的社区 悬置的学校 湖南大金村教育人类学考察》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红婷著
  • 出 版 社:北京: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105112852
  • 页数:253 页
图书介绍:在过去一百多年的历史中,湖南大金村的教育经历了从清末民国时期的“族塾义学教育”,到集体经济时代的“普及小学教育”,再到改革开放以后的“跳农门教育”和“义务教育”,最后到现在的“免费义务教育”。笔者选择大金村作为田野点进行人类学考察与分析,对我国中部省市乡村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2

一、社会转型 2

二、农村社区与乡村社区 4

三、村落与行政村 5

四、教育与乡村教育 6

第二节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8

一、有关“社会转型”的文献综述 8

二、有关“村落”经济文化类型的研究 11

三、有关“乡村教育”的文献综述 13

第三节 当代乡村小学白描及其引发的思考 18

一、乡间小路:上学路上的冷清与危险 19

二、学校门口:乡村中苏醒最早的市场 21

三、学校场景之一:用于摆设的现代教学设施 23

四、学校场景之二:消失的上课铃声与广播声 24

五、学校场景之三:废弃的李氏宗族祠堂 25

六、学校场景之四:五花大绑的古井 26

第四节 理论范式与研究方法 28

一、理论范式 28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 33

第五节 研究假设与叙述逻辑 36

第二章 大金村的时空变迁与经济文化转型 39

第一节 大金村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39

一、自然地理 39

二、历史沿革 40

第二节 大金村人口变迁及其居住空间拓展 42

一、1949年前的人口状况与居住格局 42

二、集体经济时代的人口状况及居住格局 45

三、改革开放三十年村落人口与居住区域拓展 48

第三节 大金村的村落经济类型及产业结构变迁 53

一、生存化小农经济时代:增长与发展都缓慢的山区农畜经济 53

二、过密化集体经济时代:有增长但没有发展的农耕经济 55

三、反过密化的家庭生产时代:有发展有增长的农副经济 58

四、市场化农工经济时代:有发展但没有增长的半农耕经济 61

第四节 大金村文化风俗的变迁 67

一、生活习俗的沿革 67

二、传统节日与习俗的衰落 69

三、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 72

第三章 族塾义学:植入乡村的神圣殿堂 75

第一节 清末的“族塾义学教育” 76

第二节 民国时期宗族支撑的“国民小学教育” 79

第三节 权威的象征:李氏宗祠对社区的控制 81

一、李氏宗祠的空间布局及象征意义 82

二、制定李氏家训,规范村民言行 84

三、定期“开祠堂门”,惩戒与规训族人 86

四、设“族塾义学”,教化家族子弟 87

第四节 植入村落的学校:李氏宗族祠堂对宗族的依附 88

一、宗族公有田产是族塾义学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89

二、强大的族权和绅权是族塾义学存在的守护神 91

三、根据家族需要控制祠堂的办学规模与培养重点 93

四、根据社区生产与生活需要合理安排祠堂教学活动 96

第五节 小结 98

第四章 开门办学:嵌入乡村社区的大金村小学 101

第一节 国家权力介入:新中国对大金村社会结构的改造 102

一、村社政体变更,乡村权力结构重组 102

二、政治经济运动频繁,乡村社会经济秩序重建 105

三、积极构建党的基层组织,加强党对学校教育的领导 106

第二节 教育资源重组:学校所有权与服务对象的变化 108

一、李氏宗族祠堂所有权的变更 108

二、学校招生范围的扩大与办学规模的扩展 109

第三节 依附主体变更:学校对国家权威的迎合 112

一、学校教育中政治思想意识的渗透 113

二、学校办学方向以国家政策方针的变化为导向 116

第四节 开门办学:学校对乡村社区的适应 122

一、学校教学场域的开放化 123

二、学校教师的村民化 124

三、学校教学管理的民主化与实践化 125

第五节 小结 128

第五章 围墙浮现:学校与社区的资源交换与争夺 132

第一节 尊重与服从:学校与教师权威重塑 133

一、规范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 134

二、倡导“尊师重教”,提高教师素质 137

三、恢复高考与中考,强化学校与教师权威 139

四、义务教育,农民难以享受的“奢侈品” 142

第二节 冲突与争夺:学校与社区的“资源”交换 147

一、围墙的浮现及其意义 147

二、学校粪水与潲水的利用与交换 151

三、学校与社区对人力资源的争夺 154

第三节 风水与风波:校门三次“改向”的背后 157

一、坐北朝南:李氏宗祠“天人合一”的风水观念 158

二、坐西朝东:教育面向现代化,校门朝向新公路 160

三、坐北朝西南:“正门”呈“歪门” 163

第四节 共享与独霸:学校与社区对古井的争夺 165

一、敞口井时代:村民之间的争夺 165

二、吊水井的出现:村民与教师之间的争夺 167

三、“教化”与“规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争夺 170

第五节 小结 172

第六章 教育鸡肋:无根的社区与悬置的学校 175

第一节 无根的乡村社区:流动的人口,漂泊的心 176

一、三农困境与乡村行政权力的撤离 176

二、农村精英外流与乡村文化的荒漠化 177

三、农村减负与村民生活的失重 181

第二节 迷茫的乡村教育:农村基础教育何去何从 184

一、“分散”与“集中”:乡村教育如何办学 185

二、“开放”还是“封闭”:乡村学校与社区如何互动 187

三、“责任”与“负担”:乡村教育如何“减负” 193

第三节 悬置的乡村小学:教育“资源”何以成“鸡肋” 201

一、“片小”变“村小”:学校发展好坏与我何干 202

二、“国有”还是“村有”:李氏宗祠权归何方 206

三、“读书”与“不读书”:教育由奢侈品变成鸡肋 211

第四节 小结 213

第七章 路在何方:乡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215

第一节 困境:乡村教育问题何在 217

一、国家撤离,社区衰落,乡村学校管理出现权力真空 217

二、功能弱化,资源贬值,乡村学校被“悬置” 221

三、权威撤销,地位下降,学校教育的意义受到质疑 223

第二节 出路:乡村教育应对策略 225

一、重新建构乡村社区的核心价值体系 225

二、重新界定乡村教育的性质与功能 227

三、重新审视乡村教育管理体制 227

四、重新设计乡村教育的课程模式 229

结语 231

参考文献 239

后记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