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1
第一章 导言 1
里弄房相关术语 9
家(住宅、家、家庭) 14
城市和公共空间 17
结论 20
第二章 上海的历史 22
殖民统治前的上海 29
殖民统治时期的上海 30
第二次世界大战 38
殖民结束之后的上海 40
近年的上海 41
家之上海 45
第三章 类型起源 47
中国的城市中心 53
中国人的住宅 55
传统木构架系统 60
屋顶 63
庭院式住宅 65
院子 69
天井 72
大门 74
其他类型:碉楼和店屋 76
相地之术(风水) 80
第四章 建筑结构 83
上海里弄房的诞生 84
历史和风格影响 85
建造技巧 87
城市先例 93
取名 94
建筑形式和风格 96
布局 101
里弄房空间的利用 103
里弄房的平面布局 105
上海印象 107
第五章 社会生活 111
上流社会 113
上海的中国人 118
良性的圆形监狱 123
第六章 文化生活 128
电影和文学 128
怀旧之情和“消失文化” 130
电影 134
文学 137
《上海孤儿》 140
《长恨歌》 145
结论 151
第七章 上海里弄房的未来 153
新天地 154
新加坡店屋 161
田子坊 171
结论 174
附录一:中国的哲学和宗教 177
儒家 179
道家 181
佛教 183
附录二:米歇尔·福柯和后结构主义 186
权力、规训和空间 187
后结构主义 189
文献索引 191